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社区服务设施规划方法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丛书总序

本丛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讨乡村振兴目标下的我国村镇功能空间发展、社区化转型及空间优化规划等。

村镇是我国城乡体系的基层单元。由于地理环境、农作特色、经济区位等发展条件的差异,我国村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系统。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村镇地区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情况差异巨大,人口大量外流、设施服务缺失、空间秩序混杂等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从村镇地区功能空间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目标下的村镇社区化转型,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村镇社区空间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村镇社区化转型发展研究”丛书的首批成果是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专项的第二批启动项目“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研发成果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山东建筑大学牵头该项目,并与课题承担单位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东南大学共同组成项目组。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针对我国村镇量大面广、时空分异明显和快速减量重构等问题,建立了以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的研究思路,与绿色宜居村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围绕村镇社区空间演化规律和“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互动机理等科学问题,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维度,全域、建设区、非建设区、公共设施和人居单元五个空间层次开展技术创新。

项目的五个课题组分别从村镇社区的概念内涵、发展潜力、演化路径和动力机制出发,构建“特征分类+特色分类”空间图谱,在全域空间分区管控,“参与式”规划决策技术,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双评价”,公共服务设施要素一体化规划和监测评估,村镇社区绿色人居单元环境模拟、生成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截至2022年年底,项目组已在全国1300多个村镇开展了调研,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进行了50个规划设计示范、10个技术集成示范和5个建成项目示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已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16项发明专利授权,取得21项软件著作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62名,培训地方管理人员61名。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区域进行了应用,通过推广可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宜居村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村镇地区的功能转型升级和空间优化规划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地区逐步实现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各地的城乡关系正在持续地演化与分化,村镇地区转型发展必将面临诸多的新问题、新挑战,地方探索的新模式、新路径也在不断涌现。在迈向乡村振兴的新时代,需要学界、业界同人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相关的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实践案例应用探索等工作。项目完成之后,项目团队依然在持续开展村镇社区化转型发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本丛书也将陆续出版项目团队成员、合作者及本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的后续研究成果。

本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项目专家组的精心指导,也凝聚了项目团队成员、丛书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此,向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技工作者,向扎根祖国大地、为乡村振兴事业努力付出的同行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村镇社区化转型发展研究”
丛书编委会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