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镔铁巨刀 史上最重——刘铤(明)
一
话说岳凤这些天做梦都能笑出声来,这位精明赛猴精的江西商人之所以如此亢奋,并不止是他发了大财,更在于他成功地以一杯药酒毒死了自己的大舅哥——大权在握的云南土司(少数民族首领)多士宁,接着又成功叛国——脱离了祖国大明朝,投靠了缅甸国王,继而又勾结缅甸兵多次侵犯云南,烧杀抢掠,其他云南各土司也都被传染,纷纷叛乱。
岳凤越琢磨就越觉得自己英雄了得,历史上哪个商人能像他这般纵横商界政界军界无敌手且在两个国家来回穿梭,赚足银子,享尽荣华,又出尽风头?从大奸商升级成大汉奸,岳凤创造了历史“奇迹”。
时值大明王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那位万历皇帝朱翊钧(即明神宗)虽说创下了三十年不上朝的无敌记录,但绝对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主,脑子里明白着呢,对于那些胆敢侵犯大明利益的人,从未手软过。这不,当他听说岳凤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消息后,当即下令出动各路大军讨伐。
在这些率军讨伐叛贼的明军战将中,有两位最是了得,先出手的是武举出身、号称“骁捷绝伦”的邓子龙。
事实证明,邓子龙的勇猛指数不亚于昔日的赵子龙,他率军飞奔云南后连战连捷,阵斩勾搭缅甸的叛军头子罕虔,并杀入缅甸境内。岳凤闻之,闹事时的兴奋劲顿时消散,虽然云南缅甸一带相当酷热,但他仍感觉一股寒意涌满全身。然而,更让他害怕的还在后头……
在这次万历皇帝派来收拾缅甸的战将中,有一位比邓子龙还要凶猛,而且神奇得一塌糊涂。怎么个凶猛法和神奇法呢?
这位明军战将乃将门虎子,他爹乃昔日和一代战神戚继光一起并肩战斗的抗倭名将,膂力绝伦,平生第一战就亲手砍死五十多人并生擒三个敌军头子!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受他爹影响极深,天生神力,自幼习武,一张布满酒菜的八仙桌,他可以毫不费力的单手托起,一柄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大刀,他是马上轮转如飞(他坐下的这匹马看来也是载重超强的神骏),观者无不目瞪口呆。
这位老兄每次出巡,都有四个大力士给他扛着大刀!这可比《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拉风多了,关羽那青龙偃月刀虽重,但也才八十二斤,周仓一个大力士扛着足矣,哪里比得上这位明朝猛男。再说了,关羽的青龙刀,乃罗贯中虚构,这位明朝猛男的器械,可是正史所载!
史上最重冷兵器的使用者,非他莫属!虽然在他之后,又有个姓卢的猛人其掌中大刀比他的大刀还重十多斤,但是这位卢姓猛人的刀只是练功时使用,并非上阵时的兵刃。卢姓猛人的故事,咱们说完这位老兄后,再请他出场,这里暂且不表。
据说这位老兄有二十多个小老婆,个个身怀绝技的都是燕赵侠女,骑马射箭飞弹无一不精。他每次出巡,这些小老婆们都戎装皮靴身怀兵刃跨马随从,那真是群莺荟萃,场面震撼。
据说他的部队里不但有汉人战士和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战士,还有不少外籍战士,诸如泰国兵(时称“暹罗”)、印度兵(时称“天竺”)、朝鲜兵甚至日本兵,更令人惊悚的是,一些非洲黑人也掺杂其中,被称为“海鬼”。
他的部队之所以变成了“联合国军”,是因为这位老兄常年在边境甚至出国作战,便把一些投降或归顺大明朝的外国兵招于麾下了。那些非洲黑人,是欧洲白种人掠到东南亚的,而日本兵,乃投降明朝的倭寇也。
二
这位神奇的英雄,便是明朝中后期第一猛将——刘綎。此君字子绅,号省吾,江西南昌人,典型的将门虎子,其老爸可谓英雄了得,乃是嘉靖年间大名鼎鼎的抗倭名将刘显——一个打仗如猎豹似的骁悍猛人,在前面讲谭纶的时候咱提到过此君。
刘显原姓龚,出身寒门,武艺高强,出手狠辣,战术迅猛。他初阵对决苗兵时手杀五十多人并生擒首恶三人,从此声威鹊起。后又对阵倭寇,曾身着单衣,仅率四骑诱敌,待贼出动,他闪电出手,斩杀一人,不久其坐骑中箭,他拔箭回射,又杀一人。倭寇受惊不小,使出美人计,以所掳掠的女子迷惑刘显,刘显正眼都没看,把这些美女全部送走,接着再度出马,将这帮倭寇斩尽杀绝!
