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1851,华工再造大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开疆拓土

拉上窗帘的宿舍里,复华公司的高层陆续到齐。

日夜与保卫队员一起训练的赵阿福挺直腰背,犹如一尊雕像摆在椅子上,只有上扬的嘴角暴露出雀跃的心情。

桑景福缩在煤油灯的阴影里,连带着依偎在旁边的艾琳娜,也潜入了黑暗中。

鲜有歇脚时间的王诚半倚在扶手上,惬意地拿帽子扇风。

四月中旬的天气越来越热,他从制酸车间一路小跑过来,出了一身的汗。

只有已经彻底代入教书先生身份的杨福生,一脸茫然地看着灯罩中跃动的火苗,像是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狡兔尚有三窟,我想咱们也得做好准备。”

李桓从里面锁上房门,拉出椅子坐在圆桌旁。

赵阿福微微颔首,王诚嘬着牙点了点头,能看清表情里的三个人中,还是只有杨福生一脸的茫然。

李桓拿起扔在一旁的《加利福尼亚纪事报》,将今日刊登上去的“唐人街的伟大公司”,简短的翻译给杨福生听。

“这是要捧杀啊。”

杨福生眼睛逐渐瞪了起来。

作为这个房间里唯一在官场混过的,他对这些手段尤为敏感。

“这只是开胃菜,咱们现在就是一坨肥肉,谁都想摸两把。”

李桓摆了摆手,示意杨福生坐下:“公司的弱点不在舆论上,而在于缺少足够的基础,就像空中楼阁,扛不起风浪。”

“东家,您说的是粮食和原料吧?”

王诚搓了搓手。

“没错。”

李桓屈指敲了敲右手旁的账本。

四千多张嘴一日就要吃掉两吨面粉,一吨土豆,几百斤的肉类和配菜。

四座主车间和附属的小车间,也需要大量煤炭、铁矿、铜矿、硝石、硫磺等来维持运转。

但这些性命攸关的这些粮食和原料,却只能从白人的公司购买。

对舆论和法案产生路径依赖的普朗克,也许不会发现这一点,但是潜藏在暗处虎视眈眈的其他野兽,总有一日会发现。

只有智商不够的人,才会将命运寄托在敌人的智商。

“洋人能出售给咱们土地,但绝对不会让咱们买下矿场。”

杨福生摇了摇头,神色有些萧索。

可是在白人的地盘种粮食,和给他们送粮食有什么不同?

“就算他们让又如何?相信洋人会信守承诺,还不如信母猪会上树”

李桓一脸寒意。

王诚忍俊不禁,捂着嘴笑得肩膀直抖。

劳工部负责采买粮食、原料和生活用品,经常要和洋人打交道,对李桓的话感触最深。

什么狗屁的契约精神,就是强盗的擦腚纸。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合同便会严格要求对方遵守,对自己不利的契约则毫无心理负担的撕毁。

笑了一会儿,想到现在的问题,王诚又愁眉苦脸起来:“可是咱们上哪去弄土地和矿场?”

“这里。”

李桓示意桑景福将地图铺在桌子上,伸手指了下已经探明的土地更北面的位置。

“东家……”

杨福生疑惑地开口,还未说话就被李桓打断:“这个地方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土地肥沃易于垦荒,周围还有诸多可开采的矿物。”

“您……”

杨福生想问李桓是怎么知道的,但见其他人都没有说话,便将疑问咽了回去。

“东家,这里现在是谁的地盘?”

王诚皱着眉思考了一会儿,试探着问道。

李桓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介绍起情况:“大约六个月前,有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宣布这里是属于他们的领土,不过在此之前,这里属于一个忠诚于白人的印第安人部落。”

“等等,忠诚于白人的印第安部落?”

杨福生感觉自己脑袋有些转不过来。

在他的印象里,印第安人和白人水火不容,时常能听到印第安人攻击白人移民和据点的传闻。

“我也无法理解,但这就是事实。”

李桓耸了耸肩:“这支探险队已经在印第安人部落的帮助下站稳了脚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里在十年之内会发展成一个小镇。”

“他们没有那么长时间。”

桑景福忽然插话道。

杨福生正在思考李桓是怎么知道这些事,闻言转过身,怔怔地盯着隐于阴影中的面部轮廓。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猛地回身看向正在和王诚讲解大致地形的李桓,脑袋里像是有十几面鼓同时敲响,震得自己头晕目眩。

院试题目虽出自四书五经,但若想要考中,就不能只看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也要有所涉猎。

越是在现实遭遇不公,杨福生就越喜欢看史书。

桑景福轻飘飘的一句话,让他想到无数先贤们毕生追求的四个字——开疆拓土。

“杨先生,怎么了?”

王诚一脸疑惑,在杨福生眼前挥了挥手。

“我……没事。”

杨福生咽了口唾沫,挤出僵硬的笑容。

李桓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从三藩市到这里有三千里路,沿途要经过山脉、荒野、河流、沼泽,野兽横行盗匪猖獗,还有可能遭到土著和白人的袭击。”

“我愿意去。”

杨福生脱口而出。

说完自己都愣了一下。

“咱们还没奢侈到要让教书先生冒险的时候。”

李桓笑着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我的想法是由生产部、劳工部和保卫部抽调人手,组建一支先遣部队探路,等站稳脚跟再逐步增加人手建立城镇。”

“咱们可能没那么多人手。”

王诚估算了一下复华公司的员工。

四千多人看似很多,但超过一半都有固定岗位。

李桓把有经验的工人当成宝贝捧在手心,前期肯定不会送过去。

除去妇女、儿童,剩下的几百人,还要肩负起公司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

“回家小队邮信回来,说第一批同胞近日就会靠港。”

李桓屈指敲着桌子,略作思考道:“安排他们接替一些不需要过多经验的工作,这样就能将对公司更忠诚的老工人解放出来。”

“他们说有多少人来花旗国了吗?”

王诚有些期待地问道。

信是他从港口取回来交给李桓的,但一个字都没有看过。

“很多。”

李桓神色有些古怪。

信里没有说具体的数量,只提到第一批就有五艘渡轮。

为了将这些同胞送到花旗国,回家小队自作主张花掉了牺牲保卫队员的抚恤金,请求他在烈士家属抵达花旗国的时候补上。

王诚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宿舍忽然间陷入了沉默。

“他们会愿意去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赵阿福开口打破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