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里有个裱画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0章 相辅相成

老馆长放下手里的报警回执。

又仔细听完了李天佑的详细经过叙述。

对于跟反诈防骗工作的联合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

“天佑啊~你说说你怎么想的?”

李天佑觉得这种事,还是可以多参与。

一个是树立本地书画圈,对于文化馆这种官方组织的信服程度。

再一个,还能体现他们文保单位,对于民间艺术家的保护。

文物是宝,需要保护。

民间艺术家也是宝,同样也需要保护。

把这类针对民间艺术家的专项骗局,扼杀在萌芽状态。

不但能够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同样也是他们这些文保人,对于以后事业的领域全新创新。

老馆长对于李天佑这个新奇的说法,很感兴趣。

年年都在讲创新。

但是文保工作,再怎么创新,又能创新到哪里去呢?

前几年,部分地区的博物馆,搞出了自己的品牌IP文创产品,就已经大大的震撼了周边的圈子。

京城这种大点的文保单位,有专项的科研机构做扶持。

前年推出了几项针对文物修复的新型技术手段,那也是很厉害的创新了。

但是再看地方上的文保单位呢?

砸科研技术?

他们哪有那个钱。

搞文创产品?

本地景区天天焦头烂额的,也没见树立一个新的IP。哪里轮得到他们文化馆来?

所以,当李天佑说到这种“保护”。

老馆长的眼睛都亮了几分。

“你详细说说这个保护,怎么个保护?”

李天佑来之前,脑子里就过了一遍了。

首先是要确定这些书画家不被外来诈骗信息诓骗。

这样保护了他们的财产。

再一个分析本地的民情,想办法给这些书画家搞创收。

在他们这里,无论是书法家还是绘画家,都是各自为战。

或许脾气性格融洽的来,才会有所来往。

本地早期建立的一些书画圈子的交流方式,都还是传统模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过年家家户户的,都要在门上贴春联。

很多书法造诣水平不低的书法家,都是朋友间互相赠送一些春联。

但是本地的百姓呢,有几人能接触的到这个圈子?

平常老百姓顶多都是在网上买点印刷品,或者一些书法初学者,在路边支起来的小型摊点,售卖一些自己的作品。

而真正的书法好手,作品反而在春联上挣不到几个钱。

很多文人好面子。

越是觉得自己作品不差的,越不可能在路边摆摊售卖。

那如果有文化馆这种官方机构,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

顾全了这些好面子的文人脸面。

再给他们一个与民同乐的舞台,让百姓也可以购买到书法大家的春联作品。

是不是可以做到三赢?

书法家特殊节庆获得额外收入、百姓多了一个可以购买的平台、文化馆多了一个可落地操作的项目。

混过体制的,或者家里有这种单位工作的,多多少少都能知道一些。

每次快到年底,需要写年度总结的时候。

有多少人是辛辛苦苦的开始抠字眼一样,耐心的回忆今年的点点滴滴,然后写一个冗长的述职报告或者年终总结。

能够落地的项目越多,可以书写的篇幅就越多。

不花钱、有收获、名声口碑双丰收的,那就更是领导的心头好了。

李天佑实打实的是想,给本地书画爱好者一个好的环境。

但是老馆长的思维已经发散到未来两到三年,可以落地实现的具体项目了。

这会李天佑但凡能再说出一个,类似可以落地操作的计划,老馆长就要更欣慰一些。

“除了书法,那这些绘画作品呢?很多国画篇幅巨大,普通百姓也不常买啊。”

李天佑也是思考过这个问题。

国画不比书法,这里需要按照各种不同类型的用途,分别安排。

但是今天来,主要是跟老馆长探讨保护本地书画家的行为,是否可取。

这些未来的细节以后可以再慢慢商议。

老馆长也不催他。

他看好李天佑,到底是年轻人,脑子比他们要活泛一些。

最后老馆长拍板决定,这个事情可以搞。

但是唯一要求就是馆里不掏钱。

单位可以给他足够的支持,要人出人,要配合有配合。

但是就是没钱。

什么场地、后勤、各项杂费,这些都要李天佑来考虑。

普通小年轻可能听到不给钱,估计心态就崩了。

但是如果耐心再足够一些。

也能理解,一切自己解决的潜台词就是,一切都可以、万事皆可行。

谁要出来说三道四,一句人家没拿单位一分钱,就能给他顶回去。

得到了老馆长的答复,李天佑也是屁颠颠的出来联系画廊的王姐。

简单沟通了一下文化馆给予的答复,俩人还是决定见面详细商谈。

......

一个小时后,

李天佑坐在王姐私人的茶馆里,与几个有展会经验的老手悉心沟通交流。

“所以以陈哥的意思,咱们现在要初步确定大概能有多少人来参与。然后再思考能够容纳这些人的酒店会议室,是这个意思吧?”

李天佑细心的跟他们沟通,王佑檬坐在旁边拿着小本本,一点点的记。

“对!本地酒店的会议室,能容纳20人开会的,1200元一天,能坐下50人的。两千一天。50人以上的,不仅仅不好找,而且还要去公安体系报备,否则就是非法集会。”

李天佑看了一眼手机上,咋算都有两三百人的数量。

心中也是微微枯涩。

这没有启动资金,心里还是微微发虚。

“公安体系报备这个事,到时候联系一下反诈民警。这个他们也要参会,应该问题不大。”

王姐到底是个合格的商人,几句话就直指事情核心。

“酒店会议室花钱这个事,先放一边,到时候书画家们都来了,要不要准备伴手礼品?开完会要不要安排用餐,这些才是大头。”

酒店的流水席,一桌咋滴都要七八百,再加上酒水,那就奔着一千去了。

来一百人用餐,这就要最少开十桌接待席面。

而且有经验的,都会开十桌,再额外预备一桌。

万一人来多了,坐不下,也不会显得尴尬。

这一百人就要最少准备一万多的费用。

那万一来两百人呢?

单位不想给经费,这就要考验李天佑怎么从中周旋了。

王佑檬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搞这样的活动。

没经验,办起来吃力不说,单位抠门还不给钱。

所以小丫头情绪有点消极。

剥了一个橘子,递给李天佑。

“师父,咱们为什么非要这么费劲的去办这个事啊?”

李天佑哈哈一笑,拿了橘子塞到自己嘴里。

“裱画匠是要靠着书画家吃饭的啊!不保护好他们。以后世界上的书画家都消亡了,我这手艺,是不是也失去了传承的意义?”

小丫头可能还暂时理解不了相辅相成的道理。

但是李天佑能看透这些,安安心心的去做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