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
李时珍曰:天造地化而草木生焉。刚交于柔而成根,柔交于刚而成枝干。叶萼属阳,华实属阴。由是草中有木,木中有草。得气之粹者为良,得气之戾者为毒。故有五形焉,金、木、水、火、土。五气焉,香、臭、臊、腥、膻。五色焉,青、赤、黄、白、黑。五味焉,酸、苦、甘、辛、咸。五性焉,寒、热、温、凉、平。五用焉。升、降、浮、沉、中。炎农尝而辨之,轩岐述而著之,汉、魏、唐、宋明贤良医代有增益。但三品虽存,淄渑交混,诸条重出,泾渭不分。苟不察其精微,审其善恶,其何以权七方、衡十剂而寄死生耶?于是剪繁去复,绳缪补遗,析族区类,振纲分目。除谷、菜外,凡得草属之可供医药者六百一十种,分为十类:曰山,曰芳,曰隰,曰毒,曰蔓,曰水,曰石,曰苔,曰杂,曰有名未用。旧本草部上中下三品,共四百四十七种。今并入三十一种,移二十三种入菜部,三种入谷部,四种入果部,二种入木部,自木部移并一十四种,蔓草二十九种,菜部移并一十三种,果部移并四种,外类有名未用共二百四十七种。
神农本草经一百六十四种梁·陶弘景注 名医别录一百三十种陶弘景注。七十八种有名未用 李氏药录一种魏·李当之 吴氏本草一种魏·吴普 唐本草三十四种唐·苏恭 本草拾遗六十八种唐·陈藏器 食疗本草二种唐·孟诜 海药本草四种唐·李珣 四声本草一种唐·萧炳 开宝本草三十七种宋·马志 嘉本草一十七种宋·掌禹锡 图经本草五十四种宋·苏颂 日华本草七种宋人大明 用药法象一种元·李杲 本草补遗一种元·朱震亨 本草会编一种明·汪机本草纲目八十六种明·李时珍
【附注】 宋·雷炮炙论 北齐·徐之才药对 唐·杨损之删繁 唐·孙思邈千金 蜀·韩保升重注 南唐·陈士良食性宋·寇宗奭衍义 唐慎微证类 陈承别说 金·张元素珍珠囊元·王好古汤液 吴瑞日用 明·汪颖食物 王纶集要 陈嘉谟蒙筌 定王救荒 宁原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