之后的岁月里,刘显指挥明军连战连捷,斩杀倭寇无数,尤其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平海卫之战,他和号称“俞龙戚虎”的俞大猷及戚继光三强联手,杀得倭寇屁滚尿流。
在东南灭光倭寇之后,刘显披坚执锐转战四川,讨伐当地叛乱的少数民族都掌蛮人,打得那叫一个炫——攻克营寨六十余座,擒获贼首三十六人,俘斩敌军四千六百人(后又围剿余党灭了一千一百多人),拓地四百多里!都掌蛮人的三大领袖阿大、阿二和方三都被生擒,其中生擒阿大的,不是别人,正是跟随老爸刘显出征的刘綎!
这真是虎父无犬子,将门出豪杰!刘綎极具父风,勇武比其老爸更甚,绰号“刘大刀”。那刘显的武艺就很是了得了,这刘綎长江后浪,超越其爹,不说手里家伙的生猛程度比他爹的兵器强上许多,就连平生战绩的辉煌指数和自身的响亮名声也都胜过了他爹。
明万历九年(1581年),一代英豪刘显因病去世,大明王朝失去了一位守土护国的闪亮将星,但值得朝廷欣慰的是,已崭露头角的刘綎,很快就会成为一位更为优秀的猛将、开始一段更为雄浑的传奇……
对于很多人来说,刘綎很神秘,也很神奇,他身上有着太多的传说和据说,而关于他的一切“据说”和“传说”——无论是镔铁巨刀,还是剽悍妻妾,以至于国际军团,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在大明朝万历年间,“刘大刀”的威名不但响彻全国而且蜚声国外。他身上的传奇程度,超越了《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堪称史上第一神勇无敌大刀。
在和邓子龙一起讨伐叛贼岳凤的战斗中,继邓子龙先收拾了一拨顽敌后,刘綎也亲率大军杀到云南陇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岳凤团团围住。岳凤彻底悲剧,万分后悔。
岳凤早闻“刘大刀”惹不起,这回一睹真颜,更是浑身战栗,带着老婆孩子和部下毅然投降。刘綎率军继续前进,收拾其他叛乱者,很快就杀至缅甸八莫!
“什么?!那个舞动一百二十斤镔铁大刀的猛人杀来了?!岳凤也投降了?苍天啊!”那些和缅甸军勾搭的叛军都被“刘大刀”的气势吓尿了,纷纷绑了缅甸人前来投降。其中一个叛贼心存侥幸,不想投降,便爬上一头大象,落荒逃跑,没想到刘綎部队行动迅速,还没等他喘匀气儿呢,就把他给抓回来了。
顺便说一下,由于地域特色,这叛军和缅甸军都拥有一支特种部队——象兵,可是遇到“刘大刀”,这些巨兽战士们全白搭,这不倒不是说刘綎手中那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大刀能砍死一群大象,而是明军中有弓箭有火器且打仗用脑子。
岳凤当初投靠人家缅甸,看中的就是缅甸的实力,这大明万历年间的缅甸王国还算是比较生猛的,堪称他们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缅甸君主“白象王”莽应龙(1551—1581年在位)被誉为缅甸的“秦始皇”,他统一了分裂的缅甸,吞吃了云南和缅甸接壤的不少地盘,继而大破老挝(时称“澜沧”),攻占泰国(时称“暹罗”),占据大半个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以及马来西亚西部等),威震东南亚,俨然“丛林霸主”。收降了岳凤的,也是这位“白象王”。
到了莽应龙的儿子莽应里(1581—1599年在位)即位后,野心更甚,得寸进尺,多次出兵配合岳凤骚扰云南,挑衅明朝,终于彻底惹怒了万历皇帝。
