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农历正月三十,除夕夜。
一处名为清风镇的地方,四处张灯结彩,家人齐聚一堂,年的气息在氤氲。
在小镇偏南的角落有着一处破败的小院,院中一位身形瘦弱的少年人正在布置着年夜饭。
少年人名为李执安,自打能够记事起,父亲的身体便已日薄西山,亦或许是出于愧疚又或是回光返照,李执安的父亲硬是撑着早已残败不堪的身躯陪伴着李执安渡过了他第九个生日才撒手人寰,留下李执安一人孤苦伶仃的过日子。
…
小院中有着一四方石桌,桌面上摆着一碟黄豆,一盘酥黄的小鱼还有一小碗的靡肉,说不上丰盛,但却也是可以看出是精心准备的,桌上的碗碟摆放的很整齐,碗筷摆放了三副。
李执安从灶台上取下了黝黑的铁锅,盛上三碗热气腾腾的米饭,左右手边各摆上了一碗,双手合十嘴里轻声道着“父亲,娘亲新年好。”微微欠身做了个揖,坐下石凳,便吃起了简陋却又不简单的年夜饭。
米饭扒了一半,李执安好像想起来了什么,回过身走进房内,从床铺底下抱出一个小坛子,一坛子桃花酒。
李执安取过三个酒碗,满满的倒上,自己当先端起面前的酒碗隔空敬酒,然后豪气如云的一饮而尽,酒刚一入口味道甘甜,吞咽到喉咙的时候却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凉意,只是最后到了胃中的时候却变成了火辣辣的灼烧感。
“咳咳咳,这酒喝起来原来是这么个感觉啊。”李执安一碗酒下肚,眼神就有些迷离,初次饮酒之人,像是这般牛饮着实欠妥。
微微摇头驱散几分酒意,强打起精神,匆忙将四方小桌收拾干净,又把剩余的米饭倒了一半进水缸,瞥了一眼水缸里面那只三条腿的乌龟,正不紧不慢的在那里游动着,话到嘴边随意调侃了句“再养一养就能煲锅汤了。”
或许是这缸中的乌龟听懂了这般话,一道水柱就射了过来,李执安被这凉水一激,酒意也散了两分,凑到缸前似是自言自语的说道“你说你这乌龟,腿就三条,脾气还不小,大冬天的也不冬眠,莫不是什么妖怪变的,乌龟精?王八精?”说一说完,自己倒是乐呵了起来。
简单收拾了一下小院,略带微醺的酒意,躺到了自己的小床上,听着外面的热闹喧嚣,心中带着一丝落寞沉沉的睡了过去。
...
次日清晨,李执安很早的就已经起来,走到小院里面舒展了一下四肢,正要准备去厨房里面生火煮点粥来充当早食的时候,小院的大门外传来了一个少年清朗的声音“李执安,起来没有,我准备去给应先生拜年你要不要一起去。”
来人是李执安的邻居,名叫太叔学仁,两人一同在小镇的学堂进学,说到学堂可也是有点意思,这学堂的位置在小镇的西北方,门前没有招牌,有的仅仅只是在门帘上的一轴书卷。
刚一开始小镇的众人也不知道这是做的什么营生,但听得每日辰时时分其内就会传来朗朗读书声,于是小镇上的人就进去打听了一番,这才得知这是一个学堂,不收束脩,不收学钱,便可教人读书识字的学堂,消息渐渐的在小镇中传开,自此之后学堂传出的读书声也越发的高昂。
李执安打开大门便看到太叔学仁一幅风风火火的模样“你这样子要是去见夫子恐怕少不了一番训斥,而且应夫子此时应该还未起,不如你和我一起喝点粥之后再过去如何?顺便也给夫子带上一份。”
太叔学仁别看名字雅致,可偏偏生的是浓眉大眼,身材健硕,性子还十分些急躁,虽说读书识字的本领有些差强人意,但尊师重道四个字却是刻在了骨子里。
太叔学仁摸摸肚子憨笑着道“也好,刚刚看到天色有些泛白觉得早些给夫子去拜个年为好,也就还没吃东西,那我帮你来劈柴生火吧,不白吃你的。”
