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仝小林院士序
糖尿病,以其典型之“三多一少”症状,从西方引入中国起,即被归属到中医学“消渴”之范畴。中医自论治消渴,有几千年之历史、丰富之积淀,按消渴论治糖尿病一百多年矣,然降糖之效果,因人而异。何也?病之古今异轨,治之胶柱鼓瑟使然。糖尿病从前期至发病期、并发症期全过程,消渴只是其中某一部分人群、某一个阶段病症而已。以一病之广阔时空,对应古时所见一证之狭窄逼仄,势必削足适履,步履艰难。故中医研究现代医学之疾病,不可简单地将“病”与“证”对接,而是必须从临床实际出发,遵照中医思维,重新分类、分期、分证,再借鉴经方、名方,找出既可针对证候(状态),又能针对靶标的有效治疗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杨叔禹教授是我国糖尿病领域之大家也,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集数十年临床之功力,对屡治罔效的糖尿病临床症状,如疲乏无力、头晕目眩、多汗虚劳、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肢体麻痛、大便秘结、腹泻等,逐一攻坚,多有斩获,充分发挥了中医治疗“症靶”之优势。不仅如此,杨叔禹教授团队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及一系列现代医学难解之临床症状,研制的“平堂系列胶囊”“疏泄系列方药”等院内制剂,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病痛困扰。
杨叔禹教授与时俱进,创新了“糖尿病三师共管”的新型诊疗模式,由内分泌专科医师、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成团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从医院到社区一体化的、全程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与专科医师,杨叔禹教授和他的团队,集萃近年研究成果,临床上经年积攒之经验编为此书,力求内容详尽,重视证据。愿此书付梓,成为医师之肘后,患者之福祉。
中国中医科学院
仝小林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