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重生1997:决战科技巅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天才入学时

金秋时节,江南大学。

树叶沙沙作响,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青草和泥土的芬芳。

古老的梧桐树下,一栋红砖建筑巍然矗立。斑驳的墙面上,“物理楼”三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林述周站在台阶前,深吸一口气。

“你就是林述周?”

一个清脆的女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抬头望去,一个扎着马尾、戴着黑框眼镜的女生正好奇地打量着他。

“我是杨子琪,江南省女中的。听说你能用规范场论解释高中物理题?”

“那道题我看了,确实很有意思。”一个瘦高的男生走了过来,声音温和却透着一股自信,“沈明轩,杭城二中的。”

林述周微微点头。杭城二中是省里的老牌重点,每年的竞赛成绩都名列前茅。看来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复赛状元了。

“别光顾着讨论物理。”又一个男生走了过来,手里还捧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我是郑阳,甬城的。”

看着这台老式笔记本,林述周忍不住笑了。这个将来在 MIT专攻计算物理的天才,现在就展现出了极客特质。

“都到齐了吗?”

威严的声音从楼上传来。陈明远教授踱步而下,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阶下的二十名少年。这些人,都是从全省八百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尖子。

“跟我来。”

随着陈教授步入一间宽敞的实验室,林述周微微屏住呼吸。空气中弥漫着电子仪器特有的金属味和臭氧气息,精密仪器的指示灯在昏暗的实验室里闪烁着红蓝光点,不时传来各种仪器低沉的嗡鸣声。

以他重生前的眼光,一眼就认出了这些价值不菲的精密仪器。

“先自我介绍,然后两人一组,完成一个小实验。”陈教授从柜子里取出一堆器材,“测量普朗克常数。”

实验室里顿时响起倒吸凉气的声音。用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这可是大学物理实验的内容!

“我跟你一组?”

林述周转头,看见沈明轩已经走到了他身边。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听说你的理论分析很强,正好我对实验比较熟。”沈明轩笑着说,“二中的实验室条件还不错,这个实验我做过。”

“可以。”林述周点点头。有意思,这个未来在量子计算领域掀起波澜的天才,现在就展现出了对实验的热爱。

实验台前,沈明轩熟练地搭建电路,林述周则开始校准光源。两人的配合出奇地默契,仿佛多年的老搭档。

“光源的偏振会影响光电效应。”林述周一边调整光路一边说,“要考虑入射光的偏振态。”

沈明轩的眼睛一亮:“对!这个误差源我之前都没想到。难怪每次的实验数据都有系统性偏差……”

“有意思。”陈教授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他们身后,“普朗克常数的测量,最难的是排除系统误差。你们居然想到用差分法消除仪器零点误差,还考虑到了偏振态的影响?”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其他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竟然涉及这么多细节。

“这就是物理实验的真谛。”陈教授环视着众人,“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物理本质。”

就在这时,腰间的 BP无声震动起来。林述周瞥了一眼号码,是华新机械厂。他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实验上,等下课后再回电话。

“很好,今天的实验到这里。”陈教授宣布道,“休息十分钟。”

林述周快步走到走廊的公用电话前。

“王叔,刚才在实验室,不好意思……”

“小林,大事不好了!德国龙门铣床出问题,整条生产线都停了!”

林述周攥紧了拳头:“王叔,我晚上过去看看。”

六点半,集训正式结束。陈教授站在讲台上宣布:“晚上七点半,量子力学预备课。这是竞赛的重点,都别迟到。”

林述周走出物理楼,咬了咬牙,骑上自行车直奔华新机械厂。机床不能停,工人还在等着发工资。这个时候,他不能退缩。

两个小时后,他满手机油地站在机床前,看着工人们欢呼。故障总算解决了,一条生产线重新运转起来。

匆匆赶回学校,已经九点过了。推开教室门的瞬间,陈教授的讲课声戛然而止。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他。

“来了?”陈教授冷冷地说,“你最好有合理的理由。”

林述周低着头站在门口:“对不起,教授……”

“坐下吧。”陈教授叹了口气,“明天课后来我办公室一趟。”

教室里响起细碎的议论声。沈明轩悄悄递过来一沓笔记:“我帮你记了,量子态这块很重要……”

林述周道了声谢,翻开笔记——量子态叠加、波函数坍缩、薛定谔方程,这些内容他早已烂熟于心。重生前,他不知在实验室里推导过多少次这些公式。对现在的他来说,理解这些知识并不是难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时间。

机械厂的订单,每一笔都是给父亲治病的希望。可省队集训也不能落下,这不仅关系到他获得国际物理奥赛资格的机会,更是为了实现父亲的期望。

更重要的是,他要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合理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无论是解决机床故障,还是回答物理问题,都要把水平控制在一个十八岁天才高中生的合理范围内。

望着黑板上复杂的量子态叠加公式,林述周在心里暗暗发誓:无论如何,这两条路他都要闯下去!

第二天下午,物理楼三楼。

陈教授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物理期刊,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就摊在桌上。林述周扫了一眼封面,那是一篇关于量子隧穿效应的论文。

“坐。”陈教授放下手中的论文,“昨天晚上去哪儿了?”

林述周绷紧了身子。这位一路送他们去沪城,还帮忙联系周教授的恩师,此刻语气明显带着怒意。

“我……”

“我知道你父亲的病情很严重。”陈教授叹了口气,指着桌上的一沓试卷,“这是集训队第一次测验的成绩,你今天的发挥,明显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