李执安摇头笑了笑走回了院子,进到厨房中,从旁边的水缸舀上一瓢水冲洗了一下煮饭的锅子,倒净水,又从另外一边的缸中舀了一勺粟米倒入锅子,回头看了看太叔学仁又加了两勺这才作罢,加上水提着锅子出了厨房。
太叔学仁在小院中挽起了自己的衣袍,左手拎过在柴堆上的斧子右手将一截木头摆正放在墩子上接着双手持着斧子自上而下劈了下来,木柴瞬间分做两块,再次摆上木头、劈砍,不多时,一小堆木头就化作了柴堆。
李执安在一旁架好锅从柴堆下面取出一些枯枝树叶引着火又挑了几块较小的木柴堆放在上面,没过多久火焰就熊熊的燃烧了起来,等木柴已经彻底燃烧,李执安转身回到房屋中端了一碗水出来对着太叔学仁说“行了,不用劈那么多,喝点水歇一歇。”
太叔学仁将木墩上的那块木头劈开之后接过李执安递过来的水一口气喝干就说“没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这细胳膊细腿的估计劈柴也费劲,正好我给你都劈了。”说完就准备继续劈柴,李执安连忙拦住他“你可别劈了,那都是我要修门槛用的木头,你都给劈了我还得出去找。”太叔学仁这才悻悻的停住了要继续劈柴的举动说“难怪说那些木头那么工整,要不待会到我家那里去找点补上?”“没事,差不多也够了。”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架在柴火堆上的锅子里开始传出了淡淡的米粥香,李执安从厨房拿出一个木勺伸进锅中开始搅拌,沿着锅边一圈一圈的慢慢的搅着,米粥这个东西想要味道浓稠一些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多搅动,米粥被底下的旺盛的柴火煮的很稠密而且香味也越来越浓烈,看到这锅粥已经被熬煮的差不多了,就将锅子从火堆上取了下来放到了一旁,接着从厨房拿出碗筷和木勺还有一个食盒摆在了小院里的石桌上招呼着太叔学仁过来喝粥。
二人分坐在石桌两边,李执安先是把食盒打开往里面满满的盛上了一盒就盖上了盒子放到了一旁,接着两人才各自从锅中盛出米粥。
李执安端起碗一边吹着气一边小心翼翼的喝着粥,而太叔学仁则是端着碗一口就囫囵的咽下似乎是根本不怕烫,美美的哈了一口气又从锅中盛上一碗又要凑到嘴边的时候像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就问“执安啊,你这有小咸菜没有,光喝粥感觉有点寡。”同时眼神希冀的看着李执安,李执安笑着摇了摇头放下手中碗,起身回到厨房将昨天晚上剩下的小鱼干和一碟子肉端上了桌,太叔学仁见到还有小菜可以配粥喝,于是一筷子就夹起一小撮鱼干放进碗中搅了搅然后咕噜咕噜两口再次喝完了一碗,接连喝了五碗粥太叔学仁放下了碗筷,满足的摸了摸肚子舒服的打了个饱嗝说“舒服了舒服了,一大早喝上几碗粥浑身都感觉到舒坦啊,我先打套拳等你喝完我们就去给夫子拜年吧。”李执安点了点头依旧是慢条斯理的喝着自己碗中的米粥“食不言,寝不语。”这句话是早前应夫子教过的,说这是“礼”。
太叔学仁站起身稍微离远了些石桌,摆好架势,双腿呈半蹲姿势双脚岔开,两手握拳提在双腰侧旁,左手先朝前打出一拳然后翻过手腕缓缓的收回到腰侧,紧接着右手也是一拳朝前打出然后收回,一开始还只是慢慢的出拳收拳一直到后面就越来越快越来越快,隐隐的还带有阵阵拳风的意味。这套拳法是小镇上打铁匠师傅教的,李执安一开始在铁匠铺子里帮忙打铁换点工钱,铁匠师傅看到李执安人虽然很勤奋但是身子太单薄就教了这么一套拳法给李执安让他每日勤练,后来被太叔学仁看见了就跟着一起练了起来,只是李执安不能像太叔学仁一般打出阵阵的拳风。
