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病史采集
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在医学迅速发展、新的诊断技术不断出现、精密仪器和新的实验方法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病史通常是医生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完全有可能确诊,或者至少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
(一)病史包括的具体内容
1.一般项目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籍贯、住址、民族、职业、就诊或入院日期时间、采集病史时间、病史陈述与可靠程度等。
2.主诉
是指患者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主要症状或就诊的主要原因,包括1个或2~3个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发生及其经过的时间。记录时文字常简明扼要。
3.现病史
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全过程。包括起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治疗经过等。
4.既往史
是指既往的健康状况以及曾患疾病。尤其与现有疾病关联的,应详细询问。急性传染病、外伤、手术以及药物或食物的过敏史是其重要内容。
5.个人史
即生活史,包括患者的生活情况、出生地、曾居住过的地区及居住时间、生活习惯、有无特殊嗜好,以及劳动职业等。
6.月经、婚姻、生育史
女性患者应询问月经、婚姻、生育情况等。
7.家族史
了解直系亲属及近亲的健康状况。应特别注意有无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可能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Crohn疾病)。
(二)直肠和结肠病史采集有关的主要症状
1.出血
要注意便血的形式,如是卫生纸上染血还是在便盆中发现血;出血的颜色是淡红色、鲜红色、红褐色、黑色,或隐性出血;出血伴随的症状如大便的性状、疼痛、脱出、便频、腹泻、里急后重、血与大便是否相混等。通过其病史特点的采集,将对出血的原因有一个初步的确定,并可以指导选择进一步检查的方法。
2.疼痛
是肛肠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应注意疼痛出现的时间、部位、特点及其伴随的症状。一般肛门、直肠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疼痛常出现在发热之前;疼痛出现在腹部者要注意炎症、痉挛或梗阻所致的不同特点;疼痛出现在肛门及其周围者多见于血栓性外痔、嵌顿痔、肛裂、肛窦炎、肛周脓肿、肿瘤晚期对骶尾部组织的浸润等。
3.排便情况
大便与肛肠疾病的关系密切,也是问诊的重点之一。问诊内容包括排便的性状、次数、是否规律、通畅与否、与便血的关系及有无黏液脓血等。大便变细或变形,便意频繁,规律紊乱,夹有脓血等,应首先考虑肛门直肠的癌变;老年人突发便如粪汁、里急后重、便意频繁、肛门坠胀等,要考虑粪便嵌塞;排便规律改变,甚至腹泻者,要高度重视有无结、直肠的占位病变。
4.肛门和肛周肿物
要注意询问并检查、记录肛门和肛周肿物的生长时间、部位、色泽、质地、大小、原位还是脱出、可否复位、疼痛程度、有无波动、活动与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5.肛门分泌物
肛门的分泌物通常来自肛周皮肤、肛管或直肠,常污染内裤,可由先天性、病理性、医源性、老年性等原因所致,并伴有肛门周围的瘙痒或刺痛。患者常因肛门潮湿就诊。检查时要注意分析肛门潮湿伴随的症状如反复肿痛、瘘管、增生性肿物、肿物脱出、是否继发于其他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造成的肛门闭合不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