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保育手术治疗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年轻育龄女性宫颈癌患者发病和死亡状况

全球宫颈癌发病呈现不断年轻化趋势,一方面是全球宫颈癌筛查的不断扩大使得早期宫颈癌的确诊比例升高;另一方面,宫颈癌发病具备年轻化的特征,现代社会生育年龄推迟,在宫颈癌患者尤其是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中,未生育的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全球45岁以下女性中,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最常见恶性肿瘤。在所有宫颈癌新发病例中,1/3为45岁以下患者。宫颈癌平均发病年龄下降,接近40%的患者在确诊时仅生育一胎或尚未生育。近期也有资料显示,部分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年轻育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此,宫颈癌患者中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的需求越来越多。

一、发病和死亡特征

相比其他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全球宫颈癌发病具有年轻化的特征。据IARC估计,2020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中,45岁以下有178 036人,占所有宫颈癌新发病例的29.5%,标化发病率为5.6/10万,继乳腺癌之后,位居全球45岁以下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二位。

随着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年轻女性的占比不断增加及现代社会生育年龄的推迟,宫颈癌新发患者中未生育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2020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中15~44岁女性患者有177 944名,占2020年所有新发宫颈癌的29.4%,发病粗率为10.6/10万,标化发病率为9.7/10万,15~44岁女性累积发病风险为0.3%。

各大洲15~44岁女性宫颈癌患者在所有女性宫颈癌患者中的占比差异较大(表2-8),大洋洲15~44岁女性宫颈癌患者占比最高,占了所有大洋洲女性宫颈癌患者的46.1%,亚洲占比最低(26.5%)。

表2-8 各大洲15~44岁宫颈癌发病人数在所有宫颈癌发病人数中的比例

15~44岁宫颈癌发病率也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非洲发病率最高,北美洲最低,非洲15~44岁宫颈癌标化发病率为14.6/10万,是北美洲地区的2倍,北美标化发病率为7.3/10万。不同资源水平的国家年轻育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有较大差异。资源极丰富的国家/地区以及国家资源最贫乏的地区,育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比中等资源国家更高,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极高资源国家(HDI≥0.8)育龄妇女宫颈癌标化发病率为10.2/10万,低资源国家(HDI<0.5)标化发病率为14.9/10万。

我国年轻女性宫颈癌发病负担严重。按照GLOBOCAN估计,我国2020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中15~44岁女性患者有32 302名,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发病粗率为11.3/10万,标化发病率为9.1/10万,15~44岁女性累积发病风险为0.3%。

2020年全球因宫颈癌死亡患者中,15~44岁患者占16.7%。所有因宫颈癌死亡的患者中,80.9%来自亚洲和非洲国家;各大洲15~44岁宫颈癌死亡在所有宫颈癌死亡中的占比存在较大差异(表2-9),大洋洲死亡总量和该年龄段死亡数量都最少,但该年龄段占比最高,为28.8%,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占比较低。

表2-9 各大洲15~44岁宫颈癌死亡人数在所有宫颈癌死亡人数中比例

从死亡率全球分布看,非洲地区15~44岁宫颈癌死亡率最高,标化死亡率达6.5/10万,累积死亡风险为0.2%;其次为拉丁美洲,标化死亡率为4.1/10万,累积死亡风险为0.1/10万,北美死亡率最低(1.2/10万)。

不同国家年轻育龄女性患者因宫颈癌死亡也各有差异,与国家收入成反比,国家收入越高的国家,15~44岁患者宫颈癌死亡率越低。按照GLOBOCAN全球估计,高收入国家宫颈癌标化死亡率为1.3/10万,低收入国家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的5倍(7.3/10万)。与国家资源丰富水平成正比,低资源国家宫颈癌标化死亡率为7.1/10万,是极高资源国家宫颈癌死亡的4倍。

我国年轻宫颈癌患者死亡负担严重。按照GLOBOCAN 2020估计,我国2020年15~44岁因宫颈癌死亡的患者有5 541人,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死亡粗率为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10万,累积发病风险为0.1%。

二、发病和死亡趋势

近50年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15~44岁宫颈癌发病率都呈下降趋势(图2-12)。但由于全球人口激增,以及暴露于宫颈癌危险因素的女性数量增多,每年新增15~44岁宫颈癌的绝对病例数仍在不断增长。

图2-12 部分国家15~44岁宫颈癌发病率年龄趋势图

[数据来源:CI5(IARC)]

北欧的大部分国家(如丹麦、芬兰、挪威等)和大部分北美洲国家以及大洋洲国家,15~44岁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在2000年之前下降幅度较大,而在2000年之后的一段时期发病率变化幅度较平稳,部分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在2000年之后还出现年轻病例的小幅增长趋势;其他欧洲国家年轻患者宫颈癌发病率都较稳定,东欧国家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稳定在(5~20)/10万,奥地利、法国等中欧国家,总体发病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持续稳定在10/10万以下;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中年轻育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非洲一些国家如乌干达、津巴布韦等,年轻宫颈癌发病率稳定在高水平(图2-13A)。

除了非洲国家,全球15~44岁患者宫颈癌死亡趋势和发病趋势较一致,大多数欧洲国家、南美国家、北美和大洋洲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中国和日本)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图2-13B)。20世纪70年代,全球大部分国家年轻患者的死亡率都在6/10万以上,之后出现大幅下降,到2000年左右,大部分国家该年龄段患者标化死亡率维持在2/10万左右的低水平。部分东欧国家(俄罗斯、保加利亚等)2000年后死亡率维持在4/10万左右,并出现小幅上升趋势;部分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在2000年之后宫颈癌年轻患者的死亡率维持在1/10万的低水平。大部分非洲国家中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死亡率仍呈不断上升趋势。

图2-13 全球部分国家15~44岁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

A.全球部分国家15~44岁宫颈癌发病率变化趋势(1960—2012年);B.全球部分国家15~44岁宫颈癌死亡率率变化趋势(1971—2017年)。

[数据来源:CI5(IARC)]

全球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的地区差异显著,发达国家宫颈癌发病和死亡均控制在较低水平,而年轻宫颈癌患者发病率近期有所上升;全球大部分病例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年轻患者的比例有所增加,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特征。年轻宫颈癌患者对于生存质量及生理功能有更高的要求,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式对于年轻宫颈癌患者产生的影响更大。对于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不仅要以手术彻底、肿瘤不复发转移、提高预后、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还需要最大程度地提高生存质量、保留女性生理功能,育龄女性保留生育功能,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