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点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生不逢时的超级猛男——吕布

主题词: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终是能力有限,生不逢时必曾错失良机。在大自然的规划中,弱者或生不逢时的生命,就应该完蛋。

——《莫黛斯特·米尼翁 婚约》巴尔扎克

做人生不逢时,仲惨过做鬼。

——《倩女幽魂》阮继志 公元1987年

就一个时代而言,三国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糟的。

说它最好,是因为乱世给很多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显身手的机会。

说它最糟,是因为在这些舞台和机会面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会被无限地放大,在滚滚的历史潮流中,每一个个体就像四壁不均匀的气球,被突然来到的机遇之风吹得膨胀起来,最后因为某一个缺点造成的脆弱,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而那些平凡百姓在兵乱和天灾面前,完全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能在无奈之中化作田野上的白骨,不留痕迹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些名留青史的超人也好、精英也好,虽然也曾叱咤风云,虽然也有过一时风光,但最后都会被无情地淘汰,因为他们并不属于这个时代。

如果换一个时空,他们的人生会书写出别样的精彩。但群雄逐鹿的三国能给他们的唯有生不逢时的遗憾。

其他行当不好说,但在武将里,恐怕再没有谁比吕布更生不逢时了。即使他的人品没有得到一点认可,也没有人否定过他的武艺。

他杀了自己的第一任主公丁原,把汉王朝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他又杀了自己的第二任主公董卓,帮助王允实现了复兴汉室的抱负,给了汉王朝难得的复兴机会。他曾在王允死后,投靠过袁术、袁绍。他曾跟着张邈、张超兄弟攻打曹操。也曾在败给曹操后,投奔了刘备。投奔刘备后,又偷袭刘备。偷袭完刘备又帮助刘备,阻止袁术攻打刘备。帮完刘备,却又去攻打刘备。打完刘备,又联合袁术一起攻打曹操。最后在曹操大军的围攻下,兵败遭擒,被活活勒死。

在《三国志》中吕布的排名非常靠前,在《魏书·卷七》之首,除了帝后之外,在单独成传的人里名列第五。他和排在前面的董卓、袁绍、袁术、刘表一样,都为历史向三国前进的进程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人,估计真不会有三国。

吕布姓吕名布字奉先。这个“名”虽普通,但“字”却来历不凡,在《尚书·太甲中》就有“奉先思孝,接下思恭”的说法。这是商朝名臣伊尹给被废又复位的嗣王太甲的许多忠贞谏言中的一句,就是希望自己的君王能够“侍奉先人,不要忘了孝顺;接待下属,不要忘了恭敬”。所以吕布这块“布”,并非用来做衣服的寻常之物,而是用来孝敬先人的。名字起得这么有内涵,要说吕布的家世很普通,恐怕是说不过去的。从吕布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确实辜负了家人的一片苦心。

吕布是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当时这里属于并州,因为骁勇过人,还会武艺,吃上了皇粮。当时的刺史丁原丁建阳,出身贫寒,为人粗犷,也是一身好武艺,擅长弓马骑射;在县里当基层干部时,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谈条件,有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是冲在前头,还有些文化,具备了处理公务的基本素质。

刺史权力不小,级别却不是很高,作为地方行政和纪律监察的领导,丁原干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朝廷根据他的特长,让他做了骑都尉,带兵驻扎在黄河中游北面以东的地方。

就是在这个时候,吕布做了丁原的主簿。主簿是为主官掌管文书的佐吏。

一想到对下级的命令,对上级的请示汇报,还有各类讲话、经验材料和年终总结这些让今天职场精英们都抓狂不已的任务,竟然是吕布来负责,吕布的文化水平看来比一般人是要强了不少。

丁原对吕布非常信任,给予的待遇也很优厚。到这时候为止,吕布还是一个素质很全面、能力很突出、非常有前途的优秀基层干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凭他的本领一定能够在未来边境地区爆发的高烈度局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用那些敢于冒犯大汉天威的狂徒的首级铸就一条封侯拜将的成功之路。

然而,平淡从来就不是三国的风格,即便是序幕的拉开,节奏也是快得让人感到所有的一切都迫不及待。

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公元189年5月13日),汉灵帝刘宏驾崩。

灵帝的死,让东汉十分脆弱的政局再次面临危机。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与宦官集团之间爆发了剧烈的冲突。

灵帝尸骨未寒,西园八校尉中来自宦官集团的蹇硕就开始图谋杀掉何进,后因宦官集团内部不和,致使蹇硕阴谋败露被何进诛杀。这时,历经党锢之祸的士人集团开始利用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

袁绍通过何进的门客劝说何进将所有的宦官全部杀掉。何进同意后,袁绍进一步劝说何进,为何进描绘出功成之后名垂千古的美丽蓝图。何进兴冲冲地捧着这个蓝图与自己的异母妹妹何太后商量,却被何太后拒绝了。为逼何太后就范,何进不顾多人劝阻,按照袁绍的建议召集四方猛将带兵向京城聚集。奉此命令,前将军董卓进驻关中的上林苑,府掾王匡动员了他郡中的强弩兵,东郡太守桥瑁进驻成皋。

武猛骑都尉丁原也接到了这个特殊的命令。这时他已经被晋封为执金吾,所以任务也格外与众不同,就是要火烧孟津,用熊熊的火光把雒阳城映得通红。丁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位列九卿掌管禁军的执金吾,这个职位在东汉可是个又风光又实惠的钻石岗位。当年开国皇帝刘秀留下过一句千古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执金吾统率京城中的北军,而北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可以决定皇帝命运的军事力量。

在熊熊的大火中,丁原的人生达到了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辉煌巅峰,但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各方的高度关注和全力争夺之中,为人生巅峰付出生命的代价。杀他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吕布。诛杀丁原也成了吕布人生中的第一个污点。

吕布是丁原的下级,不愿意接受丁原的领导,完全可以一走了之,另谋高就,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对非常信任自己的主公下杀手。但是吕布偏偏做出了这样为天下所不齿的丑事,这是为什么呢?

对这件事,同一本《三国志》说法都不同。《董卓传》记载的是:董卓是在吞并掉何进、何苗兄弟俩的部曲以后,“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吕布传》里的记载是:董卓因为吕布被丁原信任,就诱使吕布杀了丁原。

这两种稍有不同的记载,帮助我们在明确两个事实的同时,也带出了两个疑问。

事实一:吕布深受丁原的信任是公认的;事实二:吕布是在利益的诱惑下背叛丁原的。

疑问一:董卓给吕布开出的条件是什么?疑问二:究竟是谁说服了吕布?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答,因为当吕布带着丁原的人头见到董卓后,董卓对他的封赏应该就是事先开出的条件。具体来说,就是让从事文字工作的吕主簿,一下子成了俸禄为两千石的吕都尉,还是符合吕布特长的骑都尉,而骑都尉这个官职也正好是丁原生前所担任的。

除此之外,董卓为了表达对吕布的信任和宠爱,和吕布立誓结为父子。吕布弓马娴熟,体力过人,号称“飞将”。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有一个连皇帝都可以换掉的干爹在朝里,吕布平步青云很快就做了中郎将,被封为都亭侯。

那么第二个问题,究竟是谁做的说客呢?很遗憾,目前能看到的史书上都没有记载。所以,“不知道”就是标准且没有任何人能够指责的首选答案。

董卓对丁原起杀心的时候,从实力上来看,只有刚刚掌握的何进、何苗部曲和原有不满三千的西凉步骑。虽然西凉兵和羌人常年血战,但要真和丁原麾下那些与匈奴交过手的并州铁骑打起来,并无十足的胜算;再从职务上来看,董卓是公元188年才晋升的并州牧,而丁原是老资格的并州刺史,虽然董卓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但丁原以刺史的身份长期兼职骑都尉,所以丁原才是并州真正的实权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凭董卓的力量想要诱使吕布造丁原的反,难度确实有点大。但难度再大,也有人能搞定吕布。虽然具体是哪个人不好确定,但是何方势力操纵应该可以推测出来。

这股势力就是当时天下人都仰慕嫉妒恨的四世三公的袁家。袁家才是这场大乱的幕后真正推手。

在他们的建议下,何进从四方调兵进入首都雒阳。他们和进入雒阳的董卓还有过一段时间不长的蜜月期。他们的计划很周密,很成功。

外戚和宦官集团相继团灭,三大势力唯有士大夫硕果仅存。袁家在朝中门生故吏比比皆是,影响力无人可及。

何进身死后,袁绍和何苗一起率领何家部曲。袁绍坐视何进的部将吴匡杀掉了何苗。杀尽宦官后,袁绍、袁术两兄弟实际上替代何进两兄弟成为这支武装的领导人。

如果没有袁绍、袁术的配合,董卓根本不可能顺利吞并“何家军”。最早提议把董卓纳入进京逼宫名单的本来就是袁绍。《后汉书·王允传》中说过,“凉州人素惮袁氏”。

因为有了种种的默契,所以鲍信募兵返京后看出董卓的野心想要发兵突袭董卓时,被袁绍制止。

董卓投桃报李,连另立皇帝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都是先和袁绍商议,而且废黜少帝另立献帝的计划也是最早送给了袁隗过目,袁隗的意见就俩字:同意!但唯一没有料到的是董卓在事成之后竟然不听话了。袁绍这才发现真正是小瞧了董卓这个大老粗。恼羞成怒之下,袁绍和董卓翻脸,全然不顾袁隗等人,和袁术一起脚底抹油开溜了。袁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家大业大内部矛盾也大,就不再多说了。

但翻脸归翻脸,董卓在周毖、伍琼的劝说下并没有往心里去,反而还封袁绍为渤海太守,封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也跟着沾光被封为骁骑校尉。

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那就是汉少帝刘辩的退位仪式。这时袁绍已经逃往冀州,但留在京城的袁绍叔父袁隗亲手把少帝玉玺解下交给了即将成为献帝的陈留王。

如果袁隗不同意废帝,就不会亲自去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袁、董本就是盟友,而且这个时候相互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袁绍反对废帝而破裂。但这一切只能证明袁、董两家曾经走得很近,还不能完全确定是袁家派出了说客。

丁原是七月奉召,八月身死,直到吕布成为董卓的“儿子”,这期间没有任何史料表明吕布和袁家有过私下的接触和公开的交往。那么又凭什么认定说客来自袁家呢?

