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炼妖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前倨后恭

喊声刚刚停止,只见那小王将手中一面绿色小旗一挥,口中大喝一声。

群小立即各弃弓刀,跟着小王朝唐颂跪下,举手膜拜。

唐颂见他们前倨后恭,正要喝问。

那驼女忽然用人言高叫道:“这位仙人休要见怪!他们都是这山中天生的小人,适才无知得罪,望乞原谅一二,等小女子上前跪禀。”

随说随从兜中扒起,左脚已残,只有一只右脚。旁立小人递过一对拐杖,驼女接过,将两杖夹在胁下,一跳一跳走来,虽是独脚,行动却十分敏捷。

她一来到唐颂的跟前,便掷杖跪下,恭声道:“小女子闵湘娃,原是楚南世家。十数岁上,因受继母虐待,辗转逃入此山,被猛虎吞去一足,眼看待死。

多蒙这里的老王用毒箭射死老虎,救到王洞,割去一腿,用土产灵草治痛,才得活命。

他们虽舌头太尖,不能学我们说话,其他却同我们一样。

小女子多年不见同类生人,也学会了他们所说的语言。这里耕织狩猎,大半为小女子所传。

新王又是小女子徒弟,故尔相待极厚。王洞先前原不在此,只因那里近年不知从何处移来成千条双头怪蛇,新王的臣民被它们吞吃不少。

虽然小女子也曾设计驱除,毒箭火攻,般般用到,无奈人小力微,蛇数太多,实无法想。去年小女子见情势危急,才劝新王迁居……”

她一边说,一边看唐颂的神色。

唐颂只是微笑不语,认真聆听。

“……我们正在日夜焦思,昨日忽听一个小伙伴急匆匆跑来,向小女子报告,说蛇窟下来了一个天神,生得比小女子还高,拿着宝剑,将所有怪蛇都杀死了。

大家望空叩拜谢神之后,便命人抬了蛇头,冒雨起程赶来,与小王报喜。

我心里还可惜得信晚了,不曾见到神仙是什么样子。昨晚月光甚好,我急于和小王见面,也未歇脚。

适才行到离此数里的绿梅岭,忽见小王的兵在那里埋伏火石,又遇见传小王令旨的人,才知昨晚这里来了一个大人,不知是神是怪,宿在桃林坡山洞之内。

小王因小女子不在,本想讲和,命人上前答话,问要什么礼物,才肯离开此地,先疑心你和早先的殃神一般,想吃活人。

小王见你不走,仍回洞内,怕你贪得无厌,再加上有人报信,说昨晚被人盗了所有黄金果,这才着了急。

他一面命人请小女子速来,想法应付,一面准备弓箭手,四面埋伏了火石,决计一拼。

小女子一听,知要闯出大祸,连忙赶来。虽然晚了一步,小王已有冒犯,还望仙人宽洪大量,念其情急无知。

本山还有一害,虽不似双头蛇恶毒残忍,每年这时也要伤些人命,还望大发慈悲,一并除去才好。”说罢,叩头不止。

唐颂闻言,好生惊异,想不到深山之中,竟有这等小人种族生长。那一害不知是什么物事,这小小种族,怎禁得起蛇兽怪物蚕食?

“好,我帮你们除掉那一害。”他笑着点点头,打算将所有小人和这个驼女都收进通天塔中。

以雪姬的法力,要帮助驼女修复身体,并不是什么难事。有她做翻译的话,那些小人就容易掌控多了。

驼女见唐颂答应除害,不禁大喜,道:“启禀大仙,这东西的巢穴,似在前面雪山脚下,约有半天多路程,即可到达。

不过他也和我们大人一样,只是相貌装束要丑怪些。

他每年只出来两次,每次需要送上二十四名小人作为供奉,便好好回去;否则无论逃到何处,都被迫来搜着,那死伤的人就多了。

我们只躲过他一回,又对抗过一回,就吓破了胆。小女子的恩人老王,便死在他手里。这几年,年年供奉,并未缺过一次。

他每次出来,俱有定时,每一次都是这黄金果熟之际。还有三天,便是他来的时候。

此时如去寻他,那雪山大有千百里,一则不知真正所在,难以寻找,二则也无人敢领了你前去。

他每次受用,就在左侧里许伤心崖顶的一块大石上,来时满身都是烟雾围绕。

大仙昨晚住的洞内,早备下二十四名送死的小人,各捧着一个黄金果,等他一到,便脱了衣服,自己走出,跪在崖下。

小女子曾在左近,偷看过两次,见他用一根幡往下一摆,一阵大风,连他和二十四名小人立时刮走,不知去向。

家在雪山,也是他自己说的,并无旁人去过。如今算起年份,为害已有十数年了……”

