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中医探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中医药文化探源推动中国文明历史研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我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所有华夏子孙都应当为我们自己的文明感到骄傲自豪,也应当以传承发展中国文化、发展中华文明为己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发表讲话,2022年《求是》杂志第14期刊发了《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讲话强调了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目前探源工程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效,同时回答了关于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并提出继续推进、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部署五项重点工作。

一、深化中医药文化研究之必要性

中医中药、祖国医学伴随中国自古以来人民卫生健康问题而产生,是根基于我国历史,由我们这片土地上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所有人民在医学健康问题上的不断尝试与总结而形成的独立且有效的理论和临床技术方法体系。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非常重视,早在2015年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就明确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精准地指出了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密切关系。因此,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明息息相关,中医中药的探源及历史研究也是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的一部分,要想最终完成中华文明探源的历史研究,就需要科学、积极地同步推进中医药文化的相关历史探究工作。

总的来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的历史研究工作需要也正在不断地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提出了总的部署方针,目前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项目第五阶段,开展了系统的田野考古与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通过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发掘已经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1具,这是当代在欧亚板块内发现的可以说最完整的直立古人类头骨化石,可以作为重要证据支撑直立人演化,以及其在中国地区起源与发展的论点;周代至秦汉时期的大型遗址——河泊所遗址近两年的考古发现为寻找西汉郡治提供了重要线索;河南开封州桥遗址、浙江温州古港遗址等考古工作的重大进展都在为探源工程的推进添砖加瓦,中华文明探源的工作已经获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3]

二、如何推进中医药文化研究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在取得了重要成效的同时,我们更要思索怎样进一步推进、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历史,增强全党全社会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对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对我们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来说,中医药历史就是最需要理解的课本。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好中医药文化探源工作呢?

1.多学科联合深入研究

要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医药文化探源取得更多成果[4]。中医药文化的探源工作不仅需要我们中医药临床专业学子的努力,更需要与古代医学典籍及中医文献研究人员、考古专业团队及对出土文物包括古代典籍、古代药材、医用器械等历史分析的专家等,甚至语言学家进行密切充实的合作、联合出力,做到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协作。单纯的临床人才尽管与中医药学的接触最为深入,但缺乏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很难产生科学的、准确而全面的结论。术业有专攻,在探源工作上,各高素质人才应当各司其职,发挥其在自己专业上的优势,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如考古团队及历史学家将取得相关遗址及某些古代医家墓葬中的文物并将其保护完好,做好初步的分类和分析,同时古代医学典籍及中医文献研究人员则对相关的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临床学者配合对其中的结论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或探讨其结论的现实科学性[5]。这样才能高效、科学、准确地获得相关成果。

2.紧密联系中华传统文化

要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的特质和形态,为中华文明的历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土地上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化、无数人民和医家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本质和形态,她的发生、发展都与中华文明、中国古代人民的起源和进步密不可分。其中蕴含着“仁医”“大医精诚”等医学内核及思想就是汲取自中华文明中仁爱、友善、热情等品质,正是这样蕴含着深厚内涵的中华文明才孕育出伟大的中医药传统文化[6]。中医药文化溯源工作最终应为中华文化的探源服务,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方法,为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文化建设

要推动中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振兴,传统的中医文化需要与当前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历史上中医医家星光璀璨,行之有效的中药及中医技术更是数不胜数,为无数的中华儿女健康保驾护航,但不是所有的中医药文化都是正确的、科学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中医文化,对于其中可以发扬的治疗体系、经典、方药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部分,要加强现代科学研究与论证,使其合理性让大众能够更好地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地生搬硬套,而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和增加新的内容。尽量贴合加强文化自信的需要,找到中医药文化源头中优秀的、正确的、符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内核[7]

4.中西文明互鉴互补

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医学亦是如此,无论中医或是西方现代医学,起源、发展都必定有其相似之处。西医的脉络相对清晰可溯,较早地形成了相对科学的理论和传播体系,值得学习。将分析、整理出来的中医药古代和近现代的中医文献及治疗经验,运用科学的办法检验和论证其有效性与合理性,有助于弄清君臣佐使和现代药理关系,理解中医藏象、阴阳五行等学说和现代解剖与人体构造的关系,推动中医文化的现代化、系统化,反过来促进中医溯源工作的研究[8]。从西医文化的起源、发展中找到为中医药文化溯源的可能性还可以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总书记在澳大利亚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提到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还进一步有利于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知识及命运共同体[9]

5.社会环境及政策支持

要创建良好的中医文化溯源氛围,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对中医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氛围,对中医文化溯源已经取得的成果要予以广泛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溯源工作的进行,热情提供帮助;促进多学科对中医的理解,融合相关学科、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为中医历史研究助力;党和政府、相关机构应当积极配合溯源工作的进行,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对中医文化历史研究的研讨、交流和实地考古、文献文物分析等做好保驾护航。

很久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党和政府在关于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上给予了各种政策支持,国家正在积极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推进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以信息化支撑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和彰显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与治疗和康复中的特色作用、加强中药及相关饮片中成药等质量控制和提升、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政策的推进[10]。这一点笔者作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深有体会,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不断健全,医保支付、疾病编码体系、技术规范等这些都在渐渐地更符合中国特色,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深入人心,是对中医药专业临床医生及其他从业人员工作的支持,大大激发了临床工作者们的工作热情,也为中医药科研及中医文化历史研究创造了条件。

三、未来展望

中医文化探源工作任重而道远,协助做好中医探源工作、投身和发展中医是我们所有中医药学子和我国医疗从业人员应有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们的中医文化探源工作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成果也推动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进行,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的重要作用。在将来的中医中药文化探源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文化历史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添砖加瓦,进一步推动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11]

(罗雯鹏)

参考文献

[1]吴勉华,黄亚博,文庠,等. 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J]. 江苏中医药,2019,51(7):1-9.

[2]王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J]. 人民周刊,2022(13):60-62.

[3]宋镇豪,李雪山,李运富,等. “殷商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研讨会(笔谈)[J]. 河南社会科学,2022,30(03):29-42.

[4]尚丽丽,陈明. 中医药学科交叉建设路径探讨[J]. 中医杂志,2021,62(13):1105-1108.

[5]陈仁寿. 中医药古籍整理现状与关键问题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3):165-170.

[6]王彬彬,张其成. 中医药文化是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J]. 理论界,2022(4):80-87.

[7]马松,楼招欢,刘雨诗,等.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策略[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0):242-244.

[8]陶永鹏,刘朝霞,顼聪. 大数据背景下有关中医药现代化思路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470-473.

[9]苗沈超.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与中医的传播[J]. 文化软实力研究,2021,6(1):86-94.

[10]黄明,杨丰文,张俊华,等. 新时代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呼唤科学监管[J]. 中国中药杂志,2023,48(1):1-4.

[11]于浩冉,洪烁,武东霞. 新时代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3):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