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在公平、共享的发展理念下,新时期整合碎片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将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发展重心之一。目前,围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工作我国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地方试点和政策探索。为保证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在试点之后适时对整合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以推动政策更加科学完善。本书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化特征入手对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进行回顾和反思。综合采用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等研究方法,围绕如何整合碎片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第一,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医疗保险制度碎片化以及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以下分别简称“医保碎片化”及“医保整合”)的概念和内涵。对比各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根据结果是否公平,医保碎片化可分为结果公平的碎片化与结果不公平的碎片化,而结果不公平的碎片化是医保制度亟须整合的主要对象。同理,根据整合之后医疗保险制度结果是否公平,医保整合可分为形式整合与实质整合。在我国差异性社会的前提下,形式碎片而结果公平的“有差别的统一”模式或可成为首选。
第二,重点从参保机制、筹资机制、待遇给付机制等三个方面入手,系统界定了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以下简称“医保公平”)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可操作性的医保公平的评判标准,并将医保公平作为医保整合的指导理念。
第三,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具有的“阶层碎片化”与“地域碎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医保整合应达到的“去阶层碎片化”和“去地域碎片化”的政策目的,并将两者作为衡量医保整合政策效果的主要依据。此外,本书指出家庭内部碎片化是医保碎片化的微观体现,可尝试将“去家庭内部碎片化”作为医保整合的逻辑起点,医保整合应先从家庭内部的整合做起。
第四,重新梳理了时下的医保整合试点实践。以地方整合方案的类型学划分为起点,对四种主要整合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对照“去碎片化”以及医保公平两大医保整合的指导理念,指出部分整合方案存在着使制度走向“再碎片化”的隐患。“一制多档”以及以支付能力为基础的弹性参保选择机制是导致“再碎片化”的主要因素,也直接形成了收入水平与保障水平之间的正相关。
第五,围绕医保整合主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典型的几个东亚国家及地区成熟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城乡医保整合主要在于不同程度地打破参保机制的户籍壁垒和身份壁垒,而在筹资机制和待遇给付机制上仍存在结果不公平的碎片化。定额缴费下的筹资累退性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待遇分级严重影响了我国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使制度愈加碎片化。
第六,反思我国的医保整合。整合不是单纯地给制度做减法,一元化的制度也并不是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有差别的统一”模式或可成为首选,即制度形式非一元化而制度结果公平的制度体系。
第七,回归制度理性,家庭整合应该具有超越城乡整合的意涵。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去除家庭内部碎片化是医保整合的起点。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家庭参保”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构想。改变以个体为单位的参保定位,家属依托职工“源参保人”实现连带参保,城市逐步建立起城镇家庭医疗保险。农村继续遵循以家庭为单位的参保原则,并逐渐向社会医疗保险转变,最终蜕变为农村家庭医疗保险。在中国达到高水平的城镇化率之前,两大制度将长期并行,但二元制度并不等同于不公平的二元碎片。医保整合要在二元制度体系中实现“有差别的统一”: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参保,参保机制上实现平等化,打破身份壁垒,流动人口或流动家庭可按就业地自由选择参保平台;筹资机制上逐步实现以家庭收入及家庭结构为基础的“量能缴费”;待遇给付机制上依托制度创新和财政补贴,逐步实现所有参保国民统一的、一体化保障待遇。
关键词:医保碎片化;医保整合;阶层碎片化;地域碎片化;再碎片化;家庭保险;量能缴费;有差别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