你缅甸在东南亚折腾,大明朝睁一眼闭一眼也就算了,可是你和汉奸勾搭骚扰云南境内,大明朝岂能坐视不管?!这不,“刘大刀”一出,缅甸立马载了。
岳凤此时才彻底认识到,缅甸再牛,也只能欺负欺负泰国和老挝,若和明朝对抗,无异于螳臂当车!可惜后悔是没用的,这位史上最牛奸商被明军绑到了北京,处以极刑。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莽应里也因为穷兵黩武屡战屡败遭致国家一蹶不振,自己最终也死于叛乱。
三
云南、缅甸一战,明军大获全胜,万历皇帝龙颜大悦,把刘綎特升任副总兵,并被赐予世代封荫,从此“刘大刀”逐渐成为明朝坐镇西南的重要大将,他的粉丝也越来越多。但是也有好些人很讨厌这位“刘大刀”,讨厌他的还不是他的敌人。
原来这刘綎的武功、性格都和他轮动的镔铁大刀一样——极端的霸气、傲气和狂妄,常行不法之事,要么放纵部队烧杀奸掠祸害百姓,要么肆无忌惮地受贿行贿,要么发飙拳殴朝廷命官,要么自恃功高要挟上级,为此多次被弹劾,被批评,被降职,被罚俸,然而这骄横的“刘大刀”屡教不改,无论朝廷怎么惩罚他,他都是暂时接受,不久又犯下新的错误。
朝廷拿刘綎也没办法,总不能因为这些事砍了他吧?皇上可舍不得,明朝中后期战火连绵,朝廷实在离不开他掌中的大刀和悍勇的部队,所以无论刘綎怎么狂妄怎么乱来,朝廷对他都只是小罚而已,反正他又不是谋逆造反,对朝廷没啥危害,这个世界上哪有完美的大英雄啊,只要他能精忠报国就行!
朝廷需要刘綎精忠报国的时候还真够多的,缅甸刚平,云南罗雄(今云南罗平县)又冒出来个叫者继荣的土豪,这厮于万历三十年(1585年)在两个妖僧的鼓动下传播邪教,大搞叛乱,欢得不行。还没等者继荣欢够呢,这刘綎就拎着镔铁大刀杀来了,这刘綎的速度和气势真是强悍得无与伦比,刀如炸霹雷,行若狂旋风,转瞬间直捣者继荣老巢,生擒了者继荣的好几个老婆,接着连破三寨,劈了那两位不学好的妖僧!
者继荣吓得魂都没了,连滚带爬试图逃跑,结果被小舅子砍了脑袋送给了刘綎。罗雄一战胜利结束,斩首只有五十多,但投降的却有一万多,“刘大刀”的威名再度响起!
罗雄之战后,刘綎的大刀闲置了五年,和他的老婆们享受着平淡的快乐生活。直到一个长相丑陋、绰号“猴子”的日本人招惹了大明王朝,再次开启了刘綎大刀的杀人模式。
这一次,刘綎的对手相当强悍——骁悍凶残的东洋武士。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大刀对决切割力超强的日本武士刀,孰胜孰败?
“猴子”是日本史上最强悍的牛人之一,他的名字叫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及德川家康并称“日本战国三巨头”。此人谋略超群,手腕非凡,多年厮杀结束了日本的战国乱世,完成了日本统一,担当关白之职(相当于掌握独裁权利的宰相)。而后野心极度膨胀,头脑持续发疯,强烈渴望征服朝鲜(包括今天的朝鲜和韩国)、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和世界。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兴兵十五万入侵朝鲜王国(也称“李氏朝鲜”或“李朝”),朝鲜军队全盘崩溃,汉城(今首尔)、平壤迅速陷入日军之手,亡国在即,朝鲜国王李昖被迫向大明王朝发出紧急呼救。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也就是忠诚的小弟,若不出兵救援那是相当不仗义的,况且唇亡齿寒,日本野心勃勃意在中国,所以必须拯救朝鲜,于是万历皇帝下令出兵抗倭援朝!
