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9章 政治原因
刘禅此前进行人生模拟的时候,只知道马谡大败于街亭,并不知晓汉军具体兵力。
考虑若没有自己的干预,丞相初次北伐总兵力也才六万。
除去在箕谷诱敌的数千兵马,以及镇守汉中的兵马,丞相手中真正能用之兵不过五万余。
这也是为什么,刘禅当初在沙盘推演的时候,只给街亭安排了八千汉军。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丞相在只有五万兵马的情况下,居然分出一万五千人让马谡统领,可见丞相对于马谡的器重。
再除去高翔手中的数千兵马,丞相手中之兵只有三万左右。
这点兵马,既要对付郭淮麾下的两万人,又要分兵夺取各县,兵力必然捉襟见肘。
“我知道丞相北伐很艰难,却没想到居然难到了这种程度!”
“也难怪街亭大败以后,相父不得不放弃大好的局面,选择撤退汉中。”
刘禅心中酸楚之余,也不免有些欣慰。
如今在自己的干涉下,提前夺了李严兵权,让丞相多了两万北伐之兵。
“想必多了这两万兵马,相父此番北伐必然会轻松许多。”
【诸葛亮让你领兵充当先锋,引得其余诸将不满,不少人私下议论,言诸葛亮不用能征善战的老臣,反而任人唯亲。他们认为你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领兵。】
【你心中羞恼,非常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打一个漂漂亮亮的大胜仗,让所有人都闭上嘴巴。你可以容忍别人背后说自己,却不能容忍有人诋毁丞相。】
看到这里,刘禅对于马谡的好感增加了一些。无论如何,至少马谡是真心拥护丞相。
【你率领一万五千人过段谷,只派少量兵马留守略阳,并未屯兵于此,反而亲率主力前往魏军进入陇右的咽喉要道街亭。】
【被动防守,并不能彰显你的才能,唯有主动进攻,方可让那些人闭上嘴巴。】
【你并非意气用事,而是知晓在丢失了荆州大本营以后,荆州系的实力会越来越弱。如果你不能扛起荆州派系的大旗,掌握兵权,等到丞相百年以后,或许再无人愿意北伐中原,匡扶汉室。】
【你知道,按照历史经验来看,进取开拓者往往是外来势力。困守一方者,多为本地大族。】
【荆州的丢失,让丞相不得不大肆启用益州籍贯的官吏,只是这些益州世家之人,未必会与丞相同心协力。】
看到这里,刘禅不由眼神微凝。
“马谡当时考虑的这么深远吗?”
现在的情况,对于荆州派系并不算有利。
夷陵之败,几乎葬送了荆州派系的壮年一代,只剩下尚未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诸葛亮不遗余力栽培诸葛乔、赖厷、杨颙、马谡等荆州籍贯的年轻人,以及关兴、张苞这些将二代,正是为了以后不至于让益州派系独揽朝政。
这也是为什么,杨颙、赖厷先后病逝以后,诸葛亮会那么悲痛了。
二人之死,不仅让季汉痛失贤才,也让诸葛亮培养荆州下一代的计划落空。
杨颙最开始作为丞相府主薄,仅此一条,就能看出丞相对于杨颙的期待。
须知,就连赖厷这位荆州二号人物之子,都只是西曹令史。
如果说西曹令史算诸葛亮的秘书,那么丞相府主薄就相当于秘书长,二者之间孰重孰轻,一眼便知。
他们作为荆州派系年轻一代的翘楚,英年早逝对于丞相的打击简直无可估量。
当诸葛乔、关兴、张苞也都不幸早夭,马谡更是被诸葛亮亲自下令斩杀以后,没有人知道丞相心中当时究竟有多么绝望。
从那个时候起,荆州派系年轻一代能够扛起大旗只剩蒋琬、费祎,二人若不在了,荆州派系也就没了。
彼时,掌权的益州派系,只会推行地方保守主义,让季汉朝廷慢性死亡。
一旦魏军大举来犯,最先投降的也必然是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当刘禅派人询问诸葛亮百年以后谁可接任时,诸葛亮只提到了蒋琬、费祎,就再不言语了。
刘禅现在逐渐开了窍,对于很多复杂的政治斗争,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在此之前,刘禅还暗怪马谡刚愎自用,违背丞相命令在街亭与魏军交战。
那么当他得知马谡的初衷,是为了让荆州派系后继有人,让丞相不被人诟病才这么做以后,反而有些理解马谡的所作所为。
只是事情究竟有没有马谡认为的那么严重,刘禅尚且不好确定,需要找时间询问丞相。
或许有人觉得,若仅仅是为了北伐,除了马谡以外,诸葛亮也并非无人可用。
比如东州派系的领袖吴懿,不仅沉稳老练,算起来还是皇亲国戚。
东州派系作为外来者,进取心自然也毋庸置疑。
这就牵扯到了更深层次的政治斗争。
荆州派系本就与东州派系矛盾很深,诸葛亮当初还借给刘禅生母追谥,极大打压了吴懿这个外戚的势力。
并非诸葛亮权利欲望太重,而是小小的季汉经不起折腾,诸葛亮只有大权独揽,才有匡扶汉室的希望。
一旦再让东州派系壮大起来,成为掣肘诸葛亮的力量,季汉早晚必亡于内耗。
在诸葛亮看来,此番让马谡守住略阳,算是白送的一份大功,足以让马谡从此在军中立足。
若这份功劳让吴懿拿去,本就身为外戚又是东州派系领袖的吴懿,必然因此实力大涨,这种情况诸葛亮并不愿意看到。
至于魏延,看似属于荆州派系,实际上却较为独立,属于孤狼。
刘备当初力排众议,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也未尝没有在各方派系之外,搭建一个独立军事集团的因素。
魏延有能力,却因为非士族出身的缘故,很难融入荆州的士族集团,反而因为性格孤傲的缘故,到处受到排挤。
他不仅被荆州士族排挤,甚至以谯周为代表的益州士族也恶其狂傲。
魏延虽是先帝提拔,却长时间镇守汉中,以致缺乏与皇宫的联系纽带,也无法得到刘禅的信任。
这种人可用,却不可让其功高震主,否则非但诸葛亮难制,就连刘禅的命令对方都未必会听。
诸葛亮正是因为看透了魏延,才会用其力而疑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