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聪明的杨修
曹植回到包厢之中,阮瑀的脸上露出几分不悦之色,仿若被人拂了兴致。
他对曹植问道:“子建,你这位好友究竟是什么来头?喝了两樽酒,写下一首诗就走了。吾等还未品评其诗作如何。不会是拙作不堪入眼,羞惭而去吧?”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满与质疑,眼神中透着几分高傲与自负,仿若在这文学的领域里,他是一位权威的评判者,不容他人轻视。
阮瑀的质疑仿若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曹植微微皱眉,他虽年轻,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睿智,反驳道:“刘公子不是那样的人。”
曹植心中暗自思忖,他虽还未曾真正见识过刘协的文采如何,可从方才短暂的相处中,见刘协举手投足间沉稳有度、大气豪迈,言语间透着不凡的气度,便知这位陛下绝非信口开河、浅薄无知之辈。
在曹植眼中,刘协仿若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风范,已让他心生敬意。
应玚见气氛有些紧张,连忙笑着打圆场:“是不是拙作,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他边说边走上前,将刘协留下的诗作轻轻展开,双手捧着,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对着另外三人的方向,眼神中透着几分期待与好奇,似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众人一同品评这未知的文学佳作,让这场因刘协离去而有些冷场的聚会重新热络起来。
刘协的诗如何暂且不提,单看那纸上的字迹,笔锋刚劲有力,笔画之间的呼应犹如行云流水,透着一股洒脱之气,显然是写得一手好字。
曹植目光落在诗作上,不禁被那字迹吸引,下意识地出声念道:
“食肉何曾尽虎头,十年书剑海天秋。须知少年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他的声音清朗而富有韵律,在包厢内缓缓回荡,每一个字都仿若被赋予了生命,将诗中的意境传递开来。
应玚一听,眼中瞬间闪过一抹亮光,仿若发现了稀世珍宝,不禁击节赞叹道:“好诗!刘公子这首诗虽短,却当真有气魄!如此豪情壮志,实乃吾辈中人!”
他的赞叹发自肺腑,脸上洋溢着兴奋与钦佩之色,不住地摇头晃脑,沉浸在诗中的豪迈意境之中。
一直沉默不语的杨修,仿若被一道惊雷击中,猛然抬起头来,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刘协的诗作,口中喃喃自语道:“须知少年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他的声音极低,仿若从灵魂深处挤出的呢喃,脸色愈发苍白,眼神中透着复杂的情绪,似是被这几句诗勾起了心底无尽的哀愁与挣扎。
阮瑀见杨修这般奇怪的状态,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疑惑,忍不住问道:“德祖,你怎么了?”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关切,试图将杨修从那恍惚的状态中唤醒。
杨修仿若未闻,豁然起身,脚步踉跄地直向包厢之外奔去,身形略显慌乱,撞得桌椅微微晃动,全然没了平日里的沉稳。
此刻,刘协正与夏侯恩坐在窗边,桌上摆满了佳肴,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一片暖黄。刘协悠然自得地夹起一筷菜,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似在品味这难得的宫外美食。
杨修却如一阵疾风般慌忙冲到刘协身前,“噗通”一声跪地,双手抱拳,仰头望着刘协,眼中满是哀求之色,急切地说道:“刘公子!求您…救救我父亲!”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眼眶泛红,几近绝望的神情让人动容。
“德祖莫急,坐下说话吧。”刘协神色未变,依旧镇定自若,他轻轻指了指自己身侧的位置,眼神中透着几分安抚,仿若一位掌控全局的智者,面对突发状况也能从容应对。
杨修拘谨地起身,缓缓坐于刘协所指之处,双手不安地交握在一起,身体微微颤抖,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与惶恐。
“德祖知道我是何人?”刘协目光深邃地看着杨修,声音平和却暗藏玄机,仿若想要看穿杨修的心思。
杨修微微点头,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道:“刘公子乃是贵人,贵不可言。我还知道,公子早就看穿了我的处境,刚刚那首诗也是写给我的。”
他的声音虽还有些颤抖,却透着几分笃定,仿若在这慌乱之中,找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刘协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夸赞道:“好个杨德祖,不愧是有一颗七窍玲珑之心。”
刘协心中暗自感慨,在上一世,他就深知杨修有洞彻人心之能,屡屡凭借着超凡的智慧猜中曹操心事,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今日,他才特意写了一首小诗相试探,没想到杨修竟如此敏锐,完美地领会到了刘协的意图,这份聪慧,让刘协既欣赏又有些惋惜。
夏侯恩见场面有些凝重,默默起身,给杨修斟上一杯酒,试图缓解些许气氛。
杨修端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酒水顺着嘴角滑落,他却仿若浑然不觉,面上只剩苦涩,长叹一声道:“公子,朝中有奸佞小人诬陷吾父勾结二袁谋反,已经派满宠将吾父下狱。吾父受牢狱之灾,修每天夜不能寐,依旧没有任何办法。还请公子可怜吾父忠心,救救我父亲吧!”
他的声音哽咽,眼中泪光闪烁,仿若一只受伤的困兽,在绝望中发出最后的哀求。
刘协微微前倾,双手交叠置于桌上,目光坚定地看着杨修,微笑道:“杨家四世三公,皆为大汉功臣,本公子又岂能不知?德祖且放宽心,吾可以保证,文先公必然会毫发无损地回到府中。毕竟大汉朝堂,还少不了文先公这样忠正耿直的良臣。”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击在杨修心上,仿若一道温暖的阳光,穿透阴霾,给杨修带来了希望。
杨修闻言,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之色,仿若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连忙起身,整了整衣衫,躬身施礼道:“若公子能救出吾父,我们父子必会誓死为大汉尽忠。”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若在宣誓一份神圣的誓言,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
刘协微微颔首,神色温和,对杨修说道:“德祖回去等候便是。”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仿若帝王在颁布圣旨。杨修一扫之前的阴霾之气,再次深施一礼,转身快步离去,脚步轻盈了许多,仿若重获新生。
夏侯恩见杨修走远,转头看向刘协,面露担忧之色,轻声问道:“陛下,你当真要救太尉大人吗?据末将所知,丞相对太尉十分忌惮,想要解救太尉恐怕不易。”
他的声音很低,仿若生怕被旁人听到,泄露了这机密之事。
“不易,也要救。”刘协目光远眺窗外,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决绝,语气坚定道:“曹操现在不敢对朕动手,一是因为周围强敌环伺,投鼠忌器。还有一点,就是朝中忠臣众多,依然有敢于谏言、敢于直面曹操的良臣存在。太尉杨彪就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倘若太尉都能被曹操随意拿捏,诬陷下狱,那朝中还有何人敢为朕说话?”
他的声音微微提高,透着几分愤慨,仿若在为这汉室的不公命运而呐喊。在刘协心中,杨彪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位重臣,更是汉室尊严的象征,若任由曹操如此肆意妄为,那汉室复兴之路将更加艰难险阻,他绝不能坐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