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奋战录](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31/53176331/b_53176331.jpg)
第25章 商周春耕皆辛苦
王浩然从来不觉得运动与格斗是自己的长项,事实上,王浩然的运动能力很一般。
看着姬信一根长棍杀入对方人群中,不等王浩然想出最佳攻击途径,在姬信视野中的那些人都被打趴下了,只剩下姬庆一人孤单单地站在姬信面前。
姬信很平静地问道:“还要打吗?”
姬庆脸色由红变白,又从白变红。他突然抽出腰间的剑,只是这时代哪怕是诸侯的剑也只有20多厘米长,不仅毫无威慑力,看上去更像是一把加长的窄刃切菜刀。
姬信手中两米长的棍棒迅捷无伦的击中姬庆小腹,把姬庆戳倒在地。
看没人再上来找麻烦,姬信走回到两个女儿身边,将长棍插回马镫前,抱起小女儿,让大女儿抓紧马鞍,另一只手牵着马匹进了集市。
王浩然忍不住问道:“你不怕姬庆报复你?”
“怎么报复?”姬信很不解。
王浩然觉得姬庆也许会叫几十号人,拎着长矛过来把姬信痛打一顿。或者找其他人当帮手。
可这话是真的说不出口。王浩然也不知道这时代的治安理念,对于这时代姬信之外的贵人做派没有任何真实感受。
唯一知道的内容还是从周国小曲得到的。小曲中描述,这时代的公子们会强抢民女。既然都编到小曲里头,想来是很普遍的现象。
姬信并不知道21世纪中国治安,见王浩然沉默不语,以为王浩然所做的是预言,也终于有些紧张起来。不过难得能陪女儿,姬信决定小心一点,但是该带着女儿逛集市,还是要逛。
王浩然的确多虑了。姬信并非一个人出来带女儿,跟随他的不仅有随从,还有宫中的宦官与宫女。见到姬信揍了姬庆等人,宦官赶紧前往王宫禀报。
此时在宫中当值的乃是太宰姬旦,听姬信打人了,姬旦无奈地摇摇头,让宦官带了两名宫中侍卫前去姬信身边。
姬庆虽然是周国诸侯,姬信却是先王姬昌的公子,还是得到封地,有训练骑兵的公务在身。派侍卫去姬信那边保护,的确是保护了姬信。更多的却是保护姬庆。
若姬庆看到姬信身边的侍卫后还不罢手,这事情就要闹到周王姬发面前。尊尊亲亲,姬庆一个远支,面对周王姬发的亲弟弟,会有什么结果,不问可知。
这一趟集市虽然也没啥特别的,但是小姑娘们跟着爸爸逛街,一个骑在高头大马上,一个被爸爸抱在怀里,都开心得很。
姬信支付的是贝币,一串串贝壳买了吃的,玩的。只要闺女高兴就好。
到了中午,把女儿送回王宫,姬信辞别了王兄姬发,赶回领地。辞别过程中,姬发根本没提姬信与人冲突的事情。
见识了这些,王浩然对于姬信的评价改变了不少。这家伙的确比王浩然这个键政党更适合做将领。要是再遇到与敌军近战的情况,王浩然一定要把作战的事情交给姬信,而不是自己亲自上阵。
日子过得飞快,冬至结束后没多久,大寒就到了。水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周国贵人们打开储藏冰块的地窖,让领地上的劳动者们将敲下来的冰块放进去。这样就可以在夏天用上冰块降温,或者做成消暑的冰饮。
姬信好歹也算是个小领主,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这让王浩然生出些想象,要是周国劳动人民起来闹革命,姬信会不会因为让民众为他藏冰块,而被人民在树上高高吊起,或者扔进冬天的冰河里冻成冰块。
王浩然没有听说过周朝的农民起义,历史课本上讲,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后来又改成了平民起义。
总之呢,劳动者们举起武器向高高在上的老爷杀去,而且留下一句振聋发聩的言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确,从现在王浩然看到的情况。商周时代,王侯将相的确的是世袭制度。平民们还远没有到走上决定华夏命运的舞台的时候。
最冷的天气里,姬信依旧坚持练兵,到了“四之日”,也就是第二年二月。姬发将2000骑兵调走后,又给姬信安排了训练3000骑兵的任务。
等各地的骑兵们带着马匹抵达领地,王浩然却没有立刻训练,而是让骑兵们观看了一场牛耕。这时代的牛并不少,却没有牛耕。
这次王浩然下了血本,用最硬的木头做成了木犁的破土部件,外包了一层铜皮。有了双辕车的驾车索具,以此为基础改造出了牛耕的索具。
骑兵们看到王浩然指挥着农民赶着牛进入田地,青铜犁顺畅的破开泥土,以常人根本不可能达到的速度犁开还很坚硬的泥土,留下了深深的沟壑。
