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感受何时会演变为焦虑
我想再简短地阐述一下我的出发点:想法、感受和身体感觉都是正常的、暂时的。美好的、欢快的感受是这样,压迫性的、令人焦虑的感受也是这样。我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种令人不适的想法、感受或者预感突然间产生并持续存在。我们因此睡不着觉,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享受与家人或者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因为这种想法或者感受一直都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它就会减弱。问题会自行消失或者在我们的努力下得到解决,或者忧虑会消失。一种状态持续多久会变为焦虑呢?如果在刻度盘上观察这一过程,指针在什么时间点会从正常的感受转向焦虑症呢?我们可以在心理上层的元认知信念中找到答案。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思想世界和情感生活,可以控制对一些事情的担忧和关注,我们就不会得焦虑症。但是,当我们任想法和感受为所欲为,每天数小时地反刍,从各个角度反复思考同样的问题并为之担忧,让它们决定我们的行为并且阻碍我们时,我们会因此产生失控感并面临被想法占据的风险。长时间的反刍会引起紧张、烦躁和不适。如果我们整天担心可能出现的疾病、即将发生的灾难、不可避免的解雇或者自身的焦虑,就会被它们占用很大的生活空间,使我们的生活质量严重受限,增加患焦虑症的风险。
焦虑症的形式反映出最困扰我们的担忧是什么。过度考虑自己的表现可能会导致社交恐惧症;对恐惧过度害怕可能会导致惊恐发作;对忧虑过度担忧可能会导致广泛性焦虑症;不停地观察身体症状可能会导致健康焦虑症。我会在接下来的几章中详细讨论这几种焦虑症。
你有担忧的理由吗
请跟着下图中的问题寻找相应的答案。你有担忧的理由吗?
我在这本书中也会简要提及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虽然它们都属于焦虑症,但是必须单独对其进行讨论。强迫症患者都有所谓的与行动相混淆的思想,即关于强迫性想法的意义、威力和危害性的信念。患者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对待这些想法,否则就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强迫性想法经常会在很大限度上偏离价值观和个人观点。患者可能会自我伤害、伤害他人甚至自己的孩子。毫无疑问,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可怕的。它们很容易导致强迫行为,比如避免在刀具附近停留或者和孩子独处,因为患者害怕想法会变成行动。
一位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经常出现闪回症状,在视觉和情感上再次经历创伤性事件。近年来,丹麦加强了对创伤性应激障碍的研究,因为一大批从战区回国的士兵都患有该病。尽管这种焦虑症不同于其他焦虑症形式,但也可以运用元认知治疗,治愈率同样很高。
我们的担忧往往符合情理。当一个人真的被解雇时,他就会考虑能否在别的行业找到新的工作。当一个人刚刚离婚或者因为家里有人去世而痛苦时,对未来感到焦虑也完全符合情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担忧是具体的、让人感同身受的,这与一个25岁的年轻人尽管没有家族病史却依然担心发生脑出血的情况截然不同。人们当然应该谨慎细致地对待要做的决定,并和周围人进行讨论。反复思考以理清想法和感受并检验它们的真实性,这也无可非议。但是我建议,无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是否有现实依据,在担忧过于强烈以至于占据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注意力前,就停止过度思考。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容易还是困难,与其上层的元认知信念有关。因此元认知信念在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为了不让担忧占据一整天的时间,我们可以运用“反刍时间”这种推迟方法。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我会对其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