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1851,华工再造大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约翰来了(求追读)

十一月的末尾又下起了雨,冷风裹着水滴敲打窗户,让刚起床的李桓有些莫名的烦躁。

从复华公司挂牌到现在又过去了一个半月,工人的数量每日都在增长,帐篷像是雨后的蘑菇,一朵接一朵地冒了出来。

就连砖窑里做苦工的前打手,也有二三十个了。

甚至在苗毅的带领下,用废弃的砖坯和碎石,搭起了两个歪歪扭扭的土房子。

洗了把脸,李桓穿好衣服打着伞走出房间。

扩增到六十人的保卫队喊着口号跑过,虽然眼神不停地瞟过来,但没有各自队长的命令,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打招呼。

经过一个月严酷的训练,这些年轻人强壮了不多,也被晒黑了不少,由内到外散发着坚毅的气质。

等他们跑过去,李桓掀开食堂的门帘走了进去,一眼就看见坐在角落里吃早饭的桑景福和艾琳娜。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的关系亲近了不少,至少桑景福不会像躲洪水猛兽一样躲着艾琳娜了。

“头,这边。”

艾琳娜挥着手喊道。

和华工朝夕相处,她的汉语越来越流利,就是不知道被谁拐带的,有一股浓郁的粤东口音。

李桓到食堂窗口端了几个包子,坐到两人旁边,随口问道:“景福哥,安保部建得怎么样了?”

越来越寡言少语的桑景福摇了摇头。

他根本不知道这个部门该怎么搞,一个多月下来也只招了十七八个人。

李桓能理解桑景福的难处。

哪怕是提出安保部的自己,也只是从影视剧和小说里道听途说而已,能给桑景福的建议十分有限。

不过他也不着急,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部门的存在都只是为了防止苯胺紫配方泄露。

随便聊了两句,李桓就去了工地。

在苯胺紫车间的旁边,一座新的车间已经架起了轮廓。

接近七百个工人和三十几个,完全是两种情况,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都去建宿舍。

李桓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日,翻了不知道多少遍文明商店,把手头的认同值花了个一干二净,才弄出来一个不怎么完善的计划。

受限于原料,苯胺紫的产能已经到了瓶颈,想要再提高就得自己解决原料。

他打算建一个炼焦车间,自己生产焦油,而作为主产物的焦炭,正好可以拿来炼铁。

就连炼铁的原料也有现成的。

合成苯胺紫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三氧化二铁。

按照李桓的计划,等炼焦车间完工,旁边还会建起一个制酸车间,通过现在流行的铅室法合成硫酸和硝酸。

以他浅薄的化学知识,这两种酸的用处不止合成苯胺紫,还是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比如,硝化棉和硝化甘油。

雨下的稍微大了些,落在袖子上顿时洇湿一片,工人们的热情仿佛炉火,炙烤着泥泞的土地。

还未凉透的灰砖直接拉到地基上,转瞬间就成了坚实的墙壁。

王诚打着雨伞走了过来,连续好几天的阴雨,使得还未彻底痊愈的身体有些佝偻。

“东家。”

他的脸上带着笑容:“成衣公司把样品送来了。”

李桓眼睛一亮:“走,去看看。”

两人回到王诚的宿舍,进门就看见两套挂在木杆上的衣服。

右手旁的没什么特别,就是很常见的夹克和长裤,用的料子也是普通的深灰色帆布。

唯一比较显眼的,就只有上面用黄线绣的字。

复华公司。

李桓手指捻过龙飞凤舞的汉字,又看向左手旁的衣服。

这套衣服也是夹克和长裤,只不过版型上要比第一套好看一些,裤脚缝了几个扣带,系在一起正好能塞进配套的牛皮作战靴里。

与右边的衣服一样,这套衣服也绣了复华公司的名字,同时在衣服右袖添了一个绣有铁铲的盾形臂章。

端详了一会儿,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吩咐道:“工装先订两千套,保卫队的制服,也订个两百套吧。”

“东家,有点多了吧?”

王诚有些心疼。

工装还好说,一套下来不过两美元,其中两行汉字就占了五十美分。

但保卫队的制服就要贵得多了,不算五美元一双的作战靴,单是衣服就得三美元一件。

“每个保卫队员两套,脏了也有换洗的,军……制服脏了也不好看。”

李桓险些说漏嘴。

这个时代的军装还很原始,不提清朝还停留冷兵器时代的棉甲,就是全面换装步枪的英吉利、花旗国,依旧倔强地保留中世纪豢养骑士的风格。

除了身为设计者的李桓,谁都不知道,这是花旗国二战时的军装。

其实他也想过德意志军装,只是过于烦琐的设计,以及装饰性大于实用性的理念,并不符合现在的情况。

见李桓心意已决,王诚便也没再说什么。

签了订货合同,李桓拿了样品制服,找到正在训练的赵阿福。

在肃立在雨中的保卫队面前换上,赵阿福立即收获了无数羡慕的目光。

相比穿得乱七八糟的工人,之前统一换过牛仔裤和衬衫的保卫队已经很满足了。

但在看见这套简洁、有力的制服,依旧破天荒地在队列训练中小声耳语起来。

赵阿福正挺胸抬头给李桓当模特,听见队列里传来的嗡嗡声气得够呛,大声骂道:“再给我站一个小时。”

保卫队员顿时不敢再说话,挺胸抬头站直了身子。

李桓笑了笑,没再打扰保卫队训练,转身去找桑景福。

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桑景福将安保部设在了一间普普通通的宿舍里。

“头。”

没等李桓敲门,就有一个青年打开了门,恭敬地打着招呼。

李桓看了他一眼,然后又看了一眼。

他感觉自己的脑袋好像出了什么问题,看了两眼都没记住青年长什么样子。

李桓压下奇怪的想法,问道:“桑部长在吗?”

“桑部长出去了。”

青年依旧恭敬,微微颔首,半张脸缩在阴影里。

“那你们忙吧。”

李桓顺着门缝瞟了里面一眼,发现里面几个同样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青年,正围着一张桌子,抓耳挠腮的不知道在讨论着什么。

门缓慢关上,他回过身就看见桑景福打着伞走过来。

“景福哥,上回和你说的……”

李桓话说到一半,桑景福开口打断:“头,约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