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功法康复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宋金元时期

隋唐五代后,传统功法历经不同时代的应用和发展,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散载于不同的典籍中。这一时期的传统功法理论成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著名文人学士对导引养生术的研习;二是张君房著《云笈七签》汇集了道家的导引养生术;三是陈希夷根据“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顺应自然的养生思想创编了“十二月坐功”;四是蒲处贯创造了“小劳术”;五是著名的“八段锦”的问世。这些导引养生术的产生,代表了人们对健身、长寿的追求,以及养生思想的进步。

金元四大家对传统功法也多有涉及。寒凉派刘河间对六字诀的应用深有心得,他说“仙经以息为六字之气,应于三阴三阳,脏腑六气……吹去肾寒则生热,呵去心火则生寒”(《素问玄机原病式》)。补土派李东垣提倡静坐,指出“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兰室秘藏》)。攻下派张子和把导引列为汗法之一。滋阴派朱丹溪也提倡“气滞痿厥寒热,治以导引”。

成形于宋代的八段锦是中华传统功法的典型代表,具体为何人所编创至今不详,在北宋末年已经非常流行。八段锦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晋代葛洪的《神仙传·栾巴》中。其中,“八”不是术式的具体数目,而是寓意这套传统功法包含了多种功法要素,如八卦一样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正如高濂在《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中所说:“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锦”则是对动作精妙珍贵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整个套路浑然一体,如织锦连绵不断之意。八段锦在发展过程中衍生流派甚多,总体来说分“文”“武”两大类:文八段,又称“坐式八段锦”,以集神、叩齿、漱咽、摩运、吐纳等方法为主,辅以相对简单的头颈、上肢以及躯干的运动,迄今可查到的最早的记载文献为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武八段,又称“立式八段锦”,则以形体的运动为主,辅以咽津、行气之法,迄今可查到的最早的记载文献为宋代曾慥所著《道枢·众妙篇》。曾氏描述了术式动作的操作方法以及主要的调养功效,与今天人们广泛习练的健身功法“八段锦”大同小异,可见其对后世影响深远。值得一提的是,操作方法被以基本押韵的口诀形式记载下来,方便了习练者对功法的记忆、掌握,是传统功法发展的一个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