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皇甫退兵平刘乱 梁军乘势复云川
且说重云阴霾终破,皇甫重御于安抚好重云治府一众百姓之后,当机立断,决然放弃继续西征那叛贼陈茂宗。与林凌一番悉心商议后,皇甫重御亲坐重云城,稳守中枢;而林凌则率雄兵东归,朝着中洛之地进发,意在平定刘伏洪之乱。
夕州-夕云郡-夕云治府-太华宫。
陈茂宗手执着刺探而来的情报,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刘伏洪的反叛之举,虽令他怒从中来,然其一系列动作,却也如一场及时雨,解了他燃眉之急,硬生生止住了奉军如潮水般的攻势,让他于奉军的猛烈攻击下,觅得一丝喘息之机。
陈茂宗缓缓合上那竹简,抬首望向殿门,刹那间,浑身气势如怒涛般疯狂攀升,仿若出山猛虎,一声怒吼:“都进来吧!”声落之际,大门轰然洞开,只见几名身着甲胄与几位身着儒袍之人,迈着沉稳步伐,徐徐步入大殿。
那身着甲胄者,皆是陈茂宗麾下大将。为首者乃武卫将军-华胤,紧随其后依次为荡寇将军-徐穆、讨寇将军-徐宏、游击将军-李晏、右中郎将-胡御、左中郎将-杜欢、偏将军-鬼晔、典军校尉-鬼崛、上军校尉-郭池、中军校尉-樊单、下军校尉-张化、右军校尉-姜乐、左军校尉-樊卢,共十三人。他们身姿挺拔,英气逼人,仿若出鞘利刃,尽显沙场悍勇。
而身着儒袍者,则是陈茂宗麾下文臣谋士。为首的是议郎-董若明,其后有兵曹史-陈承、太宰丞-陈济、太史丞-张舒、太乐丞-贾才、太祝丞-钟庆、司市师-陈彪、尚书丞-董嵩,共八人。他们神态儒雅,目光睿智,恰似繁星闪耀,尽显谋略之才。
众人入得殿来,陈茂宗以虎目威严扫视一圈,声若洪钟,朗声道:“如今奉军已然撤走,孤欲调遣兵马收复云川城,诸位谁敢前往?”话犹未落,便见那虎背熊腰的华胤,如离弦之箭般果断站出,向着陈茂宗抱拳请战。要说这华胤有何非凡本事?此人乃陈茂宗麾下第一勇将,手中一柄大刀使得出神入化,不仅技艺精湛绝伦,且力大惊人。往昔征战岁月,陈茂宗每逢战事出兵,必定以他为先锋。
陈茂宗见此,面露微笑,欣然起身,道:“好!既如此,便以华将军为主将,陈彪为随军军师,督率兵马出战云川!”“诺!”华胤与陈彪二人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旋即,二人径直前往兵营,点齐夕州步军一千二百人,夕州锐骑八十三骑,玄雍铁骑六十骑,玄雍锐士一百二十人,总计一千四百六十人。对外却号称五千兵马,浩浩荡荡朝着云川进发。
且说云川守将-尉曹掾-段温得知此消息,顿时心急如焚,赶忙向西洛郡求援。
此时,身处西洛郡的张聚与沈奇二人,正在府中悠然品茗对弈。忽闻云川告急,那原本流畅的棋局瞬间如时间停滞一般,凝固不动。
张聚身为侍中,面容沉稳似山,目光深邃如渊;沈奇身为车郎将,英姿飒爽若松,气宇轩昂不凡。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凝重之色,赶忙起身,于厅堂之中相聚,共商对策。
张聚眉头紧蹙,神色忧虑,语气沉重道:“云川之地,位置至关重要,如今乃是守备西洛郡之门户。若其失守,梁军便可大摇大摆强渡北江,继而长驱直入,西洛郡城危在旦夕。”
沈奇深以为然,点头应道:“确是如此,必须即刻发兵救援。然而,我西洛郡兵力亦非富足,行事需万分谨慎。”
张聚沉吟片刻,目光灼灼看向沈奇,道:“吾观沈将军英勇善战,且智谋双全,此番救援重任,非沈将军莫属。至于兵马,可抽调郡中精兵八百余人,再加上郡守亲卫,共计千人,想必应可一战。”
沈奇听闻,赶忙抱拳谦逊道:“张侍中过誉了。沈某愿领兵前往,定当拼尽全力,保云川不失。”
张聚点头,郑重叮嘱道:“好!沈将军此行务必万分小心,云川之安危,全系于将军一身。”
