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8章 五里坡之战 (二)
五里坡是一道东高西低的缓坡,从东往西,是一片不大的小平原。
站在坡顶的衙岭,正好居高临下,能俯视战场。
然而,五里坡前的平地几乎全被前方的魏军占据,征蜀军虽占据高位,却根本施展不开。
“昭幼,郭使君果然派兵回援了,我还担心只有我们一军行动,会寡不敌众呢!”
司马昭松了口气。
南沟河谷战后,征蜀军消耗掉两个辅兵曲队用来弥补战损。
虽然还保持着满编十个曲队的编制,但以区区五千人要救人数在自己十倍以上的曹爽主力,司马昭始终很忐忑。
现在有郭淮在前面顶着,压力自然轻松了许多。
“子上,你看见没?”曹皑却越过前方魏军,指向更远处的蜀兵。
郭淮的雍州军被西南北三线包围,但三线的蜀兵兵力分配和阵型部署都不一样。
对方是个老手。
在曹真的手札中,阵型被拆解为广(正面)和深(纵深)两个变量。
广,是一只军队能展开的最大有效攻击面的广度。
而深,则代表这只军队可以投入的后备力量以及抗打击能力的深度。
北线蜀兵人数最少,一字排开只有六个曲队,连预备队都没有。把兵力的广度发挥到极限,而毫无纵深,一看就是吓唬人的。
南线蜀兵人数稍多,一字排开的六个曲队后方还有三个曲队的预备队。这三个预备曲队就是南线蜀军的深度。
这种布置一眼就看出南线被蜀军寄予了攻击的希望。
而西线蜀军光是第一线就足足有九个曲队之多。
以每个标准曲队五百人计算,也至少在四千五百人以上。
这还只是第一线。
西线蜀军足足有三列阵线之多。
这个时代可没有无线wifi卫星电话,更没有无人机可供侦察。
通常来说,位于相同海拔的两军对垒,都只能看到对方的第一线兵力布置。
那第一线之后呢?
对方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十几个方阵,谁知道对方主力是配置在左侧还是右侧,还是中军?
还是说,根本就没有第二线?
即便看出来主力在左翼,那是从左到右梯次减少的斜线型布置,还是all in左侧,集中成一个拳头?
在这个没有无人机的时代,谁都不知道,只能猜。
曹皑唯一庆幸的是己方正好居于高位,居高临下,把西、南、北三线的蜀军底裤都看了个透。
“三六九...三六九...”
司马昭也掰着手指头数道,“西线蜀兵一共三线,每线都是九曲,一共二十七曲,也就是一万三千五百人。”
算术倒是挺好。
然而曹皑说的却不是这个。
“各线蜀兵的阵型不同!”
曹皑指着北线蜀兵道,“北线蜀兵阵型左右尖,前后窄而密,应是圆阵。”
“蜀兵南线全部披铁甲,布置成三角型的阵列,这是锐阵!”曹皑又指向南线,面色凝重。
“如果我所料不错,蜀兵应该是北佯攻牵制,南伺机主攻。先以北线投入战斗吸引我军注意,待我军被纠缠后,再投入南线,撕裂我军阵列!”
曹皑说的头头是道,司马昭却听得半懂不懂。
所谓的圆阵、锐阵都是诸葛亮发明的五行阵其中之一。
除了防御用的圆阵(金)和突击用的锐阵(火),还有直阵(木)、方阵(土)、曲阵(水)。
说是说五行,但其实五阵分别代表了攻击、防御、突击、投射等不同的职能。
通过小范围(如五十人队级别)的兵力疏密、接敌顺序先后的变化,达到不同的战术效果。
这五种基本队形互相变化、互相克制,即便是曹真,也了解不深。
“子上无需多虑!”曹皑话锋一转,安慰起司马昭来,“蜀兵主帅虽通诸葛亮五行阵,但十分呆板。临阵对敌,还须随机应变!”
他指着西南北三线蜀兵道,“虽然蜀军主帅懂得分兵合击,按照各部的职责布阵,但每一部每一阵内,也可以临机应变。”
“我若是南线蜀将,第一线必不布置锐阵,而是布以防御的圆阵欺骗敌人,只需要第二线的三个预备曲队布置成锐阵即可!”
其实曹皑是冤枉蜀军了。
在曹皑到来之前,蜀军刚刚完成分阵。
即南北二线蜀军本就是西线蜀军的左翼和右翼。他们还想按照曲队规模分阵,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曹皑和司马昭指指点点之际,各军也没闲着。
征蜀军自不必说,各曲从行军队列紧急转为作战队形还需要时间。
蜀军这边也在行动。
一看五里坡突然出现魏军,而且看上去数量并不少。西线蜀军中军紧急鸣金,三条战线的蜀军立刻开始缓缓倒退,和雍州军拉开距离避免接触。
这种自信的打法明显暴露了蜀军主帅的心态。
即便出现魏军的援兵,但援兵也只是在郭淮的东侧,并不与蜀军直接接触。
而且蜀军依然相信自己握有兵力优势,雍州军三面被围,整个战场态势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郭淮这边虽然暂时松了口气,避免被立刻整个吃掉的下场。但他也不敢马虎,立刻下令各部各曲缓缓推进,拓宽一些己方的作战纵深。
双方军阵都在调整,原来剑拔弩张的两军立时缓和了不少。
几乎是在同时,从西线蜀军和雍州军的本阵中跑出几匹快马,奔向友军。
双方主将都要与友军做进一步的调整部署。
一旦进入交战,那就来不及了。
一匹快马飞驰着跑到曹皑和司马昭的身前,马上的骑士翻身下马,行礼道:“末将步兵第一部校尉郭正,见过二位将军!”
郭正和曹皑也有一些交情,虽然不深,但总比派和曹皑冲突过的郭豫来要强。
“二位将军居高临下,可曾看清蜀兵布置?”
没有多余的寒暄,郭正单刀直入主题。
司马昭皱了皱眉,嫌弃他没礼貌。
可曹皑已经开始和他介绍起自己的所见了。
听曹皑匆匆说完,郭正连连点头。
“临走前阿翁他吩咐在下转告二位将军,二君但有任何吩咐,雍州军一定全力配合!”
郭正也不客气,直截了当的说道。
三面被围,兵力也不占优势,唯一破局的变数就是征蜀军。
无论是郭淮,还是对面的蜀将,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