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基层管理
CPVT患儿在儿童心脏专科医院确诊后,也可回到基层医院继续治疗随访。在对已确诊的CPVT患儿管理中建议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关于治疗方面
目的是预防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1.基层医院对生活方式的管理及用药建议
(1)生活方式的改变:
①限制或避免竞技性体育运动;②限制或避免强烈活动;③避免精神紧张。
(2)药物治疗
1)β受体拮抗剂,是一线用药:
①用药指征:所有有症状的CPVT患儿都应使用β受体拮抗剂;致病基因突变携带者但无临床表现(隐匿性阳性突变患儿)可以应用β受体拮抗剂。
②首选药物 首选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拮抗剂,如纳多洛尔,其次是普萘洛尔或美托洛尔缓释片剂。纳多洛尔是一种长效β受体拮抗剂,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并已证实临床有效。
2)氟卡尼:
研究发现钠通道阻滞剂氟卡尼可抑制RyR2并减少肌质网自发性钙释放,氟卡尼并不作用于Na+通道,而是直接作用于CPVT的分子缺陷部位,从而达到治疗效应。在CASQ2突变模型和小部分临床试验中,氟卡尼也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是对于高危CPVT患儿,单一使用氟卡尼,心律失常并无改善,因此指南不推荐对高危CPVT患儿单一使用氟卡尼,建议与β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
2.CPVT患儿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需回到儿童心脏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1)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已确诊CPVT的患儿,接受了最佳药物治疗和左侧交感神经去除术(LCSD)(或不宜行LSCD),仍有心搏骤停、反复晕厥或双向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考虑植入ICD。植入ICD的同时,应开始β受体拮抗剂或β受体拮抗剂联合氟卡尼治疗。文献表明,在CPVT患儿中,ICD恰当电击只能够终止32%的室性心律失常,且ICD治疗仅对心室颤动有效,对双向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几乎无效。
(2)LCSD小队列研究显示:
LCSD在减少心律失常事件方面有明显作用,但长期效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射频消融:
难治性患儿发生双向室性期前收缩时可能会诱发心室颤动,射频消融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4)基因治疗:
Bongianino等人实现了用基因方法治疗RyR2基因上携带R4496C突变的CPVT小鼠模型,基因治疗成为未来治疗CPVT令人企盼的治疗方法。
(二)关于随访检测
对于已诊断为CPVT患儿要严密随访,进行合理的遗传咨询、生活方式管理及药物治疗指导。在基层医院随访时,建议每3~6个月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护系统等检查,询问并记录心律失常事件发生。一旦有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建议转回心脏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运动负荷试验是否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可以作为评估β受体拮抗剂的疗效及调整药物剂量的手段。因此,在口服β受体拮抗剂的同时,应定期行运动负荷试验,需转回儿童心脏专科医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