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药证解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知母

【基源探讨】

在现行版药典中,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我国安徽亳州与河北安国,多为栽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或除去外皮,干燥。前者习称“毛知母”,后者习称“光知母”。或趁鲜切成厚片,干燥。

盐知母

知母在《神农本草经》中以“蚳母”收录,被列为中品。之后皆以“知母”为正名。本品历代基源未发生明显变化。

【条文辑要】

最简方,可见于百合知母汤(第三):“百合病发汗后者”。

知母的最大应用剂量达到六两,涉及的方剂有三个,具体如下:

白虎汤(176):“伤寒,脉浮滑”。

白虎加人参汤(26):“大烦渴不解,脉洪大”。

白虎加桂枝汤(第四):“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

【病机辨析】

仲景使用知母的次数不多,归纳起来,知母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除烦热

白虎汤类方,不管是白虎汤,还是白虎加人参汤,或是白虎加桂枝汤,都有“身热”“汗出”“烦”的共同表现。这些症状都是由蕴结在人体内无形之热内扰而形成的。方中知母的使用量是比较大的,用到了六两。知母和石膏同用。

在百合知母汤里,知母和百合同用。这条条文没有描述此时患者可能出现的具体症状,但是我们从百合病总论中不难看出,百合病的特点就是“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说明这个百合病的临床表现,应该也是有心烦意乱的状态。知母为苦、甘、寒之品,既然能用知母,说明这时患者体内病邪的性质是热性的。

酸枣仁汤,其专为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而设。这个方剂中使用了知母二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类患者之所以会出现“不得眠”,是由于“虚烦”这个病理基础引发的。而这个虚烦,是相对于“实”烦而言的。因此,这些患者体内不会是食饮内结的痛而烦,也不会是痰热互结的痞而烦,更不会是热气窒塞于胸膈的窒而烦。此时的患者,当或有自汗,或有盗汗,同时心烦意乱,但不痛不痞,严重者可以影响到睡眠,查体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阳性体征,此时使用知母配酸枣仁是合适的。但是有很多临床医生治疗不寐病时,根本不辨寒热虚实,如果遇到的不是这种“虚”烦不眠,这时使用酸枣仁汤,当然不能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2.利水消肿

知母能利水。但首次提出“知母能利水”这一观点的,并不是张仲景,而是《神农本草经》。其“知母”条下就记载知母能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可惜的是,《神农本草经》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使用知母“下水”,历代文献亦未见拓展研究,此内容已经几乎不为人所知。

很多学者在讲解桂枝芍药知母汤中为何重用知母(四两)时,仍从知母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来阐述,其实是很难自圆其说的。此处如果从知母能“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来解释,就非常通顺了。但是,既然知母能“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那我们在仲景治疗水肿病的专论如《水气病脉证并治》里,却再也没有使用知母的例子,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些医生按上述理论在临床中投以大剂量知母治疗水肿,却发现并没有多大的临床效果。这些现象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我们再回头仔细分析一下历节病篇中“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水肿就不难发现,它和一般的水肿病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最鲜明的特点是有“脚肿如脱”的同时,还有“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也就是说,这个患者的水肿范围是局部的(脚肿),不是全身性的,下肢关节处有水肿(脚肿如脱),而身体其他部位却是消瘦的(身体魁羸),水肿还伴身体关节拘挛疼痛(诸肢节疼痛)。除水肿外,患者还有心烦、胸闷(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因此,这些表现貌似复杂繁琐,但找出此时的病机——外邪闭表,火郁水停,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钥匙。针对此病机,治疗上就必须三管齐下,散外邪(麻黄),开火郁(知母),利水湿(生姜、白术)。所以说,其实知母在其中并不是直接泻水,而是通过泻有余之郁火,在白术、生姜的配合下,使水湿从热而化,进而消水肿的。

此外我们必须注意到,仲景使用知母,不管是除烦热还是治疗水肿,从来没有单味药使用的记录,全书各方后加减中,也没有找到增减使用知母的记录。因此,我们可以如此推测,上述各条文中记录的临床疗效,其实是知母和其他药物共同作用后的结果,知母和其他药物合用后,能够增强这一味药的治疗效果。

因此,知母的真正作用机制,乃是消除郁结之火。所谓的知母能“除烦”“止渴”“利水”“止汗”等,都不过是实热之邪内蕴导致的不同临床表现而已。而且此类火热之邪郁结,三焦皆可发生,并不局限于下焦,但以下焦多见。若湿从热化,可以知母盐水炒泻下焦之虚火,除下焦之郁热。但其泻火之力较强,燥湿之力不足,所以后世医家常常配以盐炒黄柏相须为用,就是这个道理。

【应用探究】

知母的生长非常奇妙,它的个子在头两年能长到最为粗壮,第三年开始越长越小但质地变得硬而结实。它的有效成分含量(C19H18O11,C45H18O11),只有在三年左右才能勉强达到目前药典中的最低含量要求,而且它的生长对土壤、温度、光照要求比较高,所以知母家种品种(祁知母、亳知母)地区间差异很大,不合格品特别多,而野生资源又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这就是目前知母市场尴尬的局面。

传统观点认为知母必须去皮毛使用,所以有“知母好刨,就怕拔毛”“知母不净毛,吞下一把刀”的说法。验收时必须留意知母外皮、毛等下料的混入,此均算为杂质,不得入药使用,若超9%,建议退货。

仲景使用知母均为生品。知母酒炙始于唐代,借酒升散之性能引药上行;盐炙知母,借盐咸寒沉降之性能泻肾火。这两种炮制方法目前还在广泛使用。用于治咳之“蜜炙”“姜炙”知母,由于使用较少已经失传。

(张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