不要担心,只要袁、董之间曾经勾搭过,他们当中总有人会在适当的时候跳出来用行动证明。这个人就是吕布。

至于如何证明,就得从吕、董之间的关系变迁中寻找。

话说吕布献上丁原首级之后,董卓对吕布真真是极好的!

董卓看重吕布武艺高强,又看重吕布是并州武装的继承者,同时董卓也明白自己待人粗鲁无礼,人缘不好、仇家太多,害怕别人暗算,只要外出,就让吕布做贴身护卫。

在董卓不顾众人反对做出迁都长安的决定后,吕布还奉命率兵为获取陪葬的金银珠宝挖掘了雒阳周边历代皇帝陵寝和官员墓穴。这样的坏事都干,除了表明吕布对董卓真是忠心耿耿之外,也充分证明了吕布是个头脑简单、做事完全不考虑后果的莽汉。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农历二月,董卓成了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志得意满的董卓,派吕布作为骑兵都督和大督护胡轸一起攻打孙坚。这时候孙坚刚刚被董卓的大将徐荣打败,驻扎在梁县以东。

胡轸没有和吕布搞好关系,孙坚利用两人不和主动出击,把胡轸打得很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胡轸的著名部将——都督华雄在此战阵亡。

孙坚的主动,某种程度上说是受了吕布的鼓励。根据《英雄记》记载,胡轸率领本部人马到达阳人城外时已是傍晚,人困马乏,就露宿在城外,想休息到第二天清晨再攻城。胡轸的休息是纯粹彻底的,既没有让部下构筑营垒,也没有部署警戒。胡轸和吕布关系向来不好,所以被吕布狠狠地坑了一把。吕布竟然在深夜突然造谣说孙坚来偷袭,把胡轸营中搞得一片混乱。孙坚是看到混乱后才发动的攻击,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大胜。

胡轸败后,董卓亲征,和孙坚在雒阳附近的诸多陵墓处大战,结果又被士气旺盛的孙坚打败。董卓留下吕布断后。故都雒阳被破坏得惨不忍睹,到长安方向的几百里见不到人烟,不见鸡犬,不见一栋好房子。在持续的猛烈攻击下,孙坚拿下了雒阳的南门——宣阳门,吕布无法守住,战败逃走。

当然,一场败仗影响不了吕布和董卓的关系。董卓依然信任吕布,吕布继续和董卓过从甚密。有多密切呢?吕布竟然密切到和董卓的贴身侍婢好上了。不过俩人保密工作做得挺好,董卓不知道。但是吕布心里有鬼,非常忐忑,总怕暴露了以后,受到董卓的惩罚。偏偏董卓是个暴脾气,没事也得发通火。刚开始对吕布还有几分客气,熟悉了以后,渐渐就现了原形,少了顾忌。有一次因为小事,吕布没让老头儿满意,董卓随手抄起小手戟就扔了出去。董卓本来就是力大无穷、左右开弓的神箭手,这一扔的杀伤力可不小。幸亏吕布是“飞将”,一个飞身腾挪逃了出去,要换别人可能当场就挂了。事后,吕布主动登门给自己的“董爸爸”赔罪,董卓一看这样对待“吕儿子”也有点后悔,于是父子俩又发誓和好如初。可在吕布心里为这事就起了疙瘩,慢慢地疙瘩就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司徒王允正在和仆射士孙瑞一起密谋搞掉董卓,重振朝纲。

吕布和王允是并州同乡,是王允拉拢的重点目标。王允以同乡的名义,给予吕布特殊的厚待。吕布虽然喝过点墨水,但在王允面前还是个大老粗,什么心事也瞒不住。果然,有一次老乡聚会时,吕布就把差点被“董爸爸”干掉的事情告诉了王允。

吕布把这样的事情告诉王允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有口无心,倘若真是有口无心为什么不告诉别人呢?因为在这个时候,在吕布看来王允既是同乡,更是自己人。但吕布并没看出,王允这个“自己人”的真正目的是要除掉董卓。

王允听到吕布这样一说,当机立断开始攻心,苦劝吕布做内应,在关键时刻出手把“董爸爸”干掉。

杀掉大恶人董卓本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可在吕布的人生中又成了第二大污点。因为不管怎么说,他又“叛变”了!因为王允无论怎样说都是正面人物,所以陈寿只是巧妙地记载了他对吕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一面,隐瞒了封侯拜将、诱之以利的一面。结果给广大读者造成了这样一个印象,在器宇轩昂、满腔忠血的王允面前,吕布就像一个苦大仇深的弱智儿一样,被一句“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就摆平了。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个画面。吕布说:“我们有父子之情啊,怎么办?”王允说:“你自己姓吕,和董卓就没有骨肉关系,如今你连自己的生死都顾不上了,还和他谈什么父子!他把戟扔向你的时候,难道想到父子之情了吗?!”话音一落,吕布就同意了,下定决心跟着王允干掉董卓。两人所处的地点比较隐蔽,肯定隔音,甚至隔光,说的还都是三国时期的山西普通话。

不给点条件吕布能叛变?

事实证明条件一直都有,而且是越开越高。

诛杀董卓的风险极高。即便是王允和吕布之间的合作已经非常隐秘了,但还是走漏了一些风声。最夸张的是竟然有人在背上写着大大的“吕”字,然后高唱着“布啊”之歌在闹市走来走去。还有一个道士则直接把一张写着“吕”字的布交给了董卓。在谶纬流行的东汉末年,这样对待一个人,就是要命的节奏。幸运的是,董卓没在意。

公元192年5月22日(初平三年四月二十三),作恶多端的董卓终于要死翘翘了。

这天,汉献帝的病刚刚痊愈,在未央宫设宴款待群臣。董卓换好了朝服刚登上车,马就惊了,把他掀翻在泥地上。董卓只能无奈地回屋换衣服,他的小老婆知道这个情况后,觉得不是什么好兆头,就阻止董卓赶这个饭局。董卓竟然不听老婆的话,的确是没救了!

他出行的排场很大,左边是步兵,右边是骑兵,一层层的护卫很严密,还专门让吕布在身边警卫。快走到宫门时,拉车的马又像受惊了似的不肯前行,这一次董卓有点怕了,突然很想老婆,想要回家。

但这时候,王允和士孙瑞已经秘密地向汉献帝上过要求诛杀董卓的表并获得了献帝的批准,吕布则怀揣着士孙瑞给他的诏书,吕布的同乡骑都尉李肃则带着秦谊、陈卫等十几个亲信换上卫士的服装守在了未央宫正门两侧的掖门。

如果董卓回家了,一切努力白费了不说,谁能保证诛杀董卓的秘密不会被泄露?于是,吕布走上前去,给他的董卓阿爸吃了定心丸,劝董卓最好是吃完这顿饭。怀着对吕布的无比信任,董卓踏上了不归路。一进宫门,李肃拿着戟带着假冒的卫士们就直冲上去,朝着董卓猛刺。董卓的朝服里穿着铁制铠甲,李肃只刺伤了董卓的手臂。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格斗。

董卓掉下车来,习惯性地呼唤自己的儿子,大喊着:“吕布在哪里?吕布在哪里?”

吕布及时出现了,但这一次,吕布没有如董卓所愿。吕布大喊道:“奉皇帝的诏令,讨伐贼臣!”

刚才叛变的引号问题可以解答了,把“叛变”双引起来,是为了表明吕布没有叛变。因为吕布奉的是皇帝的命令,他完全是大义灭亲,应该是彪炳史册光照汗青的壮举,充满了反戈一击的正能量。

但后世的议论和史评都忽视了这一点,都高度一致地站在董卓的角度抹杀了吕布行为的合法性。

董卓确实觉得吕布太可恶了,破口大骂道:“狗崽子,你胆敢如此!”

吕布没让董卓骂完,就手持铁矛刺死了董卓,并催促士兵砍下董卓的头颅。注意:吕布用的兵器可是矛!是矛!就是矛!

追随董卓而去的除了董卓的三族亲人外,还有三个亲随。这三个人为了保卫董卓的尸体,可谓是前仆后继,第一个冲上来的是董卓的主簿田景,后面两人是董卓的仓头奴仆。吕布把他们也全干掉了。这三个人的死,不过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忠诚与地位无关。

董卓落得如此下场我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对这件事,我唯一比较好奇的是也曾做过主簿的吕布在杀掉这三个人,特别是在杀田景时,心中作何感想?

董卓一死,长安君臣和百姓欢声雷动。朝廷也开始论功行赏,司徒王允上奏献帝封吕布为奋武(威)将军(《后汉书》里是奋威将军,《三国志》里是奋武将军),虽然名头不是很响亮,但这可是统率各路军马的总监军,当时关东诸侯起兵攻打董卓时英明神武的曹操就任过这个职务。

此外,还给吕布假节的政治待遇,出行的仪仗和三公的排场一样。最关键的是王允竟然邀请吕布一同主持朝政。吕布的爵位也从亭侯级别的“都亭侯”一下子跃过乡侯这个级别,成为县侯级别的“温侯”。

非常凑巧的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董卓也假皇帝之名把王允封为温侯,食邑多达五千户,当时王允本意是要拒绝的,但是在士孙瑞的劝说下,为了麻痹董卓王允就委曲求全地答应了下来。

这样一个爵位,在王允眼中完全是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之物,但是给了吕布,不但会亮瞎吕布,还显得王允的劝说很有诚意。

这个时候,王允为了诱使吕布背叛董卓而开出的具体条件究竟是什么,难道还不清楚吗?条件清楚了,但是还要加上一条,有皇帝的首肯,哪怕是有名义上皇帝的诏书。

孟津城里的大火烧过还不到三年,吕布用两任主公的首级为自己换来了超乎常人想象的荣华富贵。从一个小小的主簿摇身一变成为假节的将军,这样毁三观的提升一般人是扛不住的。

事实证明,吕布还真不是一般人,即便是大富大贵了也没有一味地贪图享受,他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还是很有作为的。

吕布本来就对凉州人没什么好感,杀了董卓之后,又担心凉州人报复,就向王允建议把董卓的部下都干掉。但王允觉得首恶只是董卓,凉州的普通兵将没有太大的罪过,就拒绝了吕布的建议。

吕布又建议把董卓的财产赏赐给朝中的公卿和将校,让大家除了获得董卓死翘翘的精神快感外,再享受点物质上的实惠,进一步坚定建设强盛汉朝的信心。但王允还是没同意。在王允眼中,吕布不过就是一个很好忽悠、四肢发达的武夫。王允瞧不起吕布是从骨子里的。而吕布自负立下了诛杀董卓的不世之功,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到处自吹自擂。

结果两个并州老乡,“蜜月”都没度完就开始闹矛盾了。

王允对凉州兵不抚不剿的休克疗法,造成了凉州兵的叛乱。

首先,董卓的部将李傕一听说董卓被杀,就立刻把自己军中的几百个并州人不分青红皂白全都杀掉了。虽然同是并州人的王允并没有对这件事有过什么反应,但李傕的心里总是忐忑的。其次,丁彦思和蔡伯喈两位名士因为和董卓亲近也被王允借故杀掉了。

这两件事的发生,凉州兵已成惊弓之鸟。所以等到听闻百姓口口相传的要杀尽凉州人的谣言,贾诩一建议,李傕就带头伙同郭汜带着凉州兵反了。

这时候,吕布就把在诛杀董卓中戳出第一矛立下头功的同乡李肃派到陕县,带着皇帝的诏书,赦免董卓的女婿牛辅。

牛辅反戈一击,把李肃打得大败而逃。

李肃是当初冒死跟着吕布一起诛杀董卓的忠实部下,逃回弘农后,吕布竟然因为他打了败仗,直接就军法处决了,这样对待亲信,吕布的执法真是太严明了。

也许吕布是因为手下武将很多,反正杀不完,就这么任性!