慢慢的李执安喝完了碗中的米粥将两人的碗筷收回到了厨房,洗净之后放回了碗柜擦干净了手出门将石桌上的食盒拿好,用双手捧着对太叔学仁说道:“我们走吧,给夫子拜年送粥去吧。”太叔学仁听到李执安的话之后双拳慢慢放下,双脚重新归拢然后缓缓站起同时呼出一口浊气就同李执安出了门去。
此时的天色尚早路上也没有多少行人,两人沿着青石路一直走着,直到看到了那一间门帘上挂着一轴书卷的建筑,停下了身,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踏步朝里走了进去。
学堂里面并不算大,仅摆放着十余套书案仅能够容纳二十余人进学,两人朝里走着,就见到应夫子已经坐在案首位置面带微笑的望着二人,李执安两人连忙作揖行礼口中说道:“学生拜见先生,先生新年吉吉利利,百事如意,喜新春新岁。”应夫子含笑点头同时开口回应二人:“一心无累,四季良辰,你们二人多礼了,起来把。”说完对着两人做了一个虚扶的动作,二人这才慢慢的起身抬头。
李执安将手中的食盒举起问道:“夫子,执安今早在家中熬煮了一些粟米粥此时温度正好合适,可要食用些许。”
“善,有心了,留下食盒且去吧。”
李执安将食盒放到了案首一旁的小桌上,再次作了个揖就退出了学堂,太叔学仁则是大咧咧的朝着应夫子说道:“夫子,我们去别的地方拜年去了啊。”
应夫子见此也不见怪只是笑着挥了挥手,示意太叔学仁离去,待二人出了学堂,学堂的门悄无声息的合上,坐在案首的应夫子从一旁的桌子上拿过食盒,打开食盒,里面的粟米粥还散发着一缕缕热气,米香味源源不断的溢出。
“我们现在去哪儿。”出了学堂大门的太叔学仁随口问道。
李执安对于大年初一先给外人拜年不由得有些疑惑“你不先去你家亲戚那边拜年么。”
“嗨,现在还早,爹娘都还没起来我就想着先给小镇上的几位拜完年,等会再回去跟着爹娘他们去给亲戚拜。”太叔学仁摆了摆手不在意的回应着,“那我们先去莫师傅拜年吧,然后你就回去吧。”
“行。”
莫师傅名叫莫轻敌,五年前来到的小镇,手艺被镇上的居民纷纷称赞,铁匠铺和学堂一样也是没有招牌,门帘上挂着的是一对镔铁的拳套,一开始的时候镇上的居民以为这是一个武馆,直到后面每天从里面传出的阵阵打铁声才明白了这是一间铁匠铺子。
铁匠铺子离学堂没有多远,穿过两条巷子就到了。
李执安两人到的时候恰好遇见莫师傅在将大门的门板朝外推开连忙就拱手做礼对着莫师傅喊到:“莫师傅,新年吉吉利利,百事如意。”正在收门板的莫师傅闻言望去就看到李执安和太叔学仁两人拱手在对面,连连回礼道:“客气客气,来进来喝杯茶水,早食吃过没有进来一起吃些。”说话间招呼着二人进来,于是李执安二人也跟着莫师傅进了铺子。
跟着莫师傅朝着铁匠铺往里走去就来到了一间客房,“你们先到这里坐一下,我给你们倒点茶水端点吃食过来。”莫师傅笑呵呵的跟李执安两人说着,李执安连忙说到“莫师傅不必劳烦了,我们吃过了,路过这里只是为了给你贺个新年的,等下还要去陈老板那里的。”,“那就坐着喝杯茶水在走,反正也不急这一时半会的。”说完朝着门口喊了一声“囡囡,送三杯热茶,端些点心过来。”没过多久就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端着茶盘来到了客房,小姑娘李执安也认识,是一同在应夫子哪里进学识字的,名叫莫蝉很讨喜的一个小姑娘,给三人分放好了茶水,摆上了些小吃食之后就拿着盘子一溜烟的出了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