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5章 汉王的诱惑
按照计划,刘秀逐步清理了江南的大地主,重新绑定了新的利益集团,这样后方稳定了,也就可以全力出击了。
作为大帅,必须打击大地主,扶持工商业,这些人会赚钱,还不和老百姓挣地,当然要依靠,当然军屯还是要做的。
至于怎么做汉王,不用太费心,有模板可以抄袭,就按照三国演义的刘关张这个套路来,只不过不用搞出来诸葛亮。
军队的实力,需要时间训练,同时还需要战争成长,这都是急不来的,刘秀也没有想着一步到位。
在未来的组织管理中,刘秀作为中心,不会处理具体事物,他会委托参谋部作为咨询中心出主意,执行的就是文官和武官。
作为汉王,刘秀到底有什么权力?是以前人们常说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么?还是时下流行的另一种说法,只是普通的统帅?
这期就讲一下刘秀的定义,此时的刘秀军已经整编,分为外军和中军,当然是刘秀直接负责,主要的力量就是江北扬州军团和江南的所有力量。
在刘秀军这里,首先要讲清楚什么是中军、外军。中军就是光复军校学生组成,光复会为核心的部队,属于野战军。
中军、外军从制度上加以区别,是在汉末三国这个乱世中逐渐演变、形成的,东汉时是没有这个说法的。
东汉的军队,可以简单地分为中央军和州郡兵。中央军是指归中央指挥的军队,大概有可以细分成,第一种,屯驻在雒阳城内的。
就是常说的禁军,“禁兵”这个称呼正是从东汉开始出现的,包括虎贲羽林、卫士、北军五校、执金吾领兵、城门校尉领兵,都是中央军。
雒阳城内这些中央军,除了宿卫皇帝、拱卫京师外,还有外出征伐的任务。这个史料上有很多记载。
雒阳城内的中央军,一般都是羽林、五校外出征伐。东汉初期有段时间虎贲改称“期门”,有过出征的记录,重新改回“虎贲”后,就再不外出了,专心给皇帝当安保。
外军就是郡县军,负责防御地方的部队,这些都是属于地方的,在刘秀这里,其实外军就是新兵,武将可以有部分指挥权利的。
在过去信息爆炸的时代,刘秀接受的信息太多了,他必须做出选择。他选择复制汉军的部分制度,选择一部分,改进一部分。
即使可以选择,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聪明,反而变得更加愚蠢了。因为大部分新闻都是假的,是没有价值的信息,不过是用来填满你的空闲时间。
新闻、八卦、娱乐这些,让刘秀来说,这都是一点意义没有,三分钟换8个表情,让人愤怒、同情、惊讶、让情绪被消耗,让注意力被吞噬。
别以为了解了很多的信息,但其实刘秀知道,都是皮毛,什么都没有学到。反而在一日复一日中,浪费最宝贵的财富,时间和注意力。
就像普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流行价值观,其实都是毒害人的。之前刘秀就在文章中说过,最先提出一夫一妻制的,却娶了六位妻妾。
所以刘秀说大部分人都是虚伪的,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都他们都是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
所以想抓住一个事情的本质,刘秀知道,应该去看看是做了什么,而不是看说了什么。
刘秀问了太湖屯田,当地的一个农民,可不可以把经验分享一下?
农户说,校尉让种大米,就跟着做。生存之道,靠的是听话。
所以老百姓为什么勤劳一生,却活在底层,不要去跟同层次的人打交道。
如果刘秀只喜欢跟别的军阀打交道,是不可能发家致富的。他只有跟比他认知高的人打交道,他才可能发家致富。
为什么刘秀懂得这么多,却不急扩张,稳定的核心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军队不够强大,打不过清军。
江南文人很团结,学了太多没有用的知识,因为喜欢的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
老百姓沉迷在这些海量的垃圾信息中,无法自拔,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失去了批判能力,失去了看清这个世界真相的能力。
这正是地主阶级愿意看到的,让老百姓永远突破不了所在的阶层。让他们每天很辛苦,但什么也没有进步。
穷人过得很苦,但是地主们认为这样很好,穷人的认知,配得上他们的苦难。
穿越千年,刘秀已经适应了明末,作为汉王,他在太湖,就为这一口不一样的香浓,他在喝茶看书。
在繁华喧嚣的江南,时光的齿轮似乎从未停止转动。刘秀没想到,穿越千年岁月,踏入了这个世界,却依然有如此好喝的茶水。
当然还有微服私访,几十个人陪同,刘秀漫步街头,目光被一家弥漫着奇异香气的酒馆吸引。
店内已经清场,他信步而入,店内柔和的光、与那萦绕鼻尖的醇厚香气,让他心生好奇。
他在大厅落座,点了一杯茶水。当茶水端上桌,那液体在杯中微微荡漾,表面细腻如云朵般轻盈,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
没有什么不同,刘秀微微皱眉,凑近轻嗅,那混合着苦涩与芬芳的气息,与他熟悉的龙井截然不同。
既然来了,他轻轻端起杯子,浅抿一口。苦涩瞬间在舌尖散开,他不禁微微一怔,这味道与大相径庭。
然而,紧接着,一丝回甘悄然浮现,伴随着浓郁的香气,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刘秀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仿佛在这小小的一杯茶水中,发现了新的天地。
此时,远处的学校,正在诵读他的诗词,熟悉的诗句回荡在空气中。刘秀的思绪被拉回往昔,那些日子一一浮现。
于是,他想起穿越前,在月下独酌,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想起与友人开怀畅饮,酒入豪肠的豪迈。
手中的茶水渐渐冷却,刘秀陷入沉思。他意识到,这茶水在苦涩与回甘中,似乎能让他的思绪更加澄澈,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他起身走到店中央,向掌柜的要来纸笔。略一思索,挥笔写下:“茶水香浓韵万千,苦涩回甘意绵。”
写完,刘秀放下笔,微笑着环顾四周。他知道,虽然时空变换,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