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6章 挤不进的圈子

轻易覆灭吴家,罗云川按照惯例召集众人开会,进行战后总结。

天齐军成军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全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绝对是冠绝这个时代的。

虽然只认识几百个字,仅仅能阅读一般的文书,数学也仅仅是会个加减乘除,背诵一个九九乘法表,但是对于普遍目不识丁的底层百姓而言,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虽然早在春秋时期,孔老夫子就说过有教无类,可如今过去了一千年,虽然这个时空的历史与地球不同,在楚汉争霸时出现了时空拐点,由西楚得了天下,可发展了千余年之后,大梁的读书依旧是少数人的特权。

只是能读书认字这一点,就让很多天气会的会员对罗云川感恩戴德。

吴家院子里,几张八仙桌拼起来,上面摆满了从吴家仓库里面搜刮出来的瓜果吃食。罗云川和牛大壮、林坚、林逸等天齐会高层,围坐在一起。林逸负责进行会议记录,军中伍长级别以上的军官全部列席旁听。

罗云川开口道:“今天的战斗还算轻松,算是小试牛刀了一回,验证了我们训练这么久以来的刻苦训练。但是大家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绝对不能骄傲自满。好了,你们都各自说说,在战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牛大壮吐槽说:“手下的人最近都向我反映,觉得刀、剑之类的兵器,现在基本用不上了,带在身上就是个累赘。”

赵四也附和说:“对对对,我麾下的士卒也是有相同的想法。大家都觉得还是戟斧好用。战斗时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足以应对绝大多数的场面,完全不用考虑贴身搏杀。”

一把朴刀,十几斤重,戟斧加上长杆,也有一二十斤,加起来小三十斤的负重,要是还加上身上穿着的甲衣,那就奔着四五十斤去了,对于士兵来说确实是有些累赘了。

罗云川想了想,说:“按照你们的说法,这样确实有些降低军队的机动性。林坚,你说呢?”

林坚认真思考之后才开口回应:“戟斧长一丈有余,本来是列阵使用,士兵还要配备一副半身甲和一顶铁盔,我认为,贴身肉搏兵器,有一把匕首即可。”

说实在话,匕首这玩意儿,在大型战争中,也就提升一点情绪价值,实战意义并不大,更多的是行军过程中的各种生活用途,比如说用来切肉和切削树枝之类。

林坚接着说:“我认为,应该适当增加弓弩的比重。根据我的观察,最合适我天齐军的比例是每一百名士兵,配备三十把强弩。”

罗云川忍不住吐槽说:“大哥,我们是反贼啊,上哪去弄这么多强弩?”

大梁虽然贪腐成风,从上到下尸位素餐,但是关于强弩的管制还是相当严格的,甚至比甲胄还要严格得多。每一把军用神臂弩都有单独的编号,入库封存之后时常抽查,但凡是有对不上号的,所有经手人员都要人头落地,九族尽诛。

之所以会这么严格,是因为神臂弩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好用了。

据记载,神臂弩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冷兵器时代最强单兵武器的名头,是实至名归的。

当然了,有优点就有缺点,缺点就是贵,而且制造起来非常麻烦,费时费力。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能够制造神臂弩的工匠基本上都在朝廷,在兵部任职,一个萝卜一个坑,属于高精尖专技人才。

其次是材料问题。神臂弩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这些东西很难大规模采购,一旦行动,必然会被有心人察觉,被朝廷追查下落。

林坚自然也知道神臂弩难搞,当即嘿嘿一笑,说:“我这不就是提个建议嘛,至于如何实现,那就得看会首的本事了。”

虽然困难重重,可罗云川还是非常动心的。

心中甚至都想好了,得找个机会去问陈雪莹看看有没有门路。

毕竟陈雪莹身边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出身行伍,说不定有什么门路。哪怕是搞不到神臂弩整机,能搞点材料也是好的。慢慢攒嘛。

会议结束,罗云川看了一眼林逸做的会议纪要,说:“行了,一步一步落实到位。现在把吴家的东西全部搬到山里去。”

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把吴家直接搬空,收获各类牛羊马匹数十头,白银十万两,黄金一万五千两,铜钱三十万,各类粮食五万斤。

大荔县城内。

县里最大的酒楼之一的永福楼,被周家跟吴家包场,用以宴请孔启民。

大荔县大小乡绅,悉数到场。

这一次“追缴反贼”的行动,他们都赚得盆满钵满,这可都是知县的恩情。

众人聚在一起,相互之间寒暄着,却是没有一个人来跟郑文说话,排挤的意思相当明显。

郑文黑着脸,坐在角落里面一言不发。

郑武忿忿不平地说道:“哥,这些人着实可恨,明明之前平定褚健之乱,我们郑家出力最大。当时他们对我们是多么客气,言必称郑员外,现在他们居然不拿正眼看我们,简直岂有此理!”

郑家为了得到其他几个家族的认同,想要他们承认郑家作为大荔县三大乡绅之一的地位,在剿匪行动中出钱出力,表现得非常亮眼。

可剿匪结束之后,郑家地位便一落千丈,再次被本地的士绅家族所排斥。

郑文沉声说道:“趋炎附势乃是人之常情,当时褚健之乱,危害到了大荔县全体士绅的利益,他们需要我们郑家出力,自然对我们曲意逢迎,讨好巴结。如今鸟尽弓藏,到了分肉的时候,当然想要把我们踹到一边。甚至往坏处想想,指不定哪天我们郑家都要被他们摆上砧板,任人鱼肉。”

作为从最底层拼杀出来的狠角色,郑文始终有一种危机意识,尽管想要得到大家的承认,内心深处也是有所保留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这些年来让他好几次都化险为夷。

很多人总以为,有钱就能够得到尊重,这个想法其实非常天真。

没有权力庇护的财富,不过是别人刀俎下的鱼肉罢了。

甚至无权无势之人,越有钱的就会越倒霉。

对此,见惯了世态炎凉的郑文心中早有计较。

别看郑家如今是大荔县的乡绅里面最有钱的,可是势力却是三家里最弱的。

原因只有一个,郑家无人出仕!

无论是周家还是吴家,族中都有优秀子弟考取功名,在朝廷里面做官。哪怕官职很低,看似毫不起眼,但是官身和白身相比,那就是高高在上,两者有本质差距。

就在这时,外面望风的人进来说:“孔知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