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史前·夏商考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关于盘南村H1

平陆盘南村的庙底沟二期遗存,只发掘了一座灰坑(H1)。这是一个袋形坑。出土陶器以夹砂灰陶居多数,次为泥质灰陶,并有少量泥质黑陶,夹砂粗红陶的数量较少,泥质红陶数量最少。做法都是手制。纹饰以篮纹居多,次为素面,再次为附加堆纹和绳纹。从这几方面看,与庙底沟遗址二期相当接近(表一)。

就器形来说,盘南H1出土的陶鼎、夹砂罐、豆、盆、圈足碗、器盖等,大都能在庙底沟遗址二期找到相对应的器物。例如:

陶鼎,敛口,侈沿,鼓腹,圜底,腹上部有对称双鋬,鼎足正面掐成凹槽(简报图版壹,13),与庙底沟采集的一件(O∶11,《庙底沟与三里桥》图四四)相像。

篮纹夹砂罐,敛口,侈沿,腹微鼓,最大腹径在器腹中部,平底(简报图三,6),与庙底沟的灰陶夹砂罐(H570∶21,《庙底沟与三里桥》图四四)形制相近。

镂孔高圈足豆(简报图三,1)与庙底沟泥质灰陶圈足豆(T551∶05,《庙底沟与三里桥》图四八)相似,唯后者不带镂孔。

泥质灰陶圈足碗(简报图版壹,10),从下腹和圈足看,与庙底沟出土的一件残器(H568∶33,《庙底沟与三里桥》图四六)形制相近,后者体型稍大。

东下冯和西王村上层不曾有的夹砂灰陶刻槽盆,在盘南H1已经出现,而这种器物在庙底沟遗址见到不止一件。

尤其应提到,H1出土的一件细泥彩陶盆,上腹绘有黑彩带状纹和斜方格纹(简报图三,5),与庙底沟采集到的一件(O∶13,《庙底沟与三里桥》图四九)几乎完全相同。

据此,可以认为:盘南H1的文化面貌与庙底沟遗址二期是相当接近的。至于这里未见斝和釜灶,则可能与发掘面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