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常用艾灸防治法
(一)常用艾灸技术
1.适用范围 广泛适用于内科、骨伤科、妇科、儿科以及各种痛证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对于腰腿痛、风寒湿痹、漏肩风、面瘫、胃痛、腹痛、泄泻、咳嗽、哮喘、感冒、网球肘、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浅表溃疡、带状疱疹、褥疮、胎位不正等及其他多种慢性病均有防治作用。
2.术前准备 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及阴阳虚实、舌苔、脉象,明确防治目的,备好所需用品,环境温度适宜,采取合适体位。施术部位充分暴露,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3.操作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
(2)雀啄灸:将艾条燃着端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方式,以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患者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
(3)回旋灸:用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穴区熏灸测试,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即在此距离做往复回旋施灸。
(4)隔姜灸:取生姜片(厚0.2cm左右,中间针刺数孔)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圆锥状)置于姜片上,点燃顶端,施以灸术。
(5)隔盐灸:在神阙穴处,用食盐填满肚脐窝或均匀铺平肚脐周围,再覆盖姜片,上放艾炷灸3~6壮,点燃艾炷顶端,施以灸术。
4.时间 艾条灸每次施灸10~15分钟,艾柱灸每穴施灸3~6壮,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
5.注意事项 对于局部知觉减退的受术者或小儿,术者以手指的感觉来测知受术者局部受热程度,防止烫伤。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处理措施。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分钟。
6.禁灸部位 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孕妇少腹部禁灸。凡高热、吐血、有出血倾向或外伤出血者,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