此时的刘綎,正在四川担任参将,听说中日开战,乐得一蹦三尺——老子的大刀可他娘等到派上用场的时候了!刘綎请求率领五千川军奔赴朝鲜战场,朝廷当即同意——闲着也是闲着,砍小鬼子去吧!
四
刘綎乐呵呵地率领川军出发,然而由于路途实在遥远,等到他到达战场后有些小失望,因为日军早就被用兵如神的明军大帅李如松打出了平壤,李如松出尽风头,而刘綎擎着大刀空折腾了许久,也没能赶上让他热血沸腾的激烈大战,他的任务只是驻守防范而已。在胡乱砍了几个不知好歹依旧嚣张的鬼子后,“刘大刀”比较郁闷地回了国。
在朝鲜战场没怎么发挥,刘綎心中总憋了一口鸟气。不过很快,让他出气的时候到来了。不甘心的丰臣秀吉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兴兵十四万,第二次入侵朝鲜,朝鲜又扛不住了,明朝再次抗倭援朝。刘綎被封为御倭总兵官,于第二年抵达朝鲜。
刘綎终于可以尽情发挥了,他按耐不住地呼啸而起,轮着镔铁大刀狂杀一路,一直杀到了朝鲜西南部的顺天倭城,也就是今天韩国的顺天市。在这座城里,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在等着刘綎,和昔日那个勾搭缅甸人的岳凤一样,他也是商人出身。
此人乃丰臣秀吉心腹爱将,名曰小西行长,一个从药材商转化为勇猛武士的日军名将,信奉上帝,爱读《三国演义》,东西方文化都尝过,乃此次侵朝战争的急先锋。然而面对生猛的刘綎,这位商人武士却当起了缩头乌龟——就是不出城和你对打,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刘綎气得圆睁虎目咬碎钢牙,抡着大刀带着部队发动强攻,然而顺天倭城地势险要,壕砦深固,明军屡攻不克。小西行长比较高兴,看来信上帝没错,果然被保佑了。
这刘綎可不是头脑简单的二愣子,既然强攻不行,那就智取,刘綎暂时把大刀扔到一边,转动大脑,心生一计——诚挚邀请小西行长和谈,把小西行长忽悠出来后生擒他!
那位要说了,小西行长也不是傻子,他就能信?别说,他还真就信了,因为刘綎派出使者连续三次发出邀请,态度极其诚恳,再加上小西君身为教徒,估计相信上帝会永远保佑自己,便真的准备和刘綎和谈!
天真的小西哪里知道,每一次使者邀请他的时候,刘綎都是单人独骑在路上等着他呢,刘綎信心百倍,能把一百多斤的大刀轮转如飞的他生擒一个小倭贼,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东洋武士刀虽然锐利非常生猛无双,但毕竟身轻体薄,若和刘綎手里那变态的家伙对砍,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就在刘綎即将完成这一辉煌壮举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明军中竟然出了个叛徒,把刘綎的计划给泄露了,小西前脚刚出城门,就得到了刘綎想玩他的讯息,吓得连忙逃回城里,继续闭门不出,每每想此此事,还是心有余悸。
小西吓得不轻,而刘綎呢,气得不轻,大骂小鬼子八辈祖宗!不过他骂的倒不是小西行长,而是那个泄密的!咦?泄密的不是刘綎明军中的叛徒吗?怎么刘綎大骂小鬼子呢?
