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重症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二

感染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发展历史。在3 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发现10余处“(疫)”,反映了对流行性疾病的记载。而在西方,2 400多年以前的雅典瘟疫,翻开了瘟疫的编年史。到了现代,即使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与感染的斗争中,人类也未能取得明显的优势。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个与感染不断斗争的历史,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感染依旧会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

中医在与感染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宝库。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与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密不可分,其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屠呦呦教授采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提供了重要思路。我们相信,除了青蒿素,中医药宝库还有其他重要内容值得深入探索和挖掘,这其中便包括中医热病理论。

早在先秦时期的《仓公诊籍》中,便出现了热病这一名词术语。到了《素问》,热病诊治的理论雏形初步形成,其后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热病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热病”,是指以发热为最主要、最明显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从病因角度来分,可分为外感热病、疫病和内伤发热三大类,其中的外感热病、疫病与现代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对中医热病进行研究,将经典的伤寒、温病等理论融会贯通,构建现代的中医热病理论体系,将对感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若能对其中的某些关键知识深入探索,或许第二个、第三个“青蒿素”亦能成为现实,让人类在与感染的斗争中取得更伟大的胜利。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重症医学科在韩云主任的带领下,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一直努力应用中医药方法解决各类重症感染。感染所导致的脓毒症已经成为重症医学经常面临的问题,而多重耐药菌导致的难治性感染则更是日益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韩云主任带领的团队立足中医热病理论,积累经验,将历年所思、所得进行整理,形成本书,涵盖了内科各个系统常见的重症感染,对于现代热病理论的完善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期待更多的同道加入热病的研究,共同推动热病的发展。

广东省名中医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