阴历五月二十四,因为王允的错误政策,董卓死后也就一个月,李傕、郭汜率领的十余万西凉乱军包围了长安。吕布终于有机会一展猛男本色了。根据王粲的《英雄记》所载:当时,郭汜率军在长安城北,吕布打开城门带上人马主动迎战。阵前吕布豪气大发,对郭汜说:“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意思是说,咱们先把兵撤到一边,咱俩人一战定胜负。一个仪比三公的高级干部,堂堂的万户侯,统率武将还假节的高级将领,竟然提出了单挑!没办法,谁叫咱武艺高功夫好,我想挑就挑!

郭汜虽然名气没有吕布大,但勇气可一点不比吕布小。一听吕布这么说,也是热血上头,难道我西凉汉还能怕了你这个并州佬?马上就同意了吕布的建议。

两人开始了真刀真枪的单挑,结果吕布的长矛刺中了郭汜,郭汜的部下把他抢了回去,双方各自退兵休战。

通过这场战斗不但明确地告诉我们,三国时期的战场确实还有武将的单挑,还又一次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吕布的武器是矛!是矛!是矛!不是方天画戟!!!

正如一次战斗的结果无法决定战争的胜负,一次决斗的胜利也无法赢得战局的扭转。

此时此刻虽然西凉兵人数众多,但是长安城毕竟是西汉的京都,城墙高大坚固,西凉兵缺乏攻城设备,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是,又因为吕布,长安城破了。六月初一,吕布麾下来自蜀郡的士兵哗变,打开了城门。西凉乱兵蜂拥而入。吕布的人少,李傕、郭汜的人多,双方在城中混战一场胜负立分。于是吕布把董卓的头颅挂在马鞍上,率领几百名骑兵,突围而走。最让人惊讶的是,为什么吕布要把董卓的头颅一直带在身边?

虽然王允对吕布并不怎么看重,但大难来临之际,吕布却仍然惦记着这个值得尊敬的并州老乡。

吕布在皇城的青琐门外停下来,大声招呼王允一起逃走,王允的回答是:“如果天佑社稷,国家平安,那么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但要是实现不了,我将为之献出生命。如今皇帝年龄尚小,唯一的倚仗就是我,我不忍心遇到危险就自己逃命。请您勉励关东的各位将领,一定要把皇帝和国家大局时刻放在心上。”看到王允已抱定必死之心,飞将军吕布逃离了杀戮盈城的长安。吕布的这次出行,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从此他将独自面对乱世,他为之奋斗拼搏的朝廷再也无法给他明确的指令了。

对错是非,全靠一人之断;生死存亡,尽在一念之间。

离开了长安,吕布没有回并州的老家,也没有投奔关东那些曾经讨伐过董卓的诸侯,他出了武关,直接去了南阳,那里有袁术。

至此,谜底可以揭晓了。

将吕布从丁原处策反到董卓这方的人一定是袁氏了。

在反董联军中,唯一打败过董卓军的就是孙坚,而彼时的孙坚正是袁术的部下。双方在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董卓死后,吕布却偏偏和袁家“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不是谁都有能力把吕布从主簿变成骑都尉的,何进刚死的时候董卓做不到,但是太傅袁隗能做到,所以袁术或者袁绍出面,就能够说服吕布干掉丁原。那时在京外基层干部吕布看来,唯有袁家才最能代表天子。袁家当时不可能拿到诏书,单凭四世三公的威望,就能够让来自边地的吕布以为这就是皇上的旨意。

真相被尘封在历史的细节之处,如果看不到,那么吕布的生存法则就异化为——只追随能够确保给自己眼前带来最大利益的人。他持有诏书的环节被忽略后,诛杀董卓就成了对董卓的背叛。

于是,吕布就成为一个只看到了王允对自己做出的晋升奋武将军和封温侯的许诺的趋利之人。这些利益董卓能给吕布,但是没有给;而王允虽然给不了,但是却给吕布提供了达到目标的现实途径——干掉董卓。为封侯晋将而杀董卓这个锅吕布一旦背上,就很难卸下来了。

就如同吕布逃离长安时仍然不忘当初和他密谈过除掉董卓的王允,吕布逃出长安后也必然会记得当初和他密谈过除掉丁原的袁术。过去吕布和袁术有过这样的合作,现在吕布还带着袁术的仇人董卓的头颅,所以吕布选择袁术就成了必然。这种优待在袁术看来,不过是对昔日同盟的继续拉拢;而在吕布看来,更多却是自己杀董卓给老袁家报仇后的劳动所得。

吕布见到袁术后,两人还没打起来,《三国志》和《后汉书》先打起来了。

《三国志》里记载的是袁术厌恶吕布反复无常,就没让吕布进城,所以吕布就逃离袁术处,投奔了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的张杨。

而《后汉书》里的记载是袁术也没有让吕布失望,给他的待遇非常优厚。以恩人自居的吕布对待袁术就比较随意,他放纵部下士兵四处抢掠,引发了袁术的不满。再加之李傕还在以朝廷的名义悬赏通缉吕布,吕布感到情况不妙就离开了袁术。

离开袁术以后,《三国志》和《后汉书》又打起来了。《三国志》里说吕布直接去了袁绍那里,而后又投奔了张杨。而《后汉书》里说的则是吕布先去了张杨那里,而后才投奔了袁绍,最后离开袁绍又回到了张杨那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张杨所辖的河内位于南阳和冀州之间,吕布投奔袁绍的路上要路过张杨的辖区,所以《后汉书》的说法可信度要高一些。

张杨也是并州人,早年也是因为武勇过人,被并州当地政府招揽为武猛从事,和吕布一起都在刺史丁原的手下工作过,为人非常厚道,和吕布关系不错,并没有因为吕布杀了老领导就不接待吕布。

张杨的优点是厚道,缺点是太厚道。对部下非常宽容,发现谁背叛了自己,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也不知道惩罚,只是相对哭泣,用眼泪来感化对方。这样管理部下,要想上下齐心也是难上加难。所以,张杨的部下无视领导的态度,都暗地里想抓了吕布去讨赏。

吕布知道以后,有点害怕,就对张杨说:“我和你是同乡,现在你杀掉我,未必全是你的功劳。不如把我活捉了献出去,可以获得李傕等人丰厚的爵位和赏赐。”张杨觉得吕布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张杨的部众紧紧地围绕着如何用活捉吕布求得更好更多的荣华富贵这一目标,空前地团结起来,稍有不同的是部将们想的是捉住之后再要吕布的命,而张杨却是真心要留个活口。

张杨这事伪装得不错,一方面吕布还是觉得张杨要和手下一起杀自己,所以找机会跑了;另一方面李傕和郭汜以为张杨和吕布已经同流合污了,为了分化瓦解张、吕阵营,安定天下反对自己的势力,竟然借献帝之名大行封赏。

吕布沾了光,又做了颍川太守。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是豫州八郡之一,是京城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摆脱了通缉犯的身份,吕布继续北上投奔自己昔日的盟友袁绍。这个时候袁绍正在和张燕的黑山军交战,张燕拥有精兵数万人,骑兵数千。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所谓憋屈太久,方显猛男本色。吕布见过袁绍,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当时,吕布的坐骑名叫“赤兔”,这个马似乎比传说中还要厉害,不但能够跨越壕沟,还能腾跃城墙。吕布骑着“赤兔”,和手下的猛将成廉、魏越带着几十个精锐的骑兵,天天冲击张燕的军队,有时一天要冲杀三四次,每次都带着敌人的首级回来。因为吕布很善于驾驭良马,所以他骑着赤兔马的光辉形象,被当时的民间整理成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谚:“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就这样一连冲了十几天,张燕不过是黄巾起义后,乘乱而起又被招安的乌合之众,哪里见过吕布这伙在并州与匈奴久战的铁骑,实在招架不住就脚底抹油——溜了。

吕布立了功,就向袁绍讨赏,再次请求袁绍给自己增加兵力。

在打仗之前吕布寸功未立就要求过增兵,这次提出来,吕布觉得差不多了,但是袁绍还是没同意。

吕布的手下,以前长期在边关,进了首都这个花花世界后算是开了眼界、见过世面了。这本是好事,但他们看到的和参与的有好多是董卓禽兽军队干出的丧尽天良的坏事。而且明面上,吕布还声称杀董卓是给袁绍家报了仇,所以这些纪律本就不怎么好的骄兵悍将更加肆无忌惮,在袁术那里抢老百姓的,到了袁绍这里变本加厉一点没收手的意思。部下做得不好,吕布作为领导做得也不怎么样。不管怎么说吕布可是中央大员,是曾经和王允一起主持过朝政的高级干部,而袁绍的部下大多是袁绍自己任命的,有没有正式编制,有没有正式任命,在朝廷那边都没个准信,所以吕布在袁绍的文臣武将跟前非常傲慢,缺乏起码的尊重,群众基础非常不好。结果把袁绍的头折磨得比袁术还疼。好在这个时候的吕布,闯了一年多的江湖,吃了很多亏,警惕性提高了不少,感觉到袁绍的态度有了变化,就立即要求回雒阳。

