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钻牛角尖遇到四象限:通透青年的茫然破局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笔记四宫格:
看书多少无所谓,笔记必须高配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也有不同的做笔记方法。

我热爱做读书笔记,从纸面笔记,到电子笔记,再到语音笔记。经过多年实战,我有两点经验想分享给大家。

1.要么就不做笔记,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消遣书不必做笔记。

2.要做笔记就做好,看不如说,说不如写,写不如画。

有的书文笔优美,观点亮眼,我会做摘录笔记。以前我是将金句摘抄在笔记本上,随着阅读量越来越大,我为了方便以后检索,便开始做语音笔记,也就是朗读金句,将其转成文字并打印出来,贴在笔记本上。

有的书逻辑严密,实操性强,我便会做图文笔记。例如,用时间轴梳理先后节点,用鱼骨图整理流程进度,用思维导图总结内容要点。

我这个四象限(四宫格)控现在很想试试用四宫格来做笔记是什么样的体验。

这个想法产生时,我正在看辩手胡渐彪的新书《松弛感》。胡老师的逻辑性比较强,我在读这本书时,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四宫格笔记,它们一会儿排列成手拉手的并联结构,一会儿嵌套成俄罗斯套娃结构。有诗云“大珠小珠落玉盘”,我则是“大小四宫格落纸上”。

以《松弛感》为例,我将该书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保持松弛感不是态度问题,不是感觉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松弛感是一种状态,状态由三个评价相交而成:对所处环境的评价,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对自身行为的评价。

对所处环境要看得透,才能做对决策,认知和判断是做对决策的基础。

认知的四只眼睛:本质之眼、因果之眼、框架之眼和定位之眼。

判断的四种类型:事实判断、审美判断、框架判断和定位判断。

要保持松弛感,一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会把困扰翻译成问题(困扰让人焦虑,问题明确目的),看清问题本质(这个问题不解决会有什么后果,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挖掘实质路径(罗列问题成因,确定哪些不容易去除),创造超越期待的击穿效应,分四步解决(拆解前提,按擅长路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梳理过程节点和重要客户,进行颅内彩排)。

二要有时间掌控力。避免时感失准(猜时间)、排列失序(要事优先)、节奏失控(三段式:第一段,一气呵成,完成目标;第二段,切换大脑,做别的事;第三段,修改完善,形成终稿)。

三要有精力。有脑力(专注,限定决策时间)、心力(理性覆盖感性)、体力(保持休息时间)。

对自身行为,要能喜欢。有四种类型的热爱者:优越型、成长型、趣味型和使命型。

密密麻麻的文字如果用图文表示会更一目了然(见图1-1)。

图1-1 保持松弛感,是一种能力

以前的我应该会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但这次我用了四宫格笔记法来做笔记。因此,我发现了使用四宫格笔记法做笔记的很多好处,也尝到了很多甜头。

(1)对眼睛友好

有段时间,我和一家公司合作做读书会,每本书都配有思维导图来帮助读者理解、记忆和复盘。有的思维导图很长,像是补充细节后的长目录,我常常看不进去,其他人也和我有类似的感受。

随后,我与团队商量缩短思维导图,围绕图书的中心议题,延伸出内容。这样一来,缓解了阅读压力,读者的接受度确实提高了,但思维导图看着还是有些凌乱。

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小种子:我想探索更直观、更轻松的做笔记方法。

我觉得四宫格笔记法做到了直观和轻松,它把一本书的要点集中在四个小块中,区块分明,格局清晰。

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形容“用眼睛看”这个行为,例如四处张望、左顾右盼、上下求索、上下打量……四象限笔记法可谓对眼睛极为友好,让人一目了然,乍一看就能掌握全局,细看又能发现亮点。

(2)对脑容量友好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李一诺曾提出“五六个人原则”,就是不管你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学校、职场或家庭,你周围的五六个人构成的微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宏观环境,所以我们要重视、挑选和管理的就是这五六个人。

同样,我觉得大部分书需要抓取的重点基本也就三四个而已,重点再多就难以被大脑记住了。

很多领导在发言时会说:“下面我说三点。”宝洁公司的报告书将要点归纳为三个;麦肯锡的思维模式——金字塔结构,也是把内容浓缩为三点。四宫格法与“三点法”相比,还多了一个备选空间,体例刚刚好。

其实,四宫格还可以轻松进行空间扩展,两个四宫格相连就是六宫格,三个四宫格相连就是八宫格;或者再多加一条横线或竖线就能变成六宫格,多加两条横线或两条竖线变成八宫格,多加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变成九宫格。多加不算“违建”,而且便于空间延展。

也许有人要说,笔记做得那么全面,真的有必要吗?