沈奇领命,即刻回营点兵。不多时,八百余精兵已然精神抖擞、整装待发,郡守亲卫亦随之严阵以待。沈奇飞身上马,高高举起令旗,一声令下,大军如奔腾洪流,拔营而起,迅速南下,朝着云川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沈奇心系云川安危,心急如焚,不断催促兵马加快前行速度。奈何天不遂人愿,当沈奇兵马行至北江之时,便有快马如疾风般赶来禀报,言说云川已然失守,段温将军生死未卜。沈奇听闻此讯,心中猛地一震,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
“云川已失,吾等该当如何是好?”副将安基见状,赶忙焦急询问。
沈奇目光如电,迅速扫视四周,沉着冷静道:“云川虽失,但梁军亦不敢贸然轻举妄动。吾等当于北江沿岸设下坚固防线,坚守阵地,以防梁军继续北上,攻打西洛郡。”
副将领命,立刻指挥兵马在北江沿岸紧张构筑防线,挖深沟、筑高垒,布下重重防御。沈奇则亲自巡视防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防线无懈可击。
是夜,月色如水洒在营中,沈奇独自立于营中,望着北江之上波光闪烁,心中犹如打翻五味瓶,五味杂陈。云川之失,让他痛心疾首,自责不已。但身为将领,他深知自己责任重于泰山,不可一味沉湎于过往之痛。他必须迅速振作精神,带领士兵们坚守阵地,等待援军到来。
“沈将军,夜深了,您早些歇息吧。”副将安基前来轻声劝说。
沈奇缓缓摇头,语气坚定道:“吾心难安。云川之败,吾难辞其咎。吾需时刻警醒,以防梁军趁夜偷袭。”
安基听闻,心中不禁涌起敬佩之情。他深知,沈奇将军不仅战场上勇猛无敌,更有着一颗忠诚无畏、坚守职责的赤子之心。他默默退下,吩咐士兵们加强警戒,确保营地安全无虞。
次日清晨,旭日初升,沈奇再次巡视防线,见士兵们个个精神饱满,士气高昂,心中稍感宽慰。他深知,这些士兵皆是西洛郡的精锐之师,只要守备得当,定能如铜墙铁壁般抵御住梁军的进攻。
然而,梁军并未如沈奇所料那般急于发起进攻。他们似乎也在等待一个绝佳时机,静静观察着西洛郡的一举一动。双方于北江沿岸形成对峙之势,一时间,虽战火未燃,却仿若平静湖面下暗流汹涌。
沈奇心中明白,这必将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持久战,考验的是双方的耐心与毅力。他不断鼓舞士兵们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训练,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他也派出多批斥候,向着云川方向仔细打探消息,满心希望能找到段温将军的下落,或是了解梁军的最新动向。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过去月余。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斥候如流星般疾驰而归,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原来,段温将军在云川失守后,率领残余士兵拼死突围而出,一路艰难北上,现已抵达西洛郡边境。沈奇听闻此讯,大喜过望,立即派兵前往迎接。
不久之后,段温将军带着那一群残兵败将回到了西洛郡。尽管他们人数寥寥,衣衫褴褛,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仿若黑暗中的点点星火。沈奇亲自前往迎接,对他们的英勇无畏之举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沈奇目光坚定,望着段温道:“段将军,你等虽遭战败,却犹然光荣。云川之失,并非战之过错。如今回归大奉,可愿与我并肩再战来敌?”
段温听闻,感激涕零,眼眶泛红,道:“吾等愿与沈将军并肩作战,共赴国难,万死不辞!”
沈奇点头,猛地一拍段温肩膀,豪情万丈道:“好!”
欲知后事究竟如何?且听下回细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