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慧医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国内外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院的财务管理。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随之进入到建设初期阶段,至今已经经历了4个不同的阶段。第1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收费系统为主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第2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美国医院开始推广一些具有相应功能的临床系统,1977年发布1CD-9和DRGs标准,1985年发布DICOM标准,1987年发布HL-7标准。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院信息化逐步实现了高级临床系统推广,包括PACS系统、LIS系统、EMR系统及临床路径(CP)。1996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HIPAA法案也积极推动了医院信息化发展。第4阶段:2000年以后,美国将电子病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布什总统2004年提出10年内每人拥有健康档案(HER)计划,奥巴马总统投入200亿美元推广使用医疗信息技术,并启动了相应的奖励计划。这些项目的产出,使美国医师通过电子病历特别是医嘱录入系统(CPOE)、电子化处方和药品知识库获取用药差错自动核查等信息,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美国政府提出建立国家健康信息网络(NHIN),实现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计算机在医院业务中的应用。197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立计算机室,开展了全国肿瘤疾病死因调查数据统计处理工作;1978年原南京军区总医院引进DJS-130小型机开展药品管理工作。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以下简称卫生部)成立计算机领导小组,将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到政府主管层面(2000年,卫生部将信息化领导工作统一归口“信息化领导小组”)。1989年,卫生部在等级医院评审时,提出各医疗机构成立信息部门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以下简称总后卫生部)提出“需求推动,顶层设计”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全军病案首页和医疗统计数据的统一上报。

1993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始组织实施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研究”,199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组织研发“军字一号工程”,1997年卫生部发布《医院信息系统软件评审管理办法(试行)》,通过了《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且提出了具体量化目标:到2000年,50%以上省级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30%以上中心城市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是卫生部首份医院信息化的纲领性文件。1998年卫生部发布了《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详细规定了医院信息系统遵循的数据标准和16个基本功能模块。2002年卫生部发布《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2003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2007年卫生部公布了首批20家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期望通过示范医院发挥带动作用,将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引入医院管理体系,推进全国医院信息化发展。

2009年国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出台,关于医疗卫生信息化,“新医改”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方案指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在被形象地比喻为“一顶、四梁、八柱”的“新医改”方案中,信息化成为其中一大支柱。医疗改革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唯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服务,在医疗卫生服务全环节中实现协同和整合,才能推动医患资源的灵活流动和结构优化,实现“六位一体”的医改目标。

2010年卫生部发布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出台了《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制定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了国家“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即“3521工程”:建设国家、省和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健全覆盖全行业的卫生信息网络,推动居民健康卡建设,加强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2011年卫生部颁布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2012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启动“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试”工作。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健康大数据,转变医疗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016年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发挥信息化引领支撑作用,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明确指出要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具体包括: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