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乳房
乳房的结构,清·顾世澄《疡医大全》卷之二十《乳痈门主论》引胡公弼论曰“妇人乳有十二穰”。穰,即区域。十二穰,相当于乳房分为12个区域。与现代解剖学分为15~20个乳腺腺叶相近。乳房的发育禀于肾之先天之精,养于脾胃后天水谷精微,心所主血脉的滋养,肺的宣化输精,得肝气疏泄条达,冲任及诸经络传输,在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协调下,与女性生理同步。
乳房的发育,经历了胚胎期、幼儿期、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老年期。由于女性有经、带、胎、产、哺乳等各个不同生理时期,故女性乳房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生理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在系统解剖学里,乳房虽属于女性的生殖系统,但尴尬的是,每被置于不起眼的未论位置。而论及乳房疾病,却散见于外科著作,故乳房长期被置于妇科大门之外。
一、乳房与经络
乳房位于胸部,与手足十二经,冲、任二脉,阴维诸经都有直接或间接相连,故其周围经络纵横,腧穴密布,为诸经交会之所。
行于乳房外上经络:
手太阴肺经,从肺系横行出胸壁外上方;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一条支脉循行于胸,自胸胁出;手少阴心经,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足太阴脾经之大络,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足少阳胆经,自缺盆下胸中。
行于乳内侧经络:
足少阴肾经,其中一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手少阳三焦之脉,入缺盆,布膻中。
行于乳下部,过乳头经络:
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过乳头。故有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之说。
行于乳中(胸中)经络:
足阳明胃经,自缺盆下乳内廉,贯乳中,属胃络脾,故有道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任脉,循腹里,上关元,入胸中;冲脉,并足阳明挟脐上行,散行于胸中;阴维脉,与足太阴相合过胸中。
清·顾世澄《疡医大全·乳痈门主论》引冯鲁瞻曰:“妇人之乳,男子之肾,皆性命之根也。人之气血,周行无间,寅时始于手太阴肺经,出于云门穴,穴有乳上,丑时归于足厥阴肝经,入期门穴,穴在于乳下,出于上入于下,肺领气,肝藏血,乳正居于其间也。”经络上下出入,气血运行,均行于乳间,故称“乳房为宗经之所”。
二、乳房的功能
乳房的主要功能是泌乳和作为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以及参与性活动。
(一)泌乳
泌乳,包括了乳汁的化生与排乳。历代医家对乳汁的化生,各有所论。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妇人乳汁乃气血所化……盖乳汁资于冲任。”《傅青主女科》:“夫乳乃气血之所化……乳汁之化,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盖乳汁之化,全在气而不在血。”《女科经纶》:“妇人乳汁之所自出,属肺、肝二经气血之化也。”
综观各家之说可见,血是产生乳汁的物质基础,气是化生乳汁的动力。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冲为血海,任主诸阴,冲任二脉散于胸中达乳房,肝藏血,主疏泄,肝经穿乳房,过乳头,乳汁的分泌、调节,赖肝木之气条达。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气,肺经布于乳房,出入于乳房。总之,乳汁为气血所化,源于脾胃,资于冲任,调节于肝,宣化于肺。
(二)为女性第二性征及参与性活动
乳房的发育早于月经的来潮,可谓青春期萌动的信号,是出现最早的女性第二性征。丰满、对称的双乳,是女性健康美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性成熟期,乳房与生殖器官,伴随月经发生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后至月经来潮前,子宫由虚渐满,阴阳气血充实,子宫蓄经化经的同时,乳房胀满增大,因此,有时会有轻微疼痛,随着月经的排出,这些症状会逐渐缓解、消失,形成了乳房在月经周期中增生与复旧的周期性变化。在性活动中,乳房是除生殖器以外最敏感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