没错,那个泄密的是明军不假,但也是日本人!前面说过,刘綎军中有不少外籍军团,其中就有几百名投降过来的日本兵,而且大多数都对刘綎忠心耿耿乐于效死,看来有些日本武士也不是那种死心塌地的爱国者(其实主要是不爽丰臣秀吉的)。至于那个泄密的日本降兵,只是不忠于刘綎的少数分子。可就是这少数分子坏了明军的大事,救了小西,坑了刘綎。
就在刘綎横刀四顾心茫然的时候,小西行长却决定跑路回国,原来他的老大丰臣秀吉突然病死了!消息传到朝鲜,全体侵朝日军顿感天塌地陷,战意全消,准备全体撤出朝鲜。刘綎大喜,趁此良机,挥刀率军于深夜猛攻,日军死伤惨重,被俘极多,而小西行长根本就顾不得他们了,他神速逃跑,乘船出海,终于逃回老家。两年后,这位商人将军在日本内战中被德川家康打败,脑袋搬了家。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纵观史上所有的中日交战记录,刘綎砍向日军的大刀无疑堪称第一重量级的!
五
“跳梁者虽强必戮”(此句出自于万历皇帝的《平倭诏书》)!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之役以日本的彻底惨败而告终,大明铁骑班师回朝,功勋卓著的刘綎再获晋升,封都督同知(从一品武官,类似于大军区副司令)。猛将兄刚想给宝贝大刀洗个澡让它歇歇,哪料到万历皇帝一道圣旨,封他为四川总兵官,让他去祖国的大西南砍个人再回来休息。
嗯,皇上真重视俺——刘綎的兴奋劲又上来了,接到命令后直奔新的战场。
万历皇帝这次让刘綎去砍的人名叫杨应龙,身份是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砍他的原因是他造反了。
这里是“土司”可不是烤面包片,是朝廷封给少数民族地区首领的一个世袭职位,杨应龙便是当地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领袖。由于和四川总督李化龙闹矛盾,杨应龙愤而反叛。这俩“龙”的个人矛盾,可害苦了百姓,把贵州、四川一带搅和地乱七八糟。
万历皇帝来分兵八路去平叛,其中刘綎为最重要的一路——綦江道,时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这杨应龙早就听说过刘綎的威名,连忙设置道道关卡,层层堵截,下令严防死守!
可是杨应龙哪里想到,他害怕“刘大刀”,他的手下更害怕,有些叛军一听到“刘大刀来了”,立马不战自溃,望风披靡。更有趣的是,刘綎一开始打的时候还没怎么用大刀砍,而是拿着宝剑叫喊,就把敌人打败了。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在激战前,刘綎左手拿着黄金,右手举起宝剑,大声喝道:“玩命的赏金子,不玩命的吃一剑!”明军士兵被这句话严重刺激,无不用命向前,奋勇厮杀,大获全胜。
杨应龙很郁闷,心说手下这帮将领也太没用了,都他奶奶的是一帮吃货,看来还得派自家人迎战才是。于是杨应龙把两个儿子派了出来,让他们率精锐部队兵分三路出击。儿子们很为老爸争气,没几天就英勇地闯进了刘綎为他们设下的埋伏圈。刘綎挥刀突然冲出,伏兵紧随四起,贼兵扔下了数百具尸体后狼狈而逃,刘綎连追五十里,杨应龙的儿子们哭泣不止。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刘綎骨子里的骄横跋扈劲儿突然爆发了,他开始故意逗留不前,想方设法要挟朝廷,没多久,朝廷里又传言刘綎接受了杨应龙贿赂,再加上他不听话的行为,直接导致他被言官弹劾。刘綎得知此事后心想:妈的,卖命的时候你们这帮言官死哪去了?还不是都靠老子在前线砍人,你们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言官除了唧唧歪歪弹劾这弹劾那外,还会个屁?!
刘綎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这时候那位逼反了杨应龙的总督李化龙赶紧上书朝廷狂赞刘綎,说平定播州非刘綎不可,只有刘綎才能把杨应龙那厮迅速打败!
刘綎听说这事后心情大爽,心想李总督够仗义呀!接着就乐颠颠地重新接受战事。
刘綎大军翻越夜郎旧城,抢关夺寨,连克敌军诸多关隘,一直杀到了号称“黔北第一险关”的娄山关。本来这打得挺顺利的,可是明军将士一看这娄山关,集体傻眼了!这简直是老天爷的奇葩之作啊——但见娄山关万峰插天,中间一条小路仅宽数尺,叛军设置木关十三座,以排排栅栏置于深坑,怎么看怎么无法下手!