袁绍同意了吕布的请求,还借天子的名义任命吕布做了自己曾经任过的司隶校尉。袁绍的如意算盘是对外做好礼送吕布的宣传,以便暗地里杀掉吕布。所以,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袁绍特意派了三十名全副铠甲的猛士给吕布送行。吕布让这三十个壮汉站在自己的军帐两侧,派人在帐中演奏鼓乐、弹奏古筝。在乐声的掩护下,吕布悄悄地走了,那些壮汉以为吕布还在,熄灯时间一到,还按军营里的一日生活制度按时睡下。到了半夜,三十个人一齐杀入帐中,冲着吕布的床榻被褥一通乱砍后,回去复命说吕布死了。

第二天,袁绍亲自过问,手下打听到吕布并没有死,这才下令关闭城门,但是吕布早已踏上了投奔张杨的坦途。

吕布虽然东奔西走,没有自己的地盘,但他毕竟是温侯,是假节仪同三公的奋武将军,而且手下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所以仍然是各方诸侯不敢小瞧的实力派。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非常受人关注,但是吕布自己对此并不敏感。

在投张杨的路上,吕布又惹事了。在途经陈留(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时,被太守张邈热情地款待,临分别时吕、张二人握住对方的手臂发誓结成盟友。

张邈成名很早,董卓乱政时,和曹操共同起兵,为人刚直不阿,颇有侠气。袁绍当上讨董的盟主后,有些洋洋自得,翘尾巴了。张邈看不惯就批评了袁绍,结果被记了笔黑账。

袁绍看到张邈和吕布结盟,就担心两人对自己不利,于是就让和自己还在“蜜月”期的曹操杀掉张邈。

其实曹操一直就看不起袁绍,只是迫于形势才和袁绍维持关系,但遗憾的是曹操的演技实在太高,张邈根本没看出曹操的真实想法。所以,当张邈知道袁绍让曹操收拾自己的时候,心里不安起来,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对付曹操。而曹操对袁绍的要求根本就没有理睬。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留下少数部队驻守,几乎倾巢出动,攻打徐州的陶谦。

驻守东郡的陈宫,一看机会来了,就游说张邈:“现在,天下分崩离析,豪杰并起,您麾下有十万之众,处在兵家必争之地,按剑在手,就可以俯视天下,完全能够成为人中豪杰,现在却甘心受人统制,这可就让人看不起了!现在曹操东征,兖州空虚,吕布是闻名的壮士,善于战斗,英勇无敌,把他请来一起占据兖州了以后,就可以静观天下形势发展,等到时事变化好转,就能够纵横一时!”

本来就有想法的张邈一听这话,立即让自己的弟弟张超和陈宫等人一起去迎接吕布,请吕布担任兖州牧,占据了濮阳,一时间兖州所属的郡县群起响应,都造了曹操的反。

此时,曹操刚刚打败陶谦的部将曹豹和刘备,守在郯城(今山东省郯城市)的陶谦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但是,无奈后院起火,曹操只得急忙撤兵。

张邈的计划是派刘翊到鄄城告诉荀彧吕布要来帮助曹操攻打陶谦,让荀彧疏于防备,然后派大军随之跟进,让豫州刺史郭贡攻打鄄城,让吕布攻打濮阳,让陈宫攻打东阿,汎嶷攻打范县。

荀彧是何等人物,怎会上这样的当?反倒亲自劝退了郭贡的兵马,及时请来夏侯惇干掉了城里准备接应吕布的叛乱分子,保住了鄄城。

见到郭贡退兵,已经攻克濮阳的吕布亲率大军来攻打鄄城,曹操也率领大军救援,吕布没攻下鄄城就退兵了。

吕布占据的兖州可是个好地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顾祖禹对兖州的评价是“据河济之会,控淮泗之交,北阻泰岱,东带琅玡,地大物繁,民殷土沃。用以根柢三楚,囊括三齐;直走宋卫,长驱陈许,足以方行于中夏”。

如果扼住险要主动出击,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是要选择守城不出的保守战略,一定没有好下场。颇具战略眼光的曹操,看到吕布退回濮阳后,一针见血地分析道:吕布这小子得到兖州以后,不知道占据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市东)的险要,扼阻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市南)、泰山之间的要道,占据险要保持对我们的压力,只知道傻待在濮阳城里,我看这小子没什么本事。于是,直奔濮阳攻打吕布。吕布带兵迎击,曹军立足不稳,作战失利,被迫退兵三十里。

曹操的这次失败,《三国志》里说的是,吕布的骑兵很厉害,一冲锋把青州兵就冲乱了,青州兵一乱又冲乱了曹军的阵脚,曹操被包围,四面又起了大火,曹操跌下马来,伤了右掌,一个叫楼异的司马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曹操才得以逃生。

返回营中,曹操立即与众人商量,认为吕布获胜必然骄傲自满,疏于防范,于是夜袭西塞。

濮阳的西边驻扎有吕布的一支军队,曹操来势汹汹连夜就发动了攻击,一举将其击溃。追击过程中,正好遇上前来救援的吕布,双方迅速进入对杀状态。吕布也再显其猛男风范,亲自策马冲锋陷阵,从早上一直打到太阳偏西,危急时刻多亏典韦神勇,曹军才能坚持到吕布主动后撤。

曹操为了这次战斗也是倾其精锐,于禁、徐晃、乐进这些主要的猛将,都参加了这场战斗,夏侯惇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一仗中被打瞎了一只眼睛。

一战不成,看着来势汹汹的曹操,吕布使出了反间计,故意让濮阳的地方实力派田氏诈降曹操,假装要做内应。这个计谋竟然成功地骗过了年近不惑的曹操。

为了表达一定要拿下濮阳的决心,曹操从东门进城后就放起了大火,用驱走夜色的明亮火光告诉大家曹操不走了。火一烧起来,曹操才发现自己上了吕布的当。

这回真正是坚强的决心败给了现实的困难,巷战中曹军被吕布军打得大败,连曹操本人都被吕布的骑兵逼住,不过还好这些人只是问了个话:“哪个是曹操?”曹操马上告诉敌兵说:“骑黄马逃走那个,就是曹操!”于是,骑黄马的顿时就成了战场焦点,而不被人重视的曹操趁乱逃出了濮阳城。曹操的这次失败,也成就了吕布人生的第二次辉煌,不过这次辉煌比吕布诛杀董卓后的第一次辉煌还要短暂。回到大营的曹操立即慰问部下,组织力量制造攻城器械,大举围攻。双方从五月打到八月,战斗了一百多天。

濮阳在这年爆发了非常严重的蝗灾,百姓被饿死无数,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以劫掠百姓闻名的吕布军团断了粮,曹操的粮食也是非常紧张,双方无力再战,各自退兵。

吕布带着肚子咕咕叫的部下,走到乘氏(今山东省巨野县西南)时,被该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李进打败,灰头土脸地跑到山阳(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四十里)才安顿下来。这个李进无权无势,无名无位,但是竟然能以一己之力打败吕布,真是细思极恐!这个时候,曹操也进入了事业的低谷期,险些接受了袁绍让他把家人送到邺城的请求。而刘备却因为陶谦病死,意外地得到了徐州,驻守在下邳过上了衣食无忧的腐朽生活。曹操在程昱的鼓励下,重启斗志,开始稳扎稳打一城一地地收复失地。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夏天,曹操又亲率大军攻打巨野,驻守巨野的是吕布手下的薛兰和李封两位将领,吕布救援不及,曹操攻下巨野又顺势进驻乘氏。

吕布在东缗(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得到了陈宫所率的万余兵力增援,开始向曹军反击。

曹操的主力部队这时都下乡收麦子去了,不但营垒不坚固,留守的人也很少,连一千人都不到。吕布大军一到,曹操让随军的家眷拿着兵器,登上了营垒的墙头。吕布一看曹军的营垒西边有道大堤,南边有一大片森林。就对部下说:“曹操这个家伙狡猾狡猾的,咱们可别中了他的埋伏。”从吕布如此谨小慎微可以判断出,他的营地应该在那片茂密的树林的南边,完全看不到曹军的营垒。曹操充分利用了地形,借助森林的遮掩,把就那么点兵力分成了两半。一半埋伏在大堤后,另一半在大堤外堂而皇之地布阵。

第二天,吕布再次前来挑战,吕布打得很保守,只派出一支轻兵上前和大堤前列阵的曹兵交手,打了一会儿曹军在大堤后面的伏兵一下子全部杀出,吕布猝不及防竟然被曹操大乱阵脚,落荒而逃,曹操一直追到了吕布的营地才返回。

逃回营地的吕布完全没了士气,连夜撤退。曹操又趁势进攻,拿下定陶后,分兵平定了其他郡县,重新夺回了兖州。而吕布则如丧家之犬般一路向东投奔了刘备。

这整整一年,吕布基本上就没有安宁的时候,打了败仗把家底都快赔光了,当被袁绍围攻的东郡太守臧洪前来求援时,吕布没有任何作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刘备这时候在曹操的力挺下,被汉献帝封为镇东将军,刚刚当了宜城亭侯。没想到赫赫有名的温侯吕布竟然来自己门前讨饭吃,一时间非常激动。吕布见到刘备以后,也是非常地尊敬,对刘备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我与你都是北疆人。我吕布看到关东诸将起兵想要诛杀董卓。等到我杀了董卓离开长安到关东,却发现关东的诸将没有人愿意接纳我,都想杀掉我。”说完以后,吕布郑重地请刘备到自己的帐中,让刘备坐在自己妻子的床上,叫妻子出来向刘备行礼,斟酒上菜,亲切地称刘备为贤弟。

刘备看吕布说话有些不太靠谱,表面上装作非常受用,但实际上却很不满意。但是这些不和睦的小节并没有影响两人合作的大局,刘、吕双方甚至订下了儿女结亲之策。

当时,刘备和曹操、袁绍是一伙的,虽然吕布从诛杀董卓开始就和袁家绑在了一起,但因为袁绍曾对吕布起过杀心,所以吕布只能选择和袁术一伙。

但是袁术因为有了称帝的野心,和自己的本家袁绍竟然成了死敌,所以连带着看刘备不顺眼,找机会就打。

在吕布来到徐州的时候,袁术已经派出大军来攻打徐州了。

刘备誓死捍卫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块根据地。留下家眷亲自出马在盱眙、淮扬一带和袁术对峙。吕布也怀着对刘备的感激,积极主动地在阜陵攻打袁术。

