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谦德国学文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马蹄

题解

本篇主旨在于抨击政治权利所造成的灾害,并描绘自然放任生活之适性。“马蹄”,就是马的蹄子。取篇首二字作为篇名。本篇的首章指出“治天下之过”,刑法杀伐、规范束缚,如同马儿遭到烧剔刻雒。治权施于民,如马的遭受“橛饰之患”、“鞭[1]之威”。种种政教措施,都有违“真性”。人当自然放任(“天放”),依“常性”而生活。进而描绘“至德之世”,这是对于反礼教的自由人生活情境的一种憧憬。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2],无所用之。及至伯乐[3],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4]之。连之以羁馽[5],编之以皁栈[6],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7]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8]。”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9],其视颠颠[10]。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11]为仁,踶跂[12]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13]为乐,摘僻[14]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注释

[1]马蹄:这里将马的本业真性以及被人驯服与人的原生天性以及被礼乐仁义束缚相互对照,批判礼法道德败坏人性。

[2]义台路寝:义台,仪台。路寝,正室。

[3]伯乐:姓孙名阳,伯乐是字,秦穆公时人。

[4]雒:通络。

[5]羁馽:羁,马络头。馽〔zhí〕,马前足绊绳。

[6]皁栈:皁〔zào〕,马槽。栈,马棚。

[7]橛饰:橛,马嚼。饰,马缨。

[8]埴〔zhí〕:黏土。

[9]填填:稳重的样子。

[10]踶中去用心的样子。

[11]蹩躠〔bié xuè〕:费力的样子。

[12]踶跂〔zhìqǐ〕:用心的样子。

[13]澶〔dàn〕漫:放纵。

[14]摘僻:弯曲。

译文

马的蹄子可以踏霜踩雪,皮毛可以挡风蔽寒。吃草喝水,撒腿跳跃,这就是马的真性,虽然有仪台正室,对它却没有用处,后来出了伯乐,他自称“我善于驯服马”。于是就给它烙印,给剪毛,给它钉蹄,给它戴笼。用络头和缰绳绑着它,用马槽和马棚围着它,使马的死亡率占了十分之二三了。使它饥饿使它口渴,使它奔驰使它快跑,使它整饰使它划一,前有马嚼马缨的束缚,后有马鞭马棒的威压,使马的死亡率超过半数了。陶工说:“我善于做土坯。”圆的符合圆规,方的符合矩尺。木匠说:“我善于做木块。”曲的符合划钩,直的适合准绳。沾土木料的本性,难道是想符合圆规矩尺划钩准绳的吗?然而人们世代称赞他们说:“伯乐善于驯马,陶工木匠善于做土坯木块。”这也是治理天下之人的过错啊。

我想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不是这样的。人民具有不变的本性,织布穿衣,耕作进食,这叫做共性。纯一不偏私,这叫做天赐的自由,所以在道德最高尚的时代,人们的行为都很稳重,人们的面目都很质朴。在这个时代里,山中没有小路隧道,水上没有船只桥梁;万物共同生长,连接成共同的住处;禽兽成群结队,草木顺利成长。因此禽兽可以牵着玩耍,鸟鹊的窝可以爬到树上窥视。在道德最高尚的时代里,人同禽兽一起居住,跟万物聚焦共处。哪里知道什么君子小人呢?人跟无知的东西一样,他的天性不会失掉;人跟没有欲望的东西一样,这叫做纯朴。纯朴说明人性的存在。等到出了圣人,苦心经营仁义,天下开始迷惑了。放纵作乐,扭捏制礼,天下开始崩解了。所以完朴的木头不被破开,怎么造出祭祀的酒樽来?白净的玉石不被雕琢,怎么造出珍贵的珪璋来?道德不被废弃,哪用得着仁义?天性不被支离,哪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搅乱,哪需编织文采?五声不被破坏,哪需调配六律?破开完朴的木头用来制造器皿,是工匠的罪过;毁弃道德来制订仁义,是圣人的罪过。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1],怒则分背相踶[2]。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3]扼,齐之以月题[4],而马知介倪[5]、闉扼[6]、鸷曼[7]、诡衔[8]、窃辔[9]。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10],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11]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12],鼓腹而游[13],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14],县跂[15]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注释

[1]靡:通作“摩”,触摩。

[2]分背:背对着背。踶:踢。

[3]衡:车辕前面的横木。扼:亦作“轭”。叉马颈的条木。

[4]题:额。“月题”即马额上状如月形的佩饰。

[5]介:独。倪:睨:侧目怒视之意。一说“介”字为“兀”字之讹,为“杌”之省。“倪”借为輗。杌輗:即折輗。

[6]闉[yīn]:曲。扼:轭。闉扼指曲颈脱轭。

[7]鸷:抵。曼:通“幔”,车盖。鸷曼:抗击车盖。

[8]诡衔:吐出口勒。

[9]窃辔:咬啮马络头。

[10]盗:与人抗拒。

[11]赫胥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12]哺:口里所含的食物。熙:通作“嬉”。嬉戏。

[13]鼓腹:鼓着肚子,意指吃得饱饱的。

[14]屈折:矫造的意思。匡:端正,改变。

[15]县:同“悬”。跂:通作“企”,企望。县跂:悬物相示,使人跂足以视。

译文

再说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颈交颈相互摩擦,生气时背对背相互踢撞。马的智巧就只是这样了。等到后来把车衡和颈轭加在它身上,把配着月牙形佩饰的辔头戴在它头上,那么马就会侧目怒视,僵着脖子抗拒轭木,抗击车盖,吐出口勒,嚼断笼头。所以马的智巧竟能做出与人对抗的动作,这完全是伯乐的罪过啊!

上古赫胥氏的时代,百姓安居而无所为,悠游而无所往,口里含着食物嬉戏,挺胸饱腹而遨游,人民意态安然自适如此。等到圣人出现,矫造礼乐来匡正天下百姓的形象,标榜不可企及的仁义来慰藉天下百姓的心,于是人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智巧,争先恐后地去竞逐私利而不能终止。这也是圣人的罪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