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案例分析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6岁,自觉乏力、易倦、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体力及耐力下降3个月余,面色苍白,毛发无光泽,有皮肤反复感染的经历。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白细胞及分类计数正常,红细胞相关检测结果异常,见表3-15。

表3-15 红细胞检测结果

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红细胞计数较正常略低,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都明显降低,符合低色素性贫血的特征,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降低,表明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高度怀疑缺铁性贫血。

2.铁代谢结果

见表3-16。

表3-16 铁代谢检测结果

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铁蛋白显著降低,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升高。本病例结果与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特点相符。

3.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较多中、晚幼红细胞,因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质少、边缘不整齐,出现了“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粒细胞系基本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

【诊断】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一类贫血的总称,缺铁性贫血是典型代表,除此以外,还包括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纯合子血红蛋白E、C病等。

【述评与总结】

外周血象是临床一项常用和可快速获得结果的检验项目。认真分析血常规报告单的信息有时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指示方向。如本案例中,从异常的血细胞相关参数结果可初步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较大,随后结合其他特异性检测项目即可明确诊断,或者根据缺铁性贫血直接进行诊断性治疗,也可达到诊治的目的。

(纪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