吕布打起仗来还是比较彪悍的。袁术正面战场打不过,就开始琢磨歪点子。他给吕布写了一封密信,信中大肆吹捧吕布立下了“诛董卓、破兖州、破刘备”等三大功,还许诺给吕布大米二十万斛,兵器战具则是按需供给。吕布看后,高兴得完全忘记了刘备是见过自己妻妾的贤弟,还是自己未来的亲家,立刻带兵水陆并进,直奔下邳而去。吕布之所以会一下子和刘备翻脸,除了他没脑子以外,和袁术派出的信使很有关系。这个人叫袁涣,很有才华,在袁术这个大反贼手下工作,却总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让袁术既讨厌又无奈,还得恭恭敬敬地以礼相待。

《三国志》里说,袁涣是在吕布打阜陵时被吕布扣留的,如果袁涣好好待在袁术的大营里,怎么会被吕布扣留?他被吕布扣留,肯定是去了吕布的营中,如果不是送信,他去吕布的大营干什么?(袁涣是信使的原因,下面会说到)

距离下邳城四十里时,刘备的中郎将丹杨人许耽趁夜派司马章诳拜见吕布。

章诳告诉吕布,城中留守的张益德和下邳相曹豹很不团结,张益德杀了曹豹,两人部下互不信任,已经乱成一团。把守城西白门的一千多丹杨兵,听到将军您来,欢呼雀跃,就像死去的人又活了过来一样,只要将军的大军一到西门,他们就会打开城门迎接您。于是吕布星夜兼程,在凌晨时分赶到了下邳城下。

天刚亮,丹杨兵就打开了城门,吕布大军全部进到城中,四处放火。张益德的部下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留在下邳城里的刘备家眷,还有刘备手下部曲、将领、官吏的家眷,连同城中的物资,全部成为吕布的战利品。至此吕布完成了反噬恩主刘备的全部行动,这其中让人无法理解的有很多很多,但最突出的有两点。

吕布是个自视甚高的人,无论是杀丁原还是杀董卓都是因为有朝中超一流的重臣说项才会就范。而这次背叛刘备,却仅仅因为一封密信和一个小小司马提供的情报就做出了决定,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吕布根本不会有这么果断迅速的反应。这是其一。

其二,吕布的军纪不好是出了名的,连袁绍、袁术都不能容忍,但这一次吕布却没有为难刘备的家眷。而正是因为这个意外,让我确定地判断出是袁涣在幕后悄悄地推动了这次变故。

袁涣这个人出身高贵,非常有性格,但他却一直念着刘备的好,原因很简单,他是刘备在当豫州刺史时推荐成秀才的,刘备是他的恩主。即便是最后魏、蜀、吴三分天下,袁涣成为了曹魏的臣子,在听到刘备的死讯时,别人都拍手庆贺,就他一个人独自沉默。当时陈群父子也在吕布军中,吕布战败后,见到曹操时陈家父子都行的是跪拜礼,唯有袁涣双手抱拳举过头顶,给曹操行了一个“高揖”这样的辞别礼。特别是吕布战败后,大家哄抢吕布留下的财物时,别人都抢金抢银,唯独袁涣拉了几百卷书。

这一次,他劝吕布倒戈攻击刘备是忠于袁术所托,事成之后劝吕布不杀刘备家眷是忠于恩主,完全符合其人的行事作风,要换作他人,刘备家人性命难保。

刘备遭此暗算,军心不稳,被袁术打败,逃到海西向吕布请降。已经自封为徐州刺史的吕布正在为袁术没有运来承诺的粮食而恼火,就和刘备重归于好,还让刘备继续担任豫州刺史。

刘备向吕布求和时,吕布的部将都说刘备反复无常,供养他纯属浪费粮食,不如早点干掉他。吕布不以为然,还把这些话告诉了刘备。刘备听后心里更加不安,就主动提出要去小沛。

这个时候李傕和郭汜火并,汉献帝被迫逃离长安,专门下诏要求吕布迎驾。可见在献帝心中,除了王允也就吕布是比较可靠的忠臣了。但是吕布因为没有粮食,无法接纳献帝和献帝身边的百官,只得上书请罪。

曹操给吕布送去亲笔信一封,几近夸张地把吕布表扬慰问了一番,表达了自己迎接天子平定天下的意愿,还用皇帝的诏书告诉吕布要悬赏抓捕公孙瓒、袁术、韩暹、杨奉等人。

吕布看到信简直是大喜过望,又派人给献帝上书说:“臣本来应当迎接圣驾,但我知道曹操忠孝,迎接圣上要去许都。臣以前和曹操打过仗,现在曹操保护陛下,臣作为一个外将,想带兵跟随,但是怕人家以为臣有非分之想,所以在徐州戴罪听候陛下发落,无论进退心中都不能安宁。”

同时还回信给曹操说:“吕布是有罪之人,按法律应该斩首,但是您亲笔写信慰劳,还用厚礼褒奖。重新看到悬赏抓捕袁术等人的诏书,吕布一定全力效劳。”

曹操必然不会让汉献帝处罚吕布,反倒是晋封他为平东将军、平陶侯。

历史在这里让粮食撞了一下腰,汉王朝的命运也拐了一个小弯。如果袁术的粮食能够按约送到的话,曹操就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机遇,吕布也未必同意与刘备的和解,三国的历史必将改写。但因为粮食,这一切都只能成为如果。

袁术一看吕布从刘备手里夺得了徐州,实力大增,害怕吕布威胁自己,就为自己的儿子求婚,请求吕布把女儿嫁过来,吕布同意了。吕布这个决定非常任性,给曹操专门去信表示要为抓捕袁术效劳,这才多长时间就变卦了!

袁术一看,吕布同意了联姻,就放开手来派大将纪灵率领三万人马攻打刚被吕布发配到小沛的刘备。刘备只得向吕布求援。

吕布会同意吗?会为了刘备去打自己的准亲家吗?为了自己的女儿也不能啊。刘备是谁?我不熟。可是吕布竟然同意了,而且是立刻起兵,没有一点犹豫。

一位部将劝阻说:“将军您一直都想除掉刘备,现在可以假借袁术之手来干掉他。”吕布却说:“你说得不对,袁术如果占据了小沛,就会在北边联合泰山一带的部队,我们就会被袁术包围,我不能不去救刘备啊。”于是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飞速赶往小沛。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前来援救刘备,只好收兵,不敢轻举妄动。

温侯的名头真是不小。

在离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吕布扎下营寨,派人去请纪灵和他的部将,刚好纪灵也派人请吕布过去饮酒,毕竟吕布是袁术的亲家。

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吕布的贤弟。如今他被诸位围困,我特意赶来救他。我生性不爱看别人互相争斗,只喜欢替别人调解纷争。”大家还不太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时,吕布就让门候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他说:“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诸君当立即停止进攻,离开这里,如射不中,那你们就留下与刘备决一死战。”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射中了小支。纪灵和诸将都大为震惊,纷纷夸赞说:“将军的威力真是和天神一样啊!”

第二天,吕布又与诸将欢聚宴饮,然后各自回兵。可以想见袁术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该有多么地愤怒、无奈和不可思议,反正从此以后,纪灵这个人再也没有出现过。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典故——“辕门射戟”。不过吕布此举除了再次彰显其超级猛男的本色之外,所有的积极意义都被后来出尔反尔的举动,毁灭殆尽。

刘备在吕布的帮助下,得到了在小沛休养生息的机会,渐渐有了起色,除了被打散的旧部,还有一些新人陆续前来,很快就聚集了一万多人。如果吕布和刘备能够好好地团结起来,两人互相取长补短,别人还真不好对付他们。但是吕布这时候又邪恶了,他一看刘备这么有号召力,元气恢复得挺快,就又想起部将们当时对刘备的评价,就撕毁和约亲率大军进攻小沛。

刘备打不过吕布,无奈之下,前往许昌投奔了曹操。曹操热情地接纳了刘备,给刘备补充兵马发足粮草,还让刘备做了豫州牧。吕布抢了刘备的地盘,又打跑了刘备,但是仍然觉得不过瘾。这时候,袁涣还在他手里扣着,他就想让袁涣写封信把刘备好好地臭骂一番。可是袁涣就是认死理,认为不能这样做,吕布三番五次强迫,都不就范。

吕布大怒,用刀剑威胁袁涣说:“做这件事就能活,不做就死。”袁涣脸色丝毫没变,笑着对吕布说:“我听说只有德行可以用来羞辱别人,没听说用污言秽语来羞辱别人的。如果他本来就是个君子,那么他不会因为将军你的话而感到耻辱;如果他的确是个小人,那么他肯定会用同样的话来回复你,这样一来最后受侮辱的人就是你而非他了。再说我先前侍奉过刘将军,就像今天侍奉你一样,假如有一天我离开这里,再来痛骂将军,行吗?”吕布自感惭愧而作罢。

由这件事可以看出吕布还有耻感,还不算太坏。虽然吕布羞红了脸,但仍然咽不下对刘备的一口恶气。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恨刘备?