事实证明,无论是天险还是人工防卫,都难不住刘綎,他不但刀猛,人也聪明——出奇兵!怎么个奇法呢?兵分两路从小道悄悄地绕到关后,自己则亲率大军仰面猛攻,娄山关的守军防得住前却防不住后,而防得住后又防不住前,一番激战,娄山关迅速落入刘綎之手!
六
刘綎用兵不但智勇兼备,而且还颇为沉稳持重,拿下娄山关后,他脑子一转,心想叛军也是非常狡猾的,在地理环境极其陌生和险恶的地带,叛军如果突袭,明军措不及防绝对吃亏。于是刘綎便下令诸军营寨联接把守——
一路军占据娄山关,是为大本营;二路军占据白石口(娄山关南坡),是为腰营;三路军占据永安庄(娄山关南面的杨应龙庄园),是为前锋营,互为犄角。
刘綎想的很周全,布置的也很强大,却不料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没多久出问题了。
明军中有个叫王芬的都指挥使,猛男一个,杀敌时的生猛指数仅次于刘綎,每战皆为先锋,连战连捷。但这位老兄的脑子却不如刘綎,其智商实在有限,打了几场漂亮仗后他就自我感觉良好,找不着北了,认为叛军都是小猫小狗,收拾他们易如反掌。
轻敌的王芬单独驻扎在大本营数里之外的松门垭要冲,结果把自己搞成了孤军,又泄露了情报,敌军大喜,对他发动突袭,王芬战死,并连累了其他两员明将同时阵亡,还损失了两千多明军士兵!
他奶奶的,熊孩子不听话倒霉了不是?!消息传来,刘綎气坏了,遂提刀跃马率军前往营救,敌军打王芬时很轻松,遇到刘綎立马歇菜,刘綎得胜后继续追歼,直杀到养马城(杨应龙养马的地方,在今贵州遵义汇川区高坪镇)才返回。这一战,贼首杨应龙险些被生擒,从此吓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再不敢进犯娄山关。
鉴于先前的失利,刘綎在关隘坚固壁垒,并请求增援。养精蓄锐十多日后,刘綎率军出击,和其他兵马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杨应龙末日降临!损兵折将地盘尽失的他被迫带着颓废的残余部队退守海龙囤(今属遵义市北的龙岩山上),顺便还没忘带上了两个心爱的小老婆。刘綎速度极快,堵到了杨应龙后身先士卒,轮动大刀飞马贯入敌阵,杨应龙的手下们那是挨着死,碰着亡,侥幸没死的直吓得争相逃窜,连滚带爬,只恨爹妈没给他们生出飞毛腿。
杨应龙心碎拔凉,他也学刘綎大喝一声,说要赏赐千金招募敢死战士对付刘綎,然而没有一个人搭理他。大伙心里都明白着呢,拿了那么多钱当然是好事,但去对抗“刘大刀”必定是死路,钱来了,人没了,有个屁用。
杨应龙彻底绝望,抱着两个小老婆痛哭一场,旋即上吊自尽,为保障死亡过程中不出意外,上吊前还放了一把火,终于彻底挂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另两个是平定蒙古哱拜的宁夏之役和抗倭的朝鲜之役)全面告捷,这些刘綎和他的宝贝大刀终于可以歇歇了。这时候刘綎突然想起曾力挺自己的李化龙,越想越感动,便干了一件坑了自己的事情!
刘綎派出使者带着一条玉带、百两黄金和千两白银去送给李化龙,这可是行贿啊,结果被李化龙的老爹给臭骂了一顿。接着刘綎继续犯傻,又给巡按御史崔景荣送礼,结果再次被臭骂。刘綎实在想不通这事儿,为啥一片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呢?刘綎很郁闷。没几天,让他更郁闷的事儿发生了。李化龙和崔景荣手拉手上奏朝廷,说刘綎行贿,万历皇帝很生气,当即下诏革除刘綎官职,永不录用,还没收了他的财产。
唉,战场上聪明如猴精的刘綎在官场上实在是太二了!
