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小峰,水电站那边……”
看到儿子回家,林丰年老两口也是非常高兴的,但同时也是关心起了这个事情。
毕竟,为了承包这座水电站,他们林家可以说是掏空了所有的家底,还把所有的亲戚全部都借了一遍,哪怕当初是以给林正峰结婚的名义借的钱,但这么一大笔钱终究是要还的,尤其是林正峰还辞掉了原先的铁饭碗工作,没有了其他的收入来源。
“已经正式接手了,从今天起,就开始发电收钱了!”
看着父母那担心的模样,林正峰却心态很平和,此时也笑呵呵的回应道。
不需要说那么多的废话,只要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就够了,“我今天在站里待了大半天,粗略估计了一下,一天收入一百块左右。”
“一天……一百!!!”
尽管之前被儿子说服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这座水电站会很赚钱,可是当林正峰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他们老两口依旧被狠狠的震惊了一下。
一百块是什么概念?
大米一斤0.14元,可以买700多斤,
面粉一斤0.12元,可以买800多斤,
猪肉一斤1.8元,可以买50多斤,
收音机80元一台,二八大杠自行车260元、熊猫14寸电视机1300元……
一百块在这个时代的购买力是相当惊人的,
日入一百,月入三千,
也就是说,仅仅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儿子林正峰的收入不仅可以让家里人有饭吃、有肉吃,甚至连各种农村极为稀罕的家用电器都能给配置上。
“爸、妈,这事儿你们自己知道就行,暂时不要往外说!”
父母的震惊在预料之中,但林正峰也是提前给他们打了一个预防针。
父母、姐姐们都已经知道了他林正峰要发达了,而且林正峰也已经在慢慢的回馈他们了,
当初借钱的亲戚们,林正峰也同样会想办法帮着他们发家致富,
“放心吧,这个我们比你懂!”
别看之前林正峰和乡政府签约的时候,林丰年坐在下面那叫一个开心、得意,回到村里也是该吹嘘的吹嘘、但该低调的时候他比谁都低调。
在农村,有些村民纯朴的是真纯朴,但有些村民刁是真的刁,还有一些村民那真的用坏都不足以形容。
林正峰和刘颖谈对象的时候,村里就有人背地里各种阴阳怪气的说风凉话了,讽刺林正峰抱大腿、攀高枝、想要当倒插门女婿云云,
等到林正峰和刘颖分手的消息传来,又还是这些人嘲讽林正峰不自量力,被人一脚踹了,
再等到林正峰放弃乡供电所的工作,当个体户承包水电站,又是这些人……
总之这几个月的时间,林正峰在小河村那绝对算是热搜没断过,各种各样的说辞、谣言层出不穷,有好的、更有坏的,连林正峰都不知道自己在村里居然会这么的有名……
“还有您二老能不能别那么省电?”
“这水电站都是咱家的,用电又不花钱,你们还这么省电有什么意思?”
“家里该装灯的地方全部都装上,尽量换上大瓦数的灯泡,这样你们老两口晚上也不需要摸黑……”
“等回头我再给你们把电视机、收音机都配上,这样你们闲暇时也能有点事做!”
“等到明年我手头宽裕了,咱直接把这老房子扒了,给您老二盖一栋新房,盖一栋二层小楼!到时候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在乡里住习惯了,回到老家这边确实各种不方便,林正峰也是笑着吐槽道。
倒不是嫌弃这里嫌弃那里,而是希望父母能够住的更好一些。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这是五六十年代就提出来的口号,可惜二三十年过去了,全国都还没有几个农村人实现,
哪怕是马上很快就要发家致富的林正峰,短期之内都很难实现。
楼上楼下没什么问题,电灯也没问题,
可就是这电话比较费劲……
整个梁河乡除了各机关单位外,个人家庭电话的数量估计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连乡里街道距离普及都还差了不知道多少,更别说这乡下农村了,那是想都不用想,顶多大队部装了那么一部,平常也是接多打少。
在林正峰的记忆中,一直到九十年代,家用电话才真正的下乡,
而且高达五六千元的电话初装费、一分钟几毛一块的花费,也只有那些相对富裕的家庭才能装得起、用得起,
一时之间,家用电话也成了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而现在才八十年代中,距离九十年代还早着呢,在乡里街道上或许还有可能装一部家用电话,但是在这村里是基本还没可能的。
“还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看你是有钱烧的!”
听着林正峰的吐槽,林丰年也是没好气的反驳了一句。
“我就觉得儿子说得对,等有钱了,是得盖一栋新房,不然他这找对象结婚都麻烦!”
倒是老太太很是护短的白了老头一眼,很是赞同儿子的说法。
尽管现在的农村依旧比较穷,但也已经存在了贫富差距,村里有不少人家早就盖上青砖瓦房了,而他们家还是这种光照条件极差的土胚房,
这种条件在农村不能算最差,但也绝对算不上好,
一些比较挑剔的女孩,确实对这条件很有意见。
之前刘颖要求在乡里街道买房子,林丰年老两口为啥借钱也要答应,就是觉得人家乡里条件好的姑娘,确实很难忍受农村这种住宿条件。
“妈,我现在只想赚钱,暂时不想谈对象!”
“至于盖新房,那就是给您二老准备的……算了,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对于老太太有用谈对象、结婚的字眼来点自己,林正峰也是忍不住想要反对,前世的婚姻不幸让他对结婚这件事极为抗拒,但是看看老两口眼神之中的渴望,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先认下,反正他们不管怎么折腾,最终自己不点头也是没用的。
自己也还年轻,结不结婚的也并不着急,但是给父母老两口重新盖房子的事情,林正峰记在了心里,列上了日程。
不过,这事儿说急很急,说不急也不太着急。
他打算等到85年的下半年,等到他林正峰真正的富裕起来,那么他这个连村里户口都没有的“伪村民”在村里的话语权提高了,到时候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其中就包括一个根本躲不掉的宅基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