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4章 杨修投靠
“孙儿拜见祖父,恭贺祖父北征大捷。”曹轩大礼参拜道。
曹操微微抬手,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之色,笑道:“起来吧,无需多礼。”
“多谢祖父。”
待曹轩退下后,众臣也纷纷向前,对着曹操行礼恭贺道:“恭贺丞相北征大捷,丞相威武!”
曹操微微颔首,目光扫视着众人,待发现队伍中少了许多人后,面色不禁有些阴沉。
孔融、杨彪这些以汉臣自居的大臣,一个都不在。
曹操心中冷笑,他们的心思,他又如何不知。
曹轩看出了曹操的异样,连忙上前说道:“祖父,德祖闻知您北征凯旋,特意做了一赋,名为《北征赋》。”
“哈哈,本相早就听闻杨德祖文采过人,今日倒要好好瞧瞧。”曹操不禁大笑道。
而此时的杨修已经完全傻掉了,曹轩这家伙真是不为人子呢,自己哪有什么赋啊?
曹轩来到杨修身边,低声说道:“德祖,杨太尉等人的性命就靠你了,现在祖父已经动了真怒,若你不能让他消气,只怕你们杨氏以及那些与杨氏交好、以汉臣自居的大臣们都要大祸临头。”
杨修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微微点头道:“多谢世子出手相救。”
杨修平复了一下心情,缓缓踱步,然后突然停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
他突然想起父亲杨彪之前曾对他说过的话:“修儿,乱世之中,文人当以笔为剑,可剑要刺向何方,全在你一念之间。”
杨修猛然转身,拱手拜道:“修今闻丞相北征归来,心中激荡难平,特作《北征赋》一篇,以颂丞相威德。”
“速速读来。”
“维建安之十有二载兮,元戎振旅而南旋。
扫乌桓于白狼之野兮,靖烽烟于大漠之边。
战车辚辚以雷动兮,旌旗猎猎而云骞。
虎豹骑腾骧于朔土兮,金鼓震曜乎重渊。
忆往昔袁氏跋扈兮,据幽冀而称雄。
结乌桓以为羽翼兮,肆掳掠而逞凶。
民嗷嗷以失所兮,野累累而横尸。
丞相赫然震怒兮,整六师而誓师。
度卢龙以历险兮,越碣石而威夷。
探囊而取蹋顿兮,如鸷鸟之搏雏。
降余众以百万兮,若洪涛之卷枯。
于是班师回朝兮,万姓夹道而歌。
观今之域中兮,谁能与曹公争衡?
虽周武之牧野兮,亦不过如斯而已!”杨修广袖翻飞,朗声诵道。
听罢,曹操不禁抚须大笑道:“哈哈,不错,世人皆说杨德祖素有七步成诗之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只是你把本相比作周武王,可是有些不妥?”
“丞相恕罪,是修一时口不择言。”
“好了,此次也是难为你了,回去告诉尔父,你杨氏有你杨德祖,定会大兴。”
“修拜谢丞相。”杨修大礼拜道。
“轩儿,你虽说很少做诗赋,却该多向德祖学学这‘以笔为刃’的本事。”曹操笑着说道。
“孙儿谨遵祖父之命…”
有了这么一个小插曲,众人都感觉到了现场的气氛有些不对劲,荀攸轻抚须髯,目光在曹操与杨修之间游移,程昱攥紧衣袖,指节泛白;许褚的虎卫军甲胄相触,发出细碎的清响。
“邺城疫情刚过,不好设宴相祝,大家都先回去吧,明日来文昌殿相聚。”曹操挥了挥手道。
众人闻听此言,如蒙大赦…
回到曹府,曹操挥退左右,只把曹轩留了下来。
“你如何看待今日之事?”曹操喝了口茶缓缓问道。
曹轩垂首沉吟片刻,方才拱手回道:“孙儿以为,德祖此举虽有急智,却未免锋芒太露。”
“臭小子,少耍滑头,老夫问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杨修,老夫问的杨氏?”曹操笑骂道。
“也许是杨氏在找后路吧。”曹轩低声回道。
“哈哈,小子,若如此,那你也太小看杨氏了吧。
世人皆知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却不知弘农杨氏四世太尉。
所以说论优势累积最为深厚者,杨氏还要超过袁氏。
当年杨震拒金,留下“清白传家”的祖训,像这样一个家族,你想真的降伏其心很难,而杨修的投靠正是一个机会,你要好好把握啊。”曹操语重心长的说道。
“祖父,当初可是杨彪主动推荐他儿子过来的,若他真的心向汉室,又何必多此一举呢?”曹轩不解的问道。
“因为杨彪不仅是杨氏族长,他还是一位父亲。
你想想,杨彪一向与老夫不和,他的儿子又和你这位曹家世子不睦,那他们杨氏将来还有活路么?”曹操耐心的解释道。
“孙儿明白了。”
待杨修回到家,便直奔杨彪的书房而去。
“父亲,今日您为何不去迎接丞相?”劫后余生杨修忍不住质问道。
“曹操难为你了?”
“多亏世子从旁相助,儿子又写了一首好赋,这才勉强过关。”杨修颇为自得的回道。
杨彪拂袖转身,衣袍内却掉出来一封信笺,杨彪俯身欲拾,却被杨修抢先一步拿到手里。
杨修缓缓打开信笺,只见上面写着“汉室永昌”四个大字。
“父亲,这是谁给您的?”杨修的声音在微微发抖。
“逆子,速速拿来。”杨彪大怒道。
杨修瞥向身旁噼啪作响的火盆,忽然将信笺掷入烈焰。
杨彪大吃一惊,扑上去抢救,却被杨修死死拉住。
“你疯了?”杨彪嘶吼道。
“父亲,这封信就是一个祸害,要是留在家里,咱们全家都要随它陪葬啊。”杨修跪在地上低声劝道。
“混账,别忘了你姓杨,我们杨家世食汉禄…先祖伯起公拒金时,曾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今你却要毁了这份清白?”
“可是汉室已经是具只剩一口气的尸骸了,这样的朝廷我们保之何用?”
杨彪踉跄着后退半步,轻叹一声道:“儿啊,老夫当初之所以把你举荐给曹轩,就是不想连累你,此事你可否当做不知?”
杨修凝视着父亲那浑浊的双眼,然后从怀中掏出他所写的《北征赋》,拱手回道:“父亲,您怎么还不明白呢?曹家要的不是杨氏的命,是全天下士族的投名状。”
杨彪接过来,看罢,不禁勃然大怒道:“杨德祖,你写的不是赋文,而是汉室的墓志铭!”
说罢,杨彪便跌跌撞撞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