这一年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终于把献帝迎奉到许昌。颠沛流离的东汉天子和朝廷终于安定了下来,人们的心中又有了希望。

到了六月,吕布摊上大事了。部将郝萌发动了武装叛乱。郝萌动起手来一点也不萌,带着兵直接朝着吕布在下邳城办公的诣厅侧门猛攻,好在吕布把办公场所当作军事堡垒来修,十分坚固。叛军就没有攻进去。但是混乱中,吕布压根儿不知道造反的是谁,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部将高顺的驻地。吕布非常狼狈,光着头,衣不蔽体,牵着老婆,打穿厕所的墙壁才逃出来。

高顺问道:“将军有所隐不?”吕布回答:“这是河内人的声音。”高顺便猜到造反的是郝萌,于是率部平叛,弓弩齐发射杀郝萌军,天亮还营。

激战中,郝萌的部将曹性反正,与郝萌对战,郝萌刺伤曹性,曹性斩断郝萌一臂,高顺乘势斩下郝萌的首级,用床担着受伤的曹性前往见吕布。吕布问曹性此事缘起,曹性回答:“郝萌受到袁术的鼓动而造反。”吕布又问:“同谋的都有谁?”曹性回答说陈宫同谋。当时陈宫坐在吕布旁边,小脸涨得通红,旁人都察觉到了。吕布因为陈宫是首席谋士,并不追究。曹性又说:“郝萌造反时曾问我可行吗,我说吕大将军神勇不可对抗,没想到郝萌狂惑不止。”吕布对曹性说:“你真是个健儿。”随后又安排曹性好好养伤,等曹性伤愈后,又让曹性来统领郝萌的余部。

从告别袁绍以后,到夺取曹操的兖州,陈宫就一直是吕布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在一起共事了三年,吕布心软了。再以当时吕布的处境来看似乎唯有袁术还可以作为外援,如果再杀掉与袁术友好的陈宫,就再也没有外援可以依靠了。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给曹操写了一封措辞非常傲慢的信,因为太傲慢了,让曹操忍无可忍地向荀彧和郭嘉这两个谋臣说出了要讨伐袁绍的话,从而引发郭嘉那段非常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也就是这次战略研讨中,郭嘉明确地建议曹操利用袁绍和公孙瓒交战的机会,东征吕布,为以后与袁绍的争霸扫除后顾之忧。至此,吕布成为曹操集团排名最为靠前的铲除对象。但吕布浑然不觉,仍然继续着和袁术剪不断理还乱的变态关系。

袁术终于要称帝了,吕布是他非常重要的盟友,所以袁术就派人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吕布的女儿,吕布同意了。袁术就派韩胤为使节,向吕布正式转达他将更换年号、登基称帝的事情,同时接走吕布的女儿去完婚。袁术称帝的行为在汉室仍在的情况下,是彻头彻尾的大逆不道,但吕布竟然还同意和他联姻,实在是糊涂到了极点,这种祸及九族的事情别人躲还躲不及,吕布还急乎乎地往上靠。孤独久了,太需要一个盟友。但是,沛相陈珪担心袁术、吕布成了亲家,徐州、扬州联为一体,将会危害国家,于是前往游说吕布:“曹公奉迎天子,辅佐朝政,征讨八方,威震四海,将军您应与他合作,共商大计。如果您与袁术成了亲家,将会背负不义的罪名,那样您的安全就如同累卵,岌岌可危了。”

听陈珪这么一说,吕布又想起当初袁术不接纳自己,把已经跟着韩胤走了的女儿追了回来,拒绝了和袁术儿子的亲事。悔婚已经够狠了,但是吕布还有后招,他把袁术的使者韩胤戴上枷锁、镣铐,送到许都交给了曹操。曹操毫不客气地在街市公开处斩了韩胤,把韩胤脑袋挂起来示众,给许昌百姓上了一堂生动的忠君爱国大课。

陈珪想派其子陈登到许都,说明吕布愿意与曹操合作,吕布不同意派陈登去。正巧曹操的使者这时来到,传来汉献帝任命吕布为左将军的旨意,把平东将军的大印也送了过来,曹操还亲自给吕布写信,大送高帽,大加拉拢。信里说:“国家没有好金子,我就用我自己的好金子给你做了个将印;国家没有紫色的绶带,我就把自己佩的紫色绶带给你,以此来表达我的心意。”这会儿把朝廷的官还当回事的诸侯已经不多了,而吕布只是拿到了迟到的将印就高兴得忘乎所以,全然不记得不同意陈登见曹操这档子事,派陈登启程专门带着给曹操的复信,向汉献帝谢恩。可让吕布没想到的是陈登见到曹操后说的全是他的坏话。陈登告诉曹操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希望曹操早日除掉吕布。

曹操说:“吕布狼子野心,实在不能让他久留世上,你当然是最熟悉内情的。”当即把陈珪的年俸禄提到二千石,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临别时,曹操拉着陈登的手说:“东边的事,便全托付给你了。”密令陈登私下分化吕布的队伍,联络势力,为自己做内应。

出行前,吕布想通过陈登向朝廷求得徐州牧,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大怒,挥舞着戟来砍桌子,对陈登说:“你父亲劝我与曹公合作,我才拒绝了袁术的婚约;可是现在我一无所获,你们父子却一同加官晋爵,我被你们出卖了!”

陈登面不改色,从容地答道:“我见曹公时说:‘对待将军您,要像对待猛虎,应当让他吃饱,如果不饱,他会吃人的。’曹公说:‘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对吕布更像是养鹰,饿时可以利用,而当他吃饱了,却会自顾飞去。’当时的对话就是这样的。”吕布听后,竟然不再生气了。

很快,袁术听说吕布回绝了婚事还杀了韩胤,大怒之下派手下大将张勋、桥蕤等人同韩暹、杨奉合兵,率几万步兵骑兵,分七路进攻吕布。七路兵马都没看到纪灵的人影,是不是可以给他默哀了?当时吕布只有三千兵力,四百匹马,敌众我寡,他十分担心地对陈珪说:“都是因为你,现在把袁术的大军给招来了,你说该怎么办?”陈珪说:“韩暹、杨奉与袁术,不过是仓促聚起来的部队而已。原先就没有确定计策,不可能相互维持。我儿子陈登把他们看成是一串公鸡,肯定住不到一个窝里去,很快就可以让他们离散。”

吕布采纳陈珪的计策,写信给韩暹、杨奉说:“二位将军有救驾之功,而我亲手杀掉董卓,一道建立功名,将会留名青史。现在袁术反叛,应当一同讨伐他。你们为什么与反贼来这儿攻打我呢?可趁着现在联手打败袁术,为国家除害,为天下建立功业,这个机会不可失去。”同时许诺打败袁术军队之后,将缴获的钱粮全给他们。韩暹、杨奉非常高兴,翻脸不认人,给吕布回信敲定了这事。

吕布发兵迎击张勋,在距离张勋营地百步之遥时,韩、杨二人率兵同时发动攻击,斩杀袁术大将十人,杀伤堕水死者不可胜数,活捉了桥蕤,其余袁军人马溃散逃走。随后,吕布又和韩、杨二军乘胜追击,水陆并进,兵锋直指袁术的“帝都”寿春,一路上大肆抢掠。到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抢得实在不能再抢了,就撤回了淮北。

撤兵前,吕布给袁术留下了一封信,信里说:“阁下仗着兵力强盛,经常说猛将武士都想吞灭我,多亏阁下约束制止!吕布我虽然没什么勇力,但今天虎步淮南,一时之间,阁下鼠窜寿春,连头都不敢露出来。你的猛将武士都到哪里去了?你喜欢说大话污蔑天下人,但天下人怎么会都被你诬蔑?古时候打仗,使者在其间传递信息,这回不是我吕布先惹起来的。咱俩离得不远,有什么要说的你还可以再来。”

吕布渡过淮水后,袁术才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在淮水南边列阵,吕布的军队在北岸哈哈大笑,尽情地嘲弄够袁术后才走。

时有东海(今江苏省东海县)人萧建担任琅邪(今山东省临沂市)相,管辖着莒县,保城自守,不听吕布的号令。吕布就给萧建修书一封,说:“天下举兵,都是为了诛杀董卓。我杀了董卓,来到关东,想联络兵马向西迎回皇帝,光复洛阳,但是诸将却互相攻打,没有一个顾念国家的。我吕布,是五原人,故乡离徐州有五千余里,是在天下的西北角,今天不会来争夺徐州这个天下的东南之地。莒县和下邳相去不远,本来就应该互通有无。如果按照阁下你的意愿,那么每个郡的郡守都能称帝,每个县的县长都能称王了!以前燕国的乐毅攻打齐国,呼吸之间就攻下了齐国的七十余城,唯有你的莒县和另外一个即墨这两个城没有攻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即墨城有田单的缘故。今天,吕布虽然不是乐毅,但是阁下也不是田单,你可以把我的信拿给有智谋的人一起瞧瞧再说。”这封信充满了自负般的自信,就如同吕布的政治宣言,让我们得以看到猛男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萧建看到信后,马上派主簿带上回信和礼物,连同良马五匹向吕布示好。如果萧建以为这样就能被吕布罩着的话,那他就太天真了。因为,当三国时期的“江左盟主”臧霸攻击莒县时,吕布并没有前来救援这个和自己互通有无的“同事”。这个原因等到臧霸破城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臧霸许诺要把城里的物资分给吕布一部分。

问题来了:一个小小的莒县能有多少好东西,堂堂的温侯这么好打发?

事实证明,打发吕布确实不难,等不及臧霸送上门来就要着急地自己带人到莒县要东西。

一贯言辞甚少的高顺实在看不过眼了,就劝吕布不要去,说:“将军亲自斩杀董卓,威震戎狄,声名远扬,您只用端坐在这里向周围看一眼,远近自然都会臣服,不宜轻易出战;如果偶尔打了败仗,对名声的损害可不小。”吕布不听,坚持要带兵去莒城。

臧霸对吕布那可是敬而远之,一看他老人家带着像土匪一样的军队来,害怕吕布的部下祸害百姓,强抢民财,就坚守莒城,闭门不出。吕布无法攻克,只得灰溜溜地带兵返回下邳,丢人现眼地白跑了一趟。

随后,臧霸一看吕布撤军,又不愿意和吕布翻脸,就派人主动把事先承诺的物资送到了下邳。这充分证明,高顺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判断也是完全准确的。

高顺这个人就像贝加尔湖一样,清白纯澈,仪表威严,恬静少语。他统率的部众军容严整,铠甲兵器精良,每次作战必定获胜,被称作“陷阵营”,是三国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

吕布天生喜欢随便作出决定或改变主张,做事情变化无常。高顺常常规劝说:“将军做事情,不肯慎重考虑,时常出现失误,说话做事总是有差错。失误的事情难道可以一再发生吗?”