等犁出一片土地,农夫们下地,将处理过的种子种进松软的沟壑里。
骑兵们至少也是个“卒”,也就是大姓家的子弟。他们中不少人也要种地,而且种地使用的农具非常原始。木制或者石制的锄头,骨头做的挖浅坑的工具,骨制或者石制的收割庄稼的小镰刀。
虽然青铜在这时代昂贵,还是身份的象征。但是青铜“犁”的效率依旧让一众“卒”们惊叹连连。
姬信封地里面的“井田”并不大,原本需要十几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三天不到就干完了。姬信继续带领骑兵训练,同时将开垦用的犁,牛,索具,以及负责赶牛的农夫一并送去镐京。
也在此时,商王子受以及商国大祭司子秀,两人各赶着一头拉着铁犁的牛,在内服的土地上开始犁地。
在他们身后高处,画着镰刀图腾的旗帜高高飘扬。这是农邑的旗帜,那些“四方之多罪逋逃”,并非都是出色人才,很多只是普通的家族。
商王子受接纳了他们之后,就在内服的土地上建起了农邑。如果用21世纪的名词,就是“大农场”。
商朝采取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在10年前,冶铁术还没真正完成之前,商国的农耕水平甚至不如周国。落后的生产力导致内服土地根本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开发。
等冶铁技术开发完毕,牛拉铁犁的农耕技术先在子秀的封地上开始使用。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三花娘娘子秀每年都会亲自开犁。
开犁的时候,子秀身穿与普通农妇相同的破衣烂衫,要干满半天农活。
农夫们见到三花娘娘并没有穿着华丽高贵的服装,而是与自己相同的穿着,也是挥汗如雨地干活。这才相信了全新的农具并不需要贵人加持,普通人也可以正常使用。这才放下了心,开始学习使用牛耕。
子秀的领地是200里(周长)。因为她是女人,领地上的人口比同等规模的领地少很多。子秀将那些“四方之多罪逋逃”中的普通人组织成“农邑”,教给他们耕种方法。采用了对每一亩土地都征收粮食作物的制度,而不是传统井田中,“公地”产出的粮食归领主的制度。
领地上10万男女壮劳力,以及从陈媛媛那里获得的组织制度,让子秀好不容易获得了养3000骑兵的资源。
子秀一直是商王子受的政治盟友,子受观察两年后,开始在直属于商王的内服土地上推行同样的制度。姑侄两人协同一致,在那些旧贵人抵抗改革的局面下,依旧千辛万苦地打造出了12旅的精锐。
商王子受与大祭司子秀在前面干,包括亚长蛮廉,近臣尤浑与费仲等官员都各自操纵牛耕。等这些大人物们走在了前面,农邑的农夫们才开始驱赶着自家的牛开始耕地。
大商近服所处的平原上,铁犁切开地面,散发出泥土的清香。与周国密密麻麻的农夫相比,大商的农夫们明显稀疏得多。而耕耘的土地面积则要广阔得多。
不仅有牛在耕地,战马在此时也被用在了耕地上。亚长蛮廉被称为“善走”,就是善于驾驶战车。蛮廉擅长的不仅仅是驾车,他还非常擅长相马,养马。宝贵的马匹被用在耕种上,让这些平日里热爱奔跑的马匹很不习惯。不时有马匹通过停下脚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蛮廉有些心疼,却没有因此放弃。这位在另一个时空中,秦国与赵国的先祖,此时有着全新的认知,“耕战一体”。
马匹虽然很不高兴,但是它们的努力,给它们带来了更多的精饲料。在吃豆子的时候,马匹是真的很开心呢。
料峭的春寒中,商国正在为今年的耕种努力。在耕种结束后,蛮廉会给马匹们养养膘。让这些马匹尽快恢复战马的状态,参与对周国的讨伐。
蛮廉相信,今年一定可以获得非常大的胜利。
犁完了几块地,蛮廉停下脚步,准备歇息一阵。就见费仲已经迈着小碎步,跑到同样犁完了几块地,正坐在马扎上休息的商王子受身边,低声说起了什么。
蛮廉很不待见费仲,这家伙最擅长的就是说出商王子受喜欢听的话。如果只是这样倒也罢了,费仲最擅长的是算计。譬如,种地的产量各不相同,费仲就会说出一个比较高的平均产量,并且按照这个产量收税。
因为能够收取更高的粮食,商王子受当然很高兴。但是耕地的那些人都是各个首领的族人部众,大家可就很不高兴!
好多人在蛮廉面前说过要杀了费仲的话。
蛮廉当然不会杀了费仲,但是没有商王子受护着费仲的话,蛮廉早就要让费仲好看。
虽然不知道费仲在说什么,蛮廉已经本能地认为费仲说的肯定不是什么好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