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01年,借鉴申文江、王俊杰教授引进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技术,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开创性地将此项技术应用于治疗胸部肿瘤并获得成功。通过二十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影像学引导下胸部肿瘤粒子植入治疗的技术流程、临床规范、剂量研究包括术中优化和术后质量验证,以及体位固定、导航技术、模板应用、肋骨钻孔、植入器械等多项原创技术和理论,并在国内得到大力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微创治疗体系。

2007年,在以申文江教授为首的我国著名放射性肿瘤专家的鼎力支持下,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首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专著。2012年、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相继出版了《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及《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2版)》。这三部书获得了业内同仁们的广泛认可,作为放射性粒子治疗专业的入门和参考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自2017年至今,时间又走过了六个年头。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取消了放射性粒子植入隶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的限制,将此项技术的审批权下放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健康委员会,适当降低了准入门槛,同时加强了事后监管。此后,近五年来全国各地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数量激增,我国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也进入到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有关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国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也由学习国外,转变为原创于中国、领先于国际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继而吸引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的医务人员来中国学习。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胸部肿瘤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治疗操作流程获得了越来越多专家的认可,众多医生按照这一流程进行操作,使粒子植入的操作过程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标准性技术操作可复制,质量可验证。②有关胸部肿瘤粒子治疗的基础理论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有关剂量学的研究与动态观察更加深入。③一批新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器械相继研制成功。④各种更新颖的、行之有效的靶向、免疫与放射性粒子的联合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⑤对于CT引导模板辅助肺部小、微结节的穿刺活检技术有了创新性突破,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出了突出贡献,使肺癌诊断关口大大前移,提高了肺癌的治愈水平。⑥各单病种多中心协作组成立及数据库建立。⑦针对各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心型肺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肺癌术后复发、肺转移瘤、肺上沟瘤、肺癌脊柱转移治疗等方面陆续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国内外学术论文。⑧CT引导模板辅助肺癌粒子植入专家共识、胸部肿瘤穿刺专家共识等已相继发表。⑨王俊杰团队、张福君团队相继获2020年北京市、广东省放射性粒子植入基础研究和微创治疗肿瘤体系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一等奖,这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肿瘤粒子植入事业已进入基础研究、建立标准化治疗体系的发展阶段。

为了将这些最新成果、专家共识及临床治疗指南等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导性文献及时介绍给大家,近期,我们又一次组织全国百余名专家,对2018年版的《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2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力求将近几年我国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所取得的多项最新成果汇集于《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3版)》中,相信本书的出版会为推动我国胸部肿瘤治疗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然而,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在汇集创新科技成果的过程中难免挂一漏万,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

申文江、滕皋军、王俊杰、张红志等教授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为本书作序、撰写重要章节、担任主审,使本书的学术地位及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对此,特向几位专家致以由衷的谢意。撰写各有关章节的专家也给予了全力支持,陈庆祥主任为本书拍摄多幅精美照片,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柴树德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