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No.1 烽火卢沟桥

日本对于德意有关人士放出的结盟信号迟迟没有做出反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正忙着鲸吞广阔的中国领土,无暇顾及遥远的欧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狂妄自信,使他们没什么兴趣与欧洲国家结盟。

日军在中国先是占领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在名义上支持溥仪成立了“满洲国”,但实际上溥仪只是日本的傀儡。1933年1月3日,日军又侵占了华北战略要地山海关。3月4日,日军占领热河省会承德,继而向长城各口大举进攻,东迫喜峰口、冷口;西攻古北口;南下罗文峪。国民党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这样,日本打开了整个华北的门户。1935年7月签订的《何梅协定》,又让日本控制了中国河北和察哈尔的大部分主权,争取了在华北的主动权。同时,日本策划的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虽未成功,但是殷汝耕在河北通县成立的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内蒙古德王组织的所谓“蒙古军政府”都对日本扩展势力极为有利。再者,英美对日本侵华行为尚采取观望态度,苏联无暇东顾,中国国内国、共两党尚未正式合作,因此东条英机等人认为到1937年时,正是他们征服中国的天赐良机。

1937年6月4日,近卫文麿组阁。近卫出生在门庭仅次于皇家的五摄家(即藤原豪族的近卫、九条、鹰司、二条、一条等五家,摄家是具有担任摄政、“关白”资格的门第)之首的近卫家。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思想,引起了近卫的共鸣,他撰文赞颂“军部拥有把日本引向未来的明确目标与计划”,认为“少壮军人自满洲事变以来所推进的方向,是我日本必经之路”。

因此,近卫内阁的组成,更加速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当时驻在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两市的国民党部队是第29军。军长是宋哲元,山东乐陵人,原是冯玉祥的部下。对于日本的步步进逼,宋哲元持一种矛盾的态度,既有妥协的一面,又在许多问题上有着不妥协的成分。此时,全国正在兴起抗日怒潮,何况第29军曾在喜峰口抗击日军,誉满国内外,全国上下都希望第29军能奋起抗战,拯救民族危机。再者,第29军士兵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在1936年11月7日和12日,先后在红山口和固安与日军举行对抗性演习,毫不示弱,表现了捍卫主权和领土的信心与勇气。

鉴于这种情况,宋哲元在1937年4、5月间召集幕僚研究对日政策,并密切注视着形势的发展。

卢沟河,这个名字现在早已消失,今天我们称它为永定河。它的上游就是流经黄土高原的桑干河。该河在河北怀来盆地与妫河汇合后,盘旋曲折泻入官厅山峡,然后经北京西郊东北的卢狮山之西而下,故得卢沟河之名。也有人说卢沟河的起名缘于河水浑浊呈黑色,北方谓黑为“卢”。同时,这条河常常泛滥成灾,河道迁移不定,所以又叫无定河,唐诗中的“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指的就是这条河。清康熙三十七年,清廷疏通了这条河道,并筑堤防洪,才改名为永定河。无论是从华北大平原北上,还是从山区南下进入华北平原,都要横渡卢沟河。远在战国时期,卢沟桥一带就是沿太行山东麓通往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为南北往来必经之渡口。

始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的卢沟桥,则成了通达南北的“咽喉”。其军事地位远非一般,成了后来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到了近代,交通大动脉平汉铁路建成后,经过卢沟桥贯穿南北;同时,它又是北平至保定公路所经之地。在它东侧4公里处的丰台,则是平汉铁路与北宁路的交接点。卢沟桥与丰台并立,是北平通向南方的两个门户。

▲1937年,第29军士兵出击日寇前,在北平城下高呼口号宣誓。

当丰台已为日军控制后,卢沟桥的地位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中国军队能掌握这个要隘,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而且可与南苑驻军互相联合,对驻丰台日军构成夹击之态。然而,一旦让日军占领了卢沟桥,不仅能和丰台形成犄角,使驻丰台日军解除后顾之忧,而且能切断平汉铁路,使北平变成一座孤立无援的死城。

日本侵华策略已定,战争已不可避免。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又借口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伺机实施阴谋。当演习即将结束时,日军以仿佛听到宛平城内发枪数响,致使一名日本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日军的无理要求被拒绝后,便调动部队,于8日凌晨4时50分向宛平中国驻军全面开火。驻防宛平的第29军吉星文团在日军的武力进攻面前,奋起反击。卢沟桥畔,炮声隆隆,双方激战正酣。第29军中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誓死捍卫祖国,纷纷表示:“卢沟桥是吾人之墓,要与桥共存亡,绝不后退。”

卢沟桥的炮声,宛如天空中的惊雷,震醒了熟睡中的东方雄狮,雄狮已开始怒吼。

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便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庄严的号召: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即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即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即放弃任何与日军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第29军士兵在卢沟桥上激战。

“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军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军的新进攻!驱逐日军出中国!”

同日,毛泽东、朱德、贺龙、刘伯承、徐向前、林彪、叶剑英等人代表红军全体指战员,给蒋介石发去急电,要求蒋介石本着“御侮抗战之旨,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并表示“我红军将领以抗日救国为职志,枕戈待旦,请缨杀敌,已非一日,当此华北危急存亡之紧要关头,敢请我国民政府,速调大军增援河北英勇抗战之29军,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为授命抗日前锋,与日军决一死战”。

抗日的激流又一次把蒋介石推到了前台。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他于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发表了讲话,宣布准备抗日的方针。

蒋介石强调说:“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在庐山再次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邵力子、张冲等人举行会谈,并提议以“国共合作宣言”为两党再度合作的政治基础,尽速发动全国抗战。

8月10日,朱德、周恩来、叶剑英乘机抵达南京参加国民党的国防会议。

共产党在国民党首府总算取得了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迫于各方压力,蒋介石也不得不同意了中共中央的条件,国共谈判中久拖不决的问题,终于得到落实。

18日,蒋介石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并于22日正式发表文告。

全中国人民开始同日本侵略者展开决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