这帮文人,真他奶奶的坑爷啊,不收就不收吧,还告黑状!刘綎跳脚直大骂,却也无奈。此后连续七年,刘綎和他的大刀都处于闲置状态,砍人的感觉似乎只出现在梦里。不过,万历年间的动荡时局注定“刘大刀”不会闲太久。这不,又来事了。
七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云南阿克人造反,朝廷又想起了刘綎,重新启用,封为讨贼总兵官,四年后又把他派到四川去讨伐倮族人叛乱。刘綎立马进入亢奋状态,抡起大刀,一马当先,所到之处,无往不胜,大小五十六战,斩首三千三百多,叛军巢穴一扫而空!
哇哈哈哈,俺果然是宝刀不老!取得辉煌战绩的刘綎再一次傲气冲天,而他的骄傲劲儿只要一爆发,就注定会惹出麻烦。这不,刚从四川凯旋的他又犯病了——先是殴打马湖知府詹淑,被罚俸半年,后因军政失误被罢免。很多人听说“刘大刀”再次惹事自找倒霉的事儿后,都很淡定,因为大伙都习惯了,他要是隔三差五的没惹事,人们才奇怪呢。
就在刘綎和他的大刀再一次闲置的时候,一个仪表雄伟、勇猛盖世又极具谋略的女真(满族)人在辽东挥舞着战刀,他即将成为大明王朝极为难缠的敌人,也即将成为刘綎戎马生涯中最后一个对手,也是最强劲的对手。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的努尔哈赤让大明君臣非常不安,朝廷又想起了那个虽然骄纵放肆屡教不改但又勇猛无敌屡建战功的大将——刘綎!那讨厌的努尔哈赤能否抵得住“刘大刀”呢?试试吧!朝廷决定再次启用刘綎,此时的刘綎岁数已经不小了,不过老当益壮,意气风发的他得令后暗自发誓,老子定让努尔哈赤那厮授首阵前!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十二万大明军队兵分四路,直扑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的老窝——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这四路军的统帅皆非寻常之辈。西路军总指挥杜松,相貌凶恶,生性狂野,勇武异常,曾出击蒙古人百余次从无失手,被誉为“杜太师”(蒙古人认为“太师”是最大的官);
南路军总指挥李如柏,威震辽东的名将李成梁之子,痛殴日军的名将李如松之弟,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出身。曾在朝鲜战场拔平壤、克开城(今朝鲜特级市),战功赫赫。
北路军总指挥马林,嘉靖时屡破蒙古的名将马芳之子,不过却是个文艺青年,“能诗歌,工书法,爱结交名士”,老爸的军事才能是一点没继承。此次出击的几位将领中,只有他虽是才华横溢,但实在不是个打仗的料。
东路军总指挥便是“大刀”刘綎,他是四路统帅中武力最强、战功最多的一位。东路军的人马,是久经战阵的川军团。
相比十二万明军,努尔哈赤手里的兵只有六万,但他丝毫不慌甚至还有些小兴奋,因为极具军事天才的他早已谋划好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而且他坚信,他手里这六万战士,乃天下最强的八旗铁骑,必能无往不胜!
努尔哈赤和刘綎都是久经战阵的超级猛人,而且都很聪明,但是前者的智商明显更高一筹,更要命的是,四路明军的最高总帅杨镐乃是一个不懂军事的书生,这直接导致十多万明军走向了恐怖的坟墓!
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萨尔浒大战残酷上演!
努尔哈赤冷笑一声,举起了战刀,而书生杨镐则开始了瞎指挥。很快,大明西路军瞬间陷入后金军队的包围,一日内被全歼,西路军总指挥杜松英勇战死!紧接着北路军指挥官马林又遭袭击,马林一介文人吓跑了。北路军总指挥李如柏在其他几位战友完蛋后选择了撤退,回去后就因被无数口水齐喷,自杀了。
惨,真惨!大明王朝颜面丢尽,看来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气数已尽了……
四路大军中表现最为壮烈,是刘綎的东路军。
八
西路军和北路军的覆灭,刘綎是不知道的,因为他正率领东路军在艰难地走在一条崎岖不平、丛林密布的山路之上,天寒地冻,重岗叠岭,刘綎孤军行进,深入三百里。在这山路上,努尔哈赤已设置了部分兵马堵截,但都被刘綎击败,还砍死了两员后金副将。此时的刘綎依旧狂傲得很,他认为后金军不过如此!可他哪知道,努尔哈赤早就为他精心设好了圈套!
