元代白话碑集录(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8.林州宝严寺碑——碑阴茶罕文告(1244年)

皇帝福荫里茶罕官人言语

今据彬公长老和尚住持峪山寺修建殿廊,系是俺每交与皇帝祝延圣寿者。不以是何人等无得非理于寺内安下,侵欺搔扰作践,及不得将寺僧骑坐马匹夺充铺马。如遇十方檀越敬礼佛法者,亦依依例接待。中间或有不兰奚并奸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历,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如有违犯之人,照依故违扎撒治罪施行,无得违错。准此。

甲辰年四月二十八日。

题解:

碑在河南林州。碑阳两截刻,上截八思巴字蒙文圣旨,下截汉译,仁宗皇庆二年(1313)圣旨,见本书(62),并见《八思巴字碑刻文物集释》(10)。茶罕文告刊在碑阴上方,系甲辰年(1244)旧文告重刊。下方为官员僧俗题名,不具录。右侧一行:“峪宝严禅寺传法嗣祖沙门振吉祥”,当是住持僧署名。下方右侧:“大元延祐三年岁次丙辰十一月初四日普坚立石”,普坚为“院门监寺”,见题名。

注释:

①本文告署甲辰年四月,即乃马真后称制之第三年(1244年),尚未立帝。文告称“皇帝福荫里”乃一般泛称。茶罕,《元史》卷一二〇有传,译名作“察罕”。党项人,为蒙古太祖收养,赐姓蒙古,从攻西夏。太宗时征略河南,授马步军都元帅。甲辰年(1244)茶罕南下江淮,但仍为河南地区军帅。

②“言语”,元代汉语口语习用于长官的使令。马致远《荐福碑》杂剧:“使官云:领了老相公言语,直至潞州长子县张家庄加官赏赐,走一遭去。”《水浒》第二十四回:“且说武松领下知县言语,出县门来,到得下处。”茶罕文告非译自蒙语,乃沿用汉语的习用语。

③彬公长老,民国《重修林县志》收录蒙古太宗时宝严寺住持勍公塔铭,记勍公于丁酉年重修宝严寺,至癸卯年(1243)退居太平寺,由彬公主持修建。塔铭又记:“彬公非主持僧也,为修寺化主也。”丙午年(1246)勍公回寺,彬公退。茶罕文告颁于甲辰年(1244),适为彬公主持修建之年。峪山寺即宝严寺,又作峪寺。关于此寺之沿革参见《八思巴字碑刻文物集释》(6)碑“宝严禅寺”条注释。

④“搔扰作践”,“搔扰”即骚扰,“作践”意为蹂躏、糟蹋,可用于人、物或环境。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房廊邸店,作践狼藉”(《东坡奏议》卷七)。“无得非理”即不得非法。此句是说,无论什么人都不得非法在寺内住宿,侵欺骚扰,糟蹋破坏。

⑤十方檀越,指来自各地不出家的佛教信徒。“檀越”源于梵语陀那钵底(dānapati)。唐义净《南海寄归义法传》译为施主。

⑥“亦依依例接待”,两依字连用,含义不同,第一“依”字为依应、依准。徐元瑞《吏学指南》释“依应,谓诺所行也”。第二“依”字意为依照。“依例”即依照成例、常规。如“依例出纳地税”,为元代公文中常见。“亦依依例接待”即也应照常接待。

⑦不兰奚,译自蒙古语,原指逃遗。此处指逃亡躯口。近年杉山正明先生自波斯文《完者都传》中捡出 bulanqi 一词,可证此词出自突厥波斯语(《1314年前后大元西境札记》,载日本《西南亚细亚研究》第27号,1987年)。汉文文献中“阑遗”一词与不兰奚意近,但出于不同语源,并非同词异译。

⑧摭赖,“摭”原义为拾取、寻索,如摭拾、捃摭。“赖”原义为依赖,引申为推诿。《水浒》第二十六回:“王婆道,你都招了,我如何赖得过?”“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意即不得因而寻索过错推给僧众,与文言的“诿过”意近。

⑨扎撒,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yasaq,原意为法度、法令。成吉思汗建国前后,曾颁布多项法令。散见于拉施特《史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等书。太祖十四年己卯(1219)六月,蒙古军西征前,颁布扎撒,行军奉行。太宗窝阔台即位,重颁扎撒作为国法。“照依故违扎撒治罪”,即照依故违国法治罪。

林州宝严寺碑碑阴上方(8)

林州宝严寺碑碑阴下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