唐颂闻言,微微一怔,不知道那妖人的修为,还是小心点为妙。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随便让雪姬出手,毕竟每一次战斗,都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因为期限还有两三天,驼女转述小王的意思,再三邀请唐颂,前往王洞暂居。

唐颂好奇,也想借着这暂留的一二日,了解小人的风俗习惯,于是点头应允。

驼女再将话传译给众人,小王闻得神仙肯光临他的洞府,并为除害,连忙率众跪谢,一时欢声雷动。

驼女便命众小人抬过她的兜子,请大仙乘坐,同往王洞。

唐颂估量路途遥远,知道驼女不良于行,执意步行前往。

驼女不敢勉强,只得和小王说了,请小王率领一半人赶紧回洞,准备欢宴。等小王拜辞起身,她才恭恭敬敬,随侍唐颂起身。

期间驼女对唐颂说了不少事,原来这个小人国只有两姓,男姓希里,女姓温灵,人种虽小,却与大人一般能干,有的竟比大人还要灵巧。

无论禽言兽语,都能通晓,可惜只有语言,并无文字,又是生就歧舌,无法教授。

驼女因受老王救命之恩,幼时又读过几年书,初来那些年,屡次想方设法,打算把文字传给他们,俱因限于那根舌头,毫无成效。

事隔多年,以为绝望,自己也学会了他们的语言,不再想及前事了。

他们的婴儿生下地,大半指物定名。其中有个小人叫沙沙,有个小人叫米米,生来力气就大些,又比众人聪明能干,十四岁就被选充小王的近身侍卫。

上月因随王打猎,二人误走岔道,迷失了路途,口干嘴渴,误食了一粒毒果,舌上长了一个疗疮。后来虽经小王赐他们灵药治好,舌尖已经烂去。

驼女恰好杀了一条双头怪蛇,来见小王,得知此事,听出他们发音与之前不同,试着教他们人言,居然一学便会。

原来这些小人也像八哥等禽鸟一样,只要团了舌头,便能言语。当时忙着除害,便想等皇天鉴怜,杀死群蛇之后,再告知小王。

到时挑出一些聪明的年轻臣民,团了歧舌,教他们汉人的语言文字。

唐颂一听见原来这些小人将来也能说汉语,心中更是欢喜,对驼女说,他想带沙沙和米米去修仙。如果其他人愿意的话,也可以一起去。

驼女又向小人把他的话略微翻译,那叫沙沙和米米的小人,此刻就在驼女的身边,喜得二人跪在唐颂脚前,欢呼叩头。

唐颂见驼女因自己步行,不敢坐那兜子,虽然独脚步行,却能盘旋于危坡峻坂之间,运转如飞,虽不似小人矫捷,却也不显吃力,好生惊异。

劝她乘兜,再三逊谢,也就罢了。二人且谈且行,约有十里之遥,忽见峭壁前横,排天直上,似乎无路可通。

沿壁走了里许,地势忽又宽广,渐闻鼓乐之声起自壁内。正奇怪时,前面一群数十个领路的小人,忽往壁中钻去。

近前一看,壁上下满是薛萝香兰之类,万花如绣,五色芳菲,碧叶平铺,浓鲜肥润,时闻异香,越显幽艳。

再看小人国的入口,是峭壁下面的一个圭窦,也有两扇门,是用藤青花草扎成的,编排得十分灵巧。

底面附有尺多厚的泥土,藤蔓盘纠,草叶掩映,红紫相间,关起来时,就与崖壁成为一体。不知底细的人,绝对看不出来。

门是六角形,方圆只有四五尺,拿小人的身量站在门中,自然还下得去。如果是大人,再拿那片雄伟高大的崖壁一陪衬,就显得太渺小了。

唐颂见前面群小都已进完,驼女正佝偻揖客,只得俯身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