吕布了解高顺的忠诚,但终究不采纳其意见。

吕布的部队军纪差,韩暹和杨奉的军队纪律更差,又因为没有粮食吃,更是变本加厉,像上班一样来来回回在扬州和徐州之间四处抢劫,更可恶的是,抢来抢去也没抢饱肚皮。为求一饱,韩杨二人盘算着到荆州投奔刘表,当时的荆州在刘表的治下呈现出一片太平祥和之景,实在堪称乱世的桃源福地。

两人还挺够意思,决定要走了,就向吕布告辞。结果出乎两人意料的是,吕布不同意。

既然不同意就得有对策和后续的措施,要么当头一棒干掉两人吞并他们的兵马,要么多给胡萝卜补足粮草,可是吕布什么也没做。于是韩、杨两人就开始暗地里操作,他们看到吕布和刘备有过节,就悄悄地联络刘备一起攻打吕布。

刘备可不是吕布那么单纯的莽汉,他表面答应了杨奉,两人相约带兵攻打沛县。战前说要宴请杨奉,在酒酣耳热之际,派兵干掉了杨奉。可怜的韩暹一直跟在杨奉后面干坏事,杨奉一死,他顿时成了没头苍蝇。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与袁术结盟,没了袁术的威胁,吕布立即腾出手来攻打刘备。领军的是中郎将高顺和北地太守张辽。后来名扬逍遥津的张辽和高顺一同出征,竟然还当不上主将,吕布军团中的武将的确是一个优秀的集体。

刘备驻守的沛城没能抵挡住高、张二人的进攻,这期间曹操派出夏侯惇前去救援,竟然也被高顺打败。九月,高顺等攻破沛城,俘虏了刘备妻儿,刘备只身逃脱。

曹操决定亲征吕布,这时众将领担心刘表和张绣,极力阻拦曹操远征。荀攸则力排众议,认为吕布为人骁勇,又和袁术结盟,如果他纵横淮河和泗水之间,总会有英雄豪杰前去依附。如今他背叛朝廷,内部军心不稳,咱们大军只要一到,必定可以将他打败。曹操遂下定决心。

大军出征后,泰山军的首领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人都投向了吕布阵营。

曹操走到梁地时遇到了刘备,两人一同进驻彭城。

陈宫对吕布说:“将军应该主动迎战,以逸待劳,无往不胜!”吕布只采纳了一半陈宫的建议,决定把以逸待劳贯彻到底,这样答道:“不如等曹操来进攻,然后我把他们都逼到泗水里淹死。”

十月,曹操在彭城屠城,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后顾之忧,全力以赴直奔下邳。吕布亲自率军多次出城和曹操交战,都被曹操打败,无奈之下只得躲进城中,不敢出战。曹操再次写信给吕布,分析胜败,讲明祸福。吕布看了信觉得很害怕,就想投降。但陈宫觉得以前背叛过曹操,是曹操眼中罪大恶极的人,投降了绝对没有好果子吃,于是就劝阻吕布,鼓励吕布与曹操决战。

陈宫说:“曹操远来,不可能停留得太久。请将军您率领一支精兵驻守在城外,由我率领剩下的军队在城内。如果曹军进攻将军,我就领兵出城攻击他们的后背;如果曹军攻城,将军就领兵在外策应。这样下去,不过一个月,等曹操粮食吃光,我们再发动反击,就可以打败他们了。”吕布一听觉得这个计策靠谱就同意了,打算自己带人去截断曹军的粮道,留下陈宫和高顺守城。

到这个时候,前面只在刘备面前露过一小脸的吕布老婆出面了,不过很遗憾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个女人是貂蝉。面对即将出战的丈夫,吕夫人的建议是这样的:“陈宫与高顺长期不和,将军您一出城,他俩必然不能同心协力守城,万一出现变故,将军还有哪里可以立足?而且曹操对待陈宫犹如父母对待怀中的幼儿,陈宫还舍弃曹操来投靠我们;你对待陈宫并没有曹操对他好,现在却把全城交给他,你抛下我和孩子,孤军远出。如果……我还能再做你的妻子吗?希望将军好好思量一下,不要被陈宫等人所误啊!以前妾身在长安,被将军抛弃,多亏庞舒暗地里收留我,现在你遇到难处,可以不用顾忌臣妾。”

吕布妻子的话,每一句都没有错,特别是最后以退为进的悲戚之言,都是在洞察了人情世故之后做出的理性分析,而对陈宫的评价,应该是明白已久却没有机会诉说,今日别离之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其实,陈宫迎接吕布也好,勾结袁术陷害吕布也好,反对吕布投降曹操也好,和吕布对陈宫好不好关系不大,陈宫从边让等人被杀之后,就铁了心要为好友报仇,和不共戴天的曹操血战到底。这种坚定的政治追求,吕布不明白,吕夫人更不会明白。

吕布没有听从陈宫的建议,他任凭曹军在下邳城外挖壕筑垒,一天天扭紧绞杀自己的枷锁。

吕布悄悄派遣部下许汜和王楷到袁术那里求救。这两个人都是当初和陈宫一起在兖州迎接吕布的名士,他们坚决地执行了吕布的命令,发挥自己的才智劝说袁术同意援救自己曾经多次反复的主公。袁术的质问带着满肚子的委屈和愤懑:“吕布不把女儿送到我这里来,活该失败,为什么又来找我?”许、王二人忙说:“明上您现在不救吕布,也是自取灭亡啊。因为吕布一旦被曹操消灭,接下来也就该你了。”

“明上”是用来对君王或非君主级别的统治者的尊称,袁术这时已经称帝,许、王二人用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称呼真的可以说是为了吕布用心良苦、费尽心机了。

袁术立刻整顿兵马,声援吕布。而吕布担心袁术因为自己不送女儿而不发兵救援,就用丝绸锦缎把女儿裹住,绑到马上,乘着夜色亲自送女儿出城。守城的曹军并不接战,只是弓弩齐发,吕布无法通过,只得又退回城里。

这次失败的突围成为后世很多人用来指责陈宫先前给吕布的建议不行的重要依据,其实指责陈宫的人没有看到,在陈宫建议和吕布送女出城之间的时间差,前者是曹军新到立足未稳,后者是曹军包围已经完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环境,怎么有可比性呢?而且吕布本来就是迫于形势才送女儿给袁术的,并非心甘情愿。而袁术也不是心甘情愿,救援的效果更是可想而知了。

真正想救吕布的是河内太守张杨,但他的实力太弱,只能率军进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的东市,遥相呼应。但就这一点微弱的呼应声也不能持久,在曹操与袁绍的明争暗斗下变得时断时续。

张杨为人宽厚仁慈,从不用刑罚树立自己的权威,部下有叛变的,他知道后不打不骂,只是像对待老情人那样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而后给与毫无原则的原谅,终于被存有异心的部下所害。

十一月,张杨部下中亲曹操的部将杨丑杀死了张杨,在投奔曹操的半道上,亲袁绍的部将眭固又杀了杨丑北上投奔袁绍,曹操得知消息后派曹仁和史涣前去追杀,最后眭固被杀,其余残部都归了曹操。

最后的外援来自臧霸,这个山东人是真靠谱,一直起兵接应吕布,直到吕布被曹操生擒后,他才藏了起来,要怪也只能怪吕布自己不争气。

曹操从十月份以来一直打了将近三个月,将士们一会儿挖沟筑城当民工,一会儿围追堵截当敢死队,一会儿攀爬城头当炮灰,非常疲惫。曹操看到困难重重就想退兵。荀攸和郭嘉劝阻说:“吕布有勇无谋,现在连战连败,已经没有了取胜的锐气。三军以主将为主心骨,主将气泄了,全军上下都不会有精神。陈宫虽然是个好谋士,但是反应慢。现在就应该趁着吕布精神萎靡,陈宫还没想出对策,发动猛攻,把吕布消灭。”

强敌在外,大难临头,吕布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没什么谋略还小心眼儿,连高顺这样忠心耿耿、品格高尚、战力超群的优秀人才都不能好好任用,部下也是相互猜忌,状如散沙。

他的部将侯成丢失了十五匹好马(《九州春秋》上记载的是十五,《资治通鉴》上记载的是一匹,个人认为宋朝时中国养马之地都已沦陷,马匹比较珍贵,觉得良马有一匹就了不得了,怎么会有十五匹?但在三国时侯成是骑将,吕布军队又是以骑兵为主力,所以十五匹可信程度较高)。

这些马是侯成让人帮着牧养的,结果这人赶着马要到沛城去投奔刘备。侯成自己带人把马追了回来。

这绝对不是小事,该不该庆贺一下?应该吧。和侯成一起的那帮武将也都这么想,于是大伙就凑份子给侯成祝贺。侯成也高高兴兴地酿了五六斛酒,捕猎了十几头野猪,准备大操大办一下。

对于官员的吃喝,从汉初就是严令禁止的,虽然三国已是汉末,大家对一些禁令早就不在乎了,但侯成还是挺讲究,对吕布也很尊重。他带着人扛了半扇猪,打了五斗酒前去拜见吕布,跪下来恭恭敬敬地说道:“前段时间承蒙将军大恩,我把丢失的马追回来了,其他将领都来祝贺,我自己酿了一点点酒,打猎得到了猪,不敢私下吃喝,先给您奉上,一点小意思,请将军收下。”

侯成这段话虽然不长,但是说得却很周全,把派兵追马这好事归功于吕布的恩赐,连吃喝这样的事情也要请示吕布。

对这样上下级之间联络感情的机会,吕布的处理方式有很多,随便一个三国爱好者都可以提出好几种方案,但吕布的反应还是太任性了。

他竟然怒了,而且是大怒,训斥侯成说:“我吕布命令禁酒,你却酿酒。”越说越怒,一怒就开始上纲上线了,“你们一起吃喝做了兄弟,想一起谋杀我吗?”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侯成心里十分害怕,带着万分的恐惧忐忑不安地告罪而去。一回家就把酿好的酒倒掉,把收到的贺礼逐一退还,既丢了脸面,也感觉没了信任,从此就有些疑神疑鬼。

等到曹操挖开泗水围死了下邳时,侯成终于下定决心,联合魏续和宋宪绑了陈宫投降了曹操,曹军经过三个月的苦战终于进入了富饶繁华的下邳城。

白门楼是下邳城的南大门。

十二月癸酉,吕布在楼上看到曹军蜂拥而入,攻势大盛,守住下邳已无可能,就下令让左右亲兵把自己的首级交给曹操,但是部下都不忍心,于是吕布下城投降。

曹军把吕布绑着押送到曹操面前。一见曹操,吕布就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

吕布又对曹操说:“明公您怎么这么瘦了?”

曹操说:“吕君怎么认得我?”

吕布:“从前在雒阳温氏园里见过。”

曹操:“这样啊。我已经忘记了。我这么瘦,是因为恨不得和你早点相见。”

当时,吕布是董卓最信任的亲信,是大红人,而曹操不过是西园八校尉里的典军校尉而已,吕布的这个近乎套得实在是不咋样。

在强烈的求生欲望驱使下,吕布又开口了:“我平日里厚待诸将,为什么形势一危急他们就都背叛我了?”实在不知道一同被绑着的高顺听到这话以后作何感想?吕布你这个“都”字绝对不该用,起码我高顺没有辜负过你啊!

