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下欧美现实主义
进入20世纪,欧美文学主流由现实主义先后转向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和内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撼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人们内心悲观、厌世、恐慌和彷徨,颓废思想抬头,使作家纷纷转向内部世界的描述,坚守自我这块阵地,同时,尼采的“超人”理论、叔本华的非理性哲学、柏格森的直觉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都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理论支撑,于是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取代现实主义的主导地位。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如英国诗人艾略特和叶芝、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美国诗人庞德以及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等。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作家们普遍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强调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他们惯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概念,运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手法成功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活动,作家们也常常运用荒诞的手法巧妙地揭示作品的主题,表达作者对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忧虑,启发读者深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实主义曾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如苏俄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是很快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替代。由于战争对西方社会的破坏,资本主义社会面临重重危机,悲观厌世的情绪再次抬头,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泛滥,后现代主义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主流的文学创作思潮。后现代主义继承了现代主义的象征、意识流、荒诞等手法,并且将小说创作的试验性发挥到极致。后现代小说注重对叙述事件进行碎片化处理,增强文本的自我指涉性。小说的创作被解读为语言的建构,语言成为小说创作的核心元素。
但是现实主义始终没有消亡,而是在新形势下不断地借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思想和手法,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现实主义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在苏联,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法国,有无边的现实主义,在美国,有新现实主义,在拉美,有魔幻现实主义。”[7]布拉德伯里认为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其文学创作始终没有放弃现实主义的书写,“现实主义仍然保持一个持续而强有力的存在。事实上,没有那部宣称是反现实主义的作品本身不将现实主义作为基本成分包含在内”[8],甚至部分学者对现实主义宣判死刑,但无论学者们持何种态度,现实主义文学的衰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趋于稳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逐渐走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工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和阴影,以更加深沉理性地思维来看待社会问题。同时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作家“渐渐对50、60年代颇为盛行的五彩缤纷的实验写作手法失去兴趣”[9],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也走向穷途末路。而现实主义文学又重新进入读者视野,为读者大众所喜爱,但是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已经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异,许多学者将其称作“新现实主义”或“后现代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的主战场也由欧洲转向北美大陆。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家,如菲利普·罗斯、唐·德里达、托尼·莫里森、罗伯特·斯通、谭恩美等,他们中很多人都获得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文学奖项,成为新现实主义文学的旗手。
在这一时期,现实主义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原则,同时借鉴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在主题、题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艺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特征。“当代美国小说出现了现实主义的回归,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一批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崛起……他们在作品中重构历史,表示生活和时代,基本遵循的是现实主义,但又受实验主义精神影响。”[10]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题材选择方面。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继承了现实主义现实的传统,力图再现当下时代的社会生活,特别凸显以科学技术和消费主义思潮为代表的后现代社会。同时,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明显受到新历史主义的影响,认为官方历史书写并非客观,而是具有较强的文本性,渗透着历史编写者的主观价值倾向和道德观念,这样就解构了历史书写所构建的宏大叙事。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以小说为载体重新建构小写的历史,积极参与意识形态的建构。
第二,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主题扩大到各个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小说的主题包括政治、经济、战争、种族、家庭、身份、历史等多个方面。
第三,现实主义小说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在典型环境下塑造典型人物这一创作原则,吸收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的人物塑造手法,注重人物心理状态的描述,通过内心独白、意识流、梦境和幻觉等手法的运用,塑造出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兼具的、有血有肉的立体化的人物。
第四,从叙事手法而言,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和后现代实验小说的叙事手法。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地域叙事”在后现代时期的现实主义中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新现实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一些成熟的写作模式和技巧,如意识流、内心独白、黑色幽默等,在宏观上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在微观故事情节上可以追求了碎片化拼贴叙述,在保持故事框架的总体线性叙事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时空蒙太奇,打乱了小说叙事线索,多角度,多人物叙事,形成众声喧哗的叙事景象。而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作为主体的语言明显蜕变成仅仅具有修辞性特征的叙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