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Introduction
为什么是面向2035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35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部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3]。
2035年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机器人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加速各产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具,也是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角度去思考、谋划和推动我国2035年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机器人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做好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4]。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角度去思考、谋划和推动我国2035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这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确保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融合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机器人与众多的智能装备构成了智能制造与智慧生活的技术底座,机器人的外延及边界进一步扩大,衍生出智能工厂、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应用场景。“机器人化”的生产装备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机器人化”的生活工具成为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帮手。近期,国内外科技企业争相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企业更新迭代人形机器人产品的速度引发了业内惊叹。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火热发展,让人们开始畅想通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融合后,机器人“具身智能”将会加速变成现实。未来我们可以看到高度智能、类人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的场景。在生产车间里,机器人正在生产机器人;在日常生活里,机器人融入衣食住行、娱教医养中;在深海空天探索里,机器人帮助人类探索更多极限环境的未知世界。展望2035年,我们将迈进人与机器人互融共生的智能时代。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综述。
[4] 金观平.以新型工业化塑造新优势[N].经济日报,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