“启禀刘总兵,杜总兵已抵达赫图阿拉城下,请您火速前往会合,一道攻城!”一个使者来到了刘綎的大营,说出了这样话。很显然,这是假的,杜松早就完了。可见那努尔哈赤是何等诡计多端。
但刘綎看到使者手里拿着杜松的令箭,还真就信了。其实他也是担心杜松夺得头功,自己岂能落后?刘綎当即下令全速挺进!就这样,大刀兄中招了!
很快,刘綎军进至一个叫阿布达里岗的小山丘之上,这里已经离赫图阿拉很近了,但是他已经再也无法前进半步了。数倍于他的后金生力军一支从高处驱驰而下,另一支从奋力西侧冲击,不多会儿便将刘綎军团团围住,往死里群殴!
刘綎军殊死抵抗,然众寡悬殊,逐渐不支,最后全面崩溃!
成败在此一举!老子就算做鬼也得拉几个垫背的!刘綎两眼瞪裂,暴喝如雷,抡起镔铁大刀,纵马狂砍,七八个后金士兵瞬间被送上西天!后金军大惧,下令乱箭齐发!
刘綎的大刀,在飞——轮转如飞!后金军的箭,也在飞——漫天乱飞!
百余斤重量的刀终究是抵不过半两一支重量的箭,因为箭是成千上万如暴风雨般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正如再凶猛的雄狮抵不过成群结队的食人蚁一样。
废了他的一只胳膊,看他还舞得动大刀不!——后金军大喜,因为刘綎的左臂被射中了。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刘綎的刀,依旧在疯狂砍杀!
再废他一只胳膊!咱就不信他两臂都残了还能玩刀!——后金军继续放箭!不多时,刘綎右臂也被射中,但他依旧舞刀!
啊!这,这,这……这样还能打得下去?后金军有些惊恐了!
上去,打他脑袋!咱就不相信,胳膊坏了能舞刀,脑袋烂了还能打?!一帮后金兵将凶猛扑来!
刘綎由于砍杀太久,双臂又受伤,导致挥刀速度变得迟缓,就在他刚劈死一个敌兵的时候,一后金铁骑呼啸而至,长刀如电,正中其面!刘綎,竟被削去了半张脸,鲜血喷涌,白骨显现!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出现了!失去半张脸、坏掉一对臂膀的刘綎继续挥舞大刀,横劈竖剁,左冲右突!在砍死了数十人后,这个如丧尸般的血人终于筋疲力尽,战死疆场,终年六十二岁!后金军虽然获胜,但每一个目睹刘綎最后时刻的后金兵将这辈子都无法忘却这段恐怖的经历,导致心理阴影重重!
萨尔浒,明军惨败,朝廷大惊。刘綎悲壮战死的消息更让大明君臣如挨雷劈。万历皇帝派出宦官祭奠了阵亡将士,并抚恤刘綎家人。转眼到了天启初年(1621—1627年为天启年间),朝廷追赠刘綎为少保,世代荫封,建立祠堂。崇祯元年(1628年)又为刘綎举行了国葬。
让刘綎生前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就是杀死他的后金人所建立的大清朝,也对他进行了褒奖——晚晴时中国屡被列强欺辱,光绪皇帝追思英雄,亲书追谥刘綎“忠壮”二字。而到了20世纪抗日战争期间,诸多百姓又想起了这位曾痛击日寇的古代英雄,纷纷来到纪念刘綎的地方来祭奠和追思。
从缅甸到云南,从朝鲜到辽东,晚明第一猛将刘綎的大刀威武地砍出了明末最为激荡雄壮的一段战史,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大刀兄有很多缺点,也犯过各种错误,但他依旧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没有谁是完美的,有缺陷的英雄也许更可爱。“勇略冠诸将,劳最多,其后死事亦最烈。”——这是《明史》对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