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有底气,才有帝气
观察底部,“针筒”的推杆儿已经推了进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实验已经非常的圆满了。
他的实验装置没问题!
那接下来,只剩下一个问题,下潜的深度是否够340米。
“陛下,我来开闸!”
“等下!”
此刻钢瓶里有数十倍的大气压,这要开闸喷出来,直接就是水刀。
得想办法给他减压。
将压进去的推杆儿再拉出来。
刚要行动,朱律健就看到推杆儿动了。
刹那间,朱律健只觉天灵盖一凉,连忙将对着炮管儿的头收了回来,呵斥道:“都别看推杆儿!”
说话间。
“轰!”的一声闷响。
吊起来的推杆儿直接将甲板斜斜的轰穿,留下一阵的白烟。
炸了!
“靠!朕的白银!”
那一大坨子可重了!
一个压力管炸了,另外两个压力管儿就成了这船上最危险的东西。
无论是亲兵还是道士都躲的远远的。
“你在做什么!别对着甲板啊!想沉船不成!”
控制绞盘的士兵连忙将其放下来,平射。
众人等待着。
推杆儿再次动了,不过这一次还好没发射出去,只是前推了一段儿就停了,正好完成解压。
朱律健立马下令,“开阀门儿,慢点开,别对着人。”
“陛下拧不开。”
“用手当然拧不开,用扳手撬,杠杆原理白教你们了,朕来。”
“陛下,还是我来吧。”
朱律健想动手,但手下将其挡在外面,死活不让接近。
“刺——”
尖锐的放气声响起。
朱律健连忙制止道:“好了!不用动了,就这样慢慢的放气。”
当“刺——刺——”声停了,阀门彻底拧开,一股白气冒了出来。
液氮!
“快!把暖瓶取来!”
压缩出的液氮不多,只有一小口,但也弥足珍贵。
“哈哈!成了!来,把另一个也打开。”
又是一口。
这次实验,总共获得两口液氮。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实验完成就是实验总结,优化设计。
另一边,见识到“超级大炮”的吴国贵一脸惊骇的盯着被穿出一个洞的甲板。
在他看来,这些人在发明新的大炮!
比红夷大炮更厉害的大炮!
出神了不知多久,做完实验总结的朱律健走了过来。
“恭喜你啊,你运气不错,实验成功了。”
吴国贵在惊醒中回神,立刻叩拜,溢美之词不绝于口,把马屁拍的震天响。
只是……大炮?
朱律健心虚的擦了下鼻子,回头看了眼甲板上的破洞。
这个误会,有趣了。
对于自己的糗事儿,朱律健显然不会纠正,等吴国贵终于词穷了,才开口道:“吴三桂有罪,罪孽深重,哪怕那时李自成已经攻占了北京城,哪怕崇祯皇帝被逼迫的吊死了,他也不应该打开山海关。”
吴国贵再次叩拜。
“陛下,将军确实糊涂了,错信了蛮子的花言巧语……”
这种没营养的话朱律健不爱听,打断道:“花言巧语?说的太轻松了吧,别以为朕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就是奔着玉石俱焚去的。”
这一点,吴国贵也认。
再次叩拜道:“陛下明鉴,将军忠心大明,忠君之心天地可鉴,那贼子竟逼死崇祯皇帝,将军也是怒极了才……”
朱律健再次打断道:“你说吴三桂忠心大明,那朕在福州称帝时怎不见他来投?如若那时他吴三桂提着多尔衮的脑袋来见朕,朕封他个异姓王如何不可?现在向朕来讨封,不觉得晚了吗。”
此言一出。
吴国贵骤然间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原来这位陛下早就明白他们打的算盘。
但嘴上他是万不敢承认。
“陛下!您冤枉小民了,也冤枉我们将军了,我们将军从来没有封王的念头,愿陛下明鉴!”
听这话朱律健险些笑出来。
吴三桂何止是想封王,他还想称帝呢。
朱律健故作迟疑,问道:“果真?”
“天地良心啊陛下!”
朱律健脸上的怒容收起,微微一笑:“那好,既然如此,回去的时候你就别藏头露尾了,朕亲自派一支骑兵送你回去。”
吴国贵只觉遍体生寒,他已经后悔来了。
连忙高呼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满人知道了就有了防备,将军再想出奇制胜就难了。”
好嘴,这还能想到理由反驳。
朱律健嗤笑道:“朕不需要他出奇制胜,你不说多尔衮勾结大西军了吗?朕的旨意,只需要吴三桂继续牵制大西军就行。”
这,这这这……
吴国贵的脑子高速运转了起来。
他本来就是一武夫,今天的脑子已经使用过度,有些反应不过来了。
“陛、陛下,依小民之见,那大西军不过是一伙儿贼寇,杀鸡焉用牛刀……”
“朕就想用牛刀杀鸡呢!”朱律健的脸色骤然一变。
吴国贵只觉乌云盖顶,天怒难测。
立马闭嘴,叩拜了下去。
“吴三桂的请罪书朕接受了,不仅接受了,朕还会将其刊印在邸报上,发往各地,让各地官员心里也有个数,等朕收复山河后,要有人参你们将军,你们将军也好还嘴不是?”
吴国贵的心肝又是一抖。
此时此刻,他只后悔来这一趟。
他实在是太小看这位陛下了。
此人用计之毒,行事之狠,为他平生仅见。
此事一旦坐实,满人那边肯定会生出猜忌之心。
唯一能弥补的就是即刻出兵,与清兵共举,拿下襄阳。
“你若无法拿定主意,不妨再等一个天意。”
雷鸣过后,又是骄阳。
朱律健一脸的和善,等待着吴国贵的回话。
“是、是何天意?”
“你不说多尔衮与张献忠勾结到一起去了吗?多尔衮还要给张献忠封王,朕也给张献忠一道圣旨,封他为王,你看他是接朕的圣旨,还是接多尔衮的圣旨。”
吴国贵刚抬起头,就看到那张和煦的笑容。
吴国贵的心为之一突,彻底的凉了。
口齿不清道:“张……张献忠是……是反贼啊。”
“他造反的时候朕还没称帝呢,很显然,他反的不是朕,所以朕可以接纳他,当然了,他的封地要由朕重新指派。”
吴国贵快要冰结的心忽然看到了一缕希望之光。
“陛下,变更封地一事,您会在圣旨中写明吗?”
“会。”
吴国贵连忙再问:“那依陛下言,如若张献忠选择了清廷,陛下就收回成命,不将我家将军公布出去?”
“不,如若张献忠接受清廷的封,那朕允许你自裁,这样,你家将军就可以说,你是朕绑走的,他对大清国的忠心,从未变过。”
这一刻,吴国贵感觉自己面对的已经不是人了,是一个叫做皇帝的怪物。
心中的那点期盼,也彻底的灭了。
如坠冰窟,如临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