曹操听后说:“你冷落自己的妻子,疼爱诸将的老婆,就是对他们的厚待?!”吕布无言以对,只得沉默。曹操的话如同惊雷滚滚,实在没想到吕布竟然还有这个爱好。

吕布又说:“齐桓公不计较射钩之仇,任用管仲为相国;请让吕布为明公效劳,竭尽全力供您调遣。可以吗?”不待曹操回答,吕布又说,“明公您一直因为我烦恼,现在我决定归顺您,以后您让我带着骑兵,您自己统领步兵,完全可以统一天下啊!”

曹操似乎有所心动。吕布一看,求生欲望更加迫切,刚好又看到了刘备,情急之下他完全忘记了过去的恩怨,只觉得熟人好说话,就对刘备喊道:“刘玄德,我现在是阶下囚,你是座上宾,帮我说句话让明公把绑我的绳子松一松啊!”

曹操一听,就抢过话来问道:“这些话为什么不对我说,却要让刘使君来说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寄人篱下的刘备刘玄德一看曹操起疑,哪里还会、哪里还敢给吕布说情呢?

曹操看出吕布想活命,就动了收为己用的念头,下令给吕布松松绳子。

主簿王必看到后,出来给曹操建议道:“吕布是强悍的敌人,他的部下都在下邳周围很近的地方,不能宽恕他。”王必深受曹操信任,听他这么一说,曹操说道:“我本来都要给你松绑了,但是主簿不听我的,你说怎么办?”

这时,刘备终于看清形势了,曹操对杀不杀吕布并没有明确的态度,但曹操的主簿王必却是坚定的强硬派,认为吕布留下来是祸害。而且吕布真要投降了曹操并受到任用,曹操的势力不就更大了?于是,刘备说道:“曹公,您难道忘了董卓和丁原吗?”

曹操顿时如醍醐灌顶般做出了决定,下令缢杀吕布。

吕布一听刘备这样说自己,破口大骂:“大耳贼最不可信。”

这话一说,刘备更加庆幸自己刚才临时做出的决定,要不然吕布真被救下来,自己一定是既招曹操怀疑,还不受吕布待见。

人生最后一个决定,吕布竟然还是做错了。找人在曹操面前给自己说情,找谁也不能找刘备啊,难道自己恩将仇报的烂事都忘记了吗?

这一天,和吕布一同被杀的还有陈宫和高顺。陈宫是曹操的老友,曹操十分真诚地想劝服陈宫,但是陈宫坚决不为所动,还用无法反驳的神逻辑保全了妻儿老娘的性命。曹操流着泪送别陈宫,但陈宫却头也不回地走向了刑场。

最为遗憾的是高顺,这样一个不世出的人物一言不发地,以一种毫无畏惧的宁静寂然赴死。对于自己的主公,他早已无语。

“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这句话是高顺劝谏吕布时说的。听人劝,吃饱饭,吕布自己不愿意思考,别人提出好意见还不采纳,失误多到数不清楚,事败身死是应有的结局。

阐述道理一针见血,剖析人性也一针见血,在战场杀敌高顺也是一剑封喉。但是吕布却没有听,连高顺的“陷阵营”还要交给魏续,正是魏续的变节要了吕布的命。

如果是高顺统领这个连续打败过刘关张和夏侯惇的劲旅,即便是曹军进了城,也未必能把吕布怎么样。

吕布是并州军团在武力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生不逢时,在无情的乱世早早出局是一种必然。

高顺的平静还有一份坦然,因为他知道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叫张辽张文远的人带着本部人马已经归顺了曹操。他也坚信并州铁骑的传承将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得以延续。这个年轻人没有让高顺失望,十六年后,在一个叫逍遥津的地方,他带着八百铁骑以一场打败东吴十万雄兵的大胜名扬天下。

吕布死后,曹操把他和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到了许昌,与反贼袁术这个伪帝勾结判个死刑不过分。只是不知道即将成年的汉献帝刘协看到这个当年诛杀董卓的功臣落到这般田地该有多么感伤?

能够让曹操有所顾忌的人又少了一个,汉家的江山在收到剿灭吕布捷报的同时,更显得风雨飘摇。

对于吕布的评价,后世大都不太好。觉得他反复无常,只要有好处,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陈寿的评价是,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南朝时,名臣萧介在劝阻梁武帝不要收留侯景时的谏议中也说过吕布的不是:“微臣听说恶人的秉性不会改变,而且天下的恶人都是一样的。当年吕布杀死丁原来侍奉董卓,最终又杀死了董卓,又做了叛贼……为什么呢?因为狼子野心,最终也不会有驯服、顺从的秉性,比如饲养老虎,一定遭受被饥饿的老虎吃掉的祸患。”

“轻狡反覆,唯利是视”就是吕布最为真实的写照。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稀里糊涂,分不清楚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

如果在和平年代,没有这么多的抉择考验,他单纯地根据上级的指示,是能够靠着自己超级猛男这个特长有所作为的。又或者是战事年代,这时候敌我分明,完全不用琢磨是敌是友的问题。比如:若是在汉武帝时期,举国与匈奴大战,看到匈奴一顿胖揍就是了。假以时日,单凭战功,也不是没有封侯拜相的可能。但是天下一乱,上级的指示乱了,敌我的阵营乱了,自己的脑子也乱了。所以纵然自己有超一流的武力,身边有一流的武将团队、有上流的谋士辅佐,却打出个兵败身死的末流结局,真是十分地悲催。但是仔细想来,吕布似乎并不是大家印象和后人评论的那么坏。所谓“三姓家奴”的说法明显带有演义的夸张。吕布不是残暴无底线的人,从他善待刘备家眷来看,他的品行中还有人性的温暖。如果说为什么吕布成为三国里比较臭名昭著的人物,在我看来是犯了“不知二命”的大忌讳。这就必须得说说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事件。

春秋时期,齐国的庄公被大臣崔杼杀掉了。这个事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被收入我国的中学语文课本中,但是历代至今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秉笔直书不畏生死的那几个史官身上,文天祥在《正气歌》里的那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在唐朝开国时期,记录千古一帝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群书治要》里,也收录了此事。之所以要把唐朝的事情拿出来说,是因为从唐朝开始,治史才成为官方行为,不再成为相对独立以世袭的方式专职从事著述历史的史官的专利。

在《群书治要》中,虽然也记录了史官的英勇事迹,但却省略了庄公被杀的过程。

其实,庄公死得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迷龙一样,非常麻烦。冲着要杀自己的人连续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说起封建社会,大家最能想到的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庄公就是齐国的君主,别说提要求了,就是让这伙子人去死,他们也得照办。但是,这些人竟然把庄公的系列要求给全盘否定了。用短短两句话把齐国的最高统治者怼得完全没了脾气。具体内容《左传》和《史记》的记载都一样:“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干掫(zōu)有淫者,不知二命。’”

在上尊下卑等级观念和君权至上集权思想深入人心的封建社会,被派去杀皇帝的人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政治头脑,更不会有多少人生智慧,因为稍微有点心眼都不敢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但杀庄公这伙人所说的话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说出来的,充满了操纵政治的智慧和把玩权力的哲理。

先看第一句:“君主您的大臣崔杼病了,病了自然就不能前来听你下命令了。”很明白,崔杼不来了,想等着当面质问不可能了。再看第二句,“这里离宫廷很近,我们这些崔杼大人的家臣只管捉拿淫乱之徒。不知道第二个人(或是第二个)的命令”。这句话意思也很明白,但是感觉“离宫廷很近”这半句像是废话,既然是废话,为什么还要说呢?

如果是杀别人这句话没有必要,但要杀齐侯,这话就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说,才能让齐侯明白,这里的人实际上都知道你是齐侯,也知道这里归朝廷管辖,但我们这些人是崔杼的家臣,你齐侯管得了崔杼,管不了我们;你的臣子崔杼不听你的话了,可我们这些崔杼的臣子却很听崔杼的话。至于崔杼为什么不听你的话,你自己到九泉之下好好反思吧。

齐侯好色,但脑子并不糊涂,听完这句话,脑子里绕了好几道弯弯以后,彻底明白这是崔杼早就安排好的,连怎么说都演练得如此娴熟,这伙人已经被崔杼洗过脑了,自己说什么也没用了。于是这才有了大王翻墙、大腿中箭、大头朝下、大摔一跤、大王惨死的悲剧。

其实从本质上讲,秉笔的史官和弑君的家臣都是尽职尽责的人。但史官恪守的是职业操守,而家臣维护的是主公私利。

春秋时期,这些家臣的行为并没有遭到太多的指责。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集权的越发集中,所有的最高统治者都不会允许出现这样只知家主不知君主的情况发生。

但是其他人对崔杼家臣却难保不是心有所羡而口不能言。试想那些野心家谁不希望自己的部下只对自己忠心耿耿,除了自己其他人的命令都不听呢?可是谁要是真的让部下做到了,那他离死也就不远了。想想有多少武将就是因为一句“只知某某,不知天子”的非议而一命呜呼的。但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仍然无法遏制一个人对掌控部属命运的欲望,如臂使指的感觉可能真的是太爽太爽了。一旦这样的情况成为普遍现象,那么国家就一定会陷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唐末安史之乱后割据四方的节度使和民国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拥兵自重的北洋诸将都是如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吕布作为一个部属在对待直接领导的问题上,接连犯了杀丁原、杀董卓两次错误,特别是在其中隐情外人无法得知或者是即使知道也故意忽略的情况下,可以说,吕布每次选择的都是服从于距离皇权最近的人。这就意味着只要有比自己直接领导职务更高的官员发话,吕布立刻就会冷酷地放弃朴素的上下级感情。也正是这个原因,吕布诛杀国贼董卓的天大功劳竟然也可以成为他人生的最大污点。

所以吕布在历史评论中就一定会被口诛笔伐,在现实中任何人只要被冠以与吕布相类的说法就一定会被所在的体系排斥在外。

在我看来,即便是黑化翻案成为风气,吕布也没有洗白的机会,除非上下级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彻底消亡。

一个能力超常人生却没能成功的人,生不逢时就是他最好的注脚。

给吕布写诗:

丁原董卓命俱休,

刘备二袁友成仇。

麾下高顺真猛将,

帐中陈宫有计谋。

临机决断凭喜好,

任性用事多不周。

勇冠群雄难成事,

一朝身死白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