详细的笔记对写书的作者、做书的编辑、讲书的老师、备考的学生来说更能起到作用,而对于其他人来说,笔记确实无须做得太详细,因为费时费事又费力。

今年搬家时,我翻出了二三十本读书笔记,翻着翻着我很是感慨:当时做笔记花了很多精力,但现在很多也都束之高阁了,搬家时还会变成“累赘”。

密密麻麻全文字的手写笔记,写的时候累,事后看起来,大脑也不易兴奋,且心中易暗生排斥。

四宫格里的四个空间,就是留给自己筛选的余地,要进入某个宫格的内容需要一定的门槛,像是原创性的洞见、颠覆性的新意、给我新知和启发的观点;而那些我已经看过的、翻新外立面的、人云亦云的、大而无当的就省略掉,抓重点、挑要点、留新点,抓取三四点足矣。如无必要,不扩空间,遇到非加不可的精华内容再特事特办。

我不需要像学生时代一样,把老师的板书全部抄下来,将时间全部花在抄笔记上,这会压榨我思辨和实践的空间。

四宫格可以延伸,但边界明显,倒逼我开动脑筋,提炼重点,在眼、手都不累的情况下,在脑容量有限的基础上,把书从厚读到薄,把效果读到最佳。

(3)对理解友好

比四宫格更复杂的四象限有横轴和纵轴,哪怕单纯列好各个象限中的内容,出于条件反射你也会花上几秒,看看能不能归纳出横纵坐标轴的关键词。

这个意识会让你考虑各象限内容的区别和联系,感受作者思维中串联、并联、嵌套的节点,站在高处俯瞰全景。你会对书中某一问题理解得更到位,印象更深刻。

(4)对行动友好

2022年年底,身体好转后我开始跟风做八段锦。我跟着视频有样学样,但不知道自己的动作对不对,效果好不好。于是,我报了一个知识付费课,边听边做笔记,用了两个四宫格完成笔记。

我记得有一节叫“五劳七伤往后瞧”,虽然这句口诀已经足够清晰明了易操作,双手向后翻、左右交替瞧,这就完成了,但是我还是很困惑。

直到我在四宫格笔记的某一格里,写清楚五劳是什么,七伤又是什么。

五劳是五脏的劳损,为人为事过度操劳,容易伤心;生气、过于劳累、压力大,容易伤肝;饮食不规律、吃寒凉的食物,容易伤脾;外受风寒、吃太多辛辣食物,容易伤肺;熬夜、寒冷、惊恐,容易伤肾。

七伤是七情的损伤,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一个正常人,七情一天要轮值好几回,谁知道哪个情波动大了,就会把自己伤着。

好的,我肯定五劳七伤了,怎么办呢?很简单,双手由大拇指带动,像拧毛巾一样向后扭动,充分旋转,这样就有效刺激了肺经、心经和心包经这内侧手三阴,以及大肠经、小肠经和三焦经这外侧手三阳。

双肩用力往后夹,刺激了人体重要的穴位,就是成语“病入膏肓”里的膏肓穴,据《医经》中记载,膏肓穴有缓解五劳七伤的作用。

如此做完笔记,我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它既给了我紧迫感,又给了我轻松化解难题的满足感,更让我有了执行动力,执行得也更有效果。后来再感觉自己被累到、被气到时,就算没有专门做八段锦,我也会双手后翻,用力夹膏肓穴。

网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识,但我们只是收藏,很少认真学习;书上也有很多实操指南,但我们看看就忘。我们每天接受大量信息,然而很多并没有真正派上用场,没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价值。

笔记没有形成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的双循环,做这样的笔记,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当你带着问题和目标,去寻找一些实操型、方法论强的书时,要不停地寻找。一本书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的话,就换另一本,直到找到合适的。

如果想在做笔记时省略一些你光看就不想做的步骤,可以用读书GPS法则[即确定目标(goals)、要点(points)、步骤(steps)]来做行动笔记。在四宫格里,第一格列明目标,第二格列明要点,第三格列明步骤,空白格可以记录一些备忘事项、反馈或心得。也可以直接在四宫格笔记中标色或画圈,提醒自己尝试这个,试用那个,将笔记转化为行动。

在我看来,四宫格笔记法既能纵览全局,又能聚焦细分;既能增进理解,又能转化行动。如有时间,不妨一试。虽然四宫格笔记法好处多多,但我也不敢宣称它无所不能,对于其他笔记方法,我也没有贬损之意。每种笔记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

蝴蝶图,适合表达正反意见;鱼骨图,适合辅助因果分析和展示项目进展;韦恩图,适合辅助比较分析;金字塔图,适合概括总结;思维导图,适合罗列重点、考试复习等。

四宫格笔记法比较适合偏向实操性、干货类、逻辑性、体系性、接地气的内容,不太适用于考试内容,因为考试考的是被大部分人认可的重点,覆盖面广;也不太适合鸡汤文、美文、散文。

看完一本书,你可以花10分钟整理一下四宫格笔记,我确定这样看书有翻倍的效果,只是不确定能翻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