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二
张北高原因张北县而得名,俗称“坝上”。就行政区域而言,绝大部分归河北省张家口市管辖,自然地理上则与内蒙古高原连为一体。在古代,这里居于农牧交界带偏牧区一侧,大多数时候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从清朝中叶起,内地农民出长城垦荒者日增,农业才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形态。张北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就横向而言,处于农牧交界带;就纵向而言,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一处交通要冲。自古及今,这里发生过许多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研究文萃》的编纂,荟萃相关中外学者的研究论文、考古报告和重要文史资料于一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张北高原与张北县在学术界和旅游业知名度的提升,与元中都遗址的发现有着密切关系。元中都是元朝中期武宗在位期间(1307~1311)兴建的都城。与元朝另外两座都城大都、上都相比,中都存在时间短暂,建设工程半途而废,因此较少受到关注。上世纪末,张北县北15公里的白城子遗址被确定为元中都故址,成为我国元代城市考古的一大突破。元中都遗址发现后,很快入选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又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近期还建成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凡此种种,都对元中都以及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的编辑出版,对以往相关学术成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必将大有助于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开展,可谓适逢其时。
本书主编尹自先老师,长期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研究,成绩斐然。1987年发表的《白城子说》一文,首次论定白城子遗址就是元中都故址,随后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明,因此尹老师被誉为“元中都发现第一人”。而在更早的1985年,我就已经得知尹老师大名。当时我正读大学三年级,研究生备考中阅读南京大学陈得芝老师《元察罕脑儿行宫今地考》一文,注意到陈老师在这篇文章后面专门写了700多字的“补正”。其中引用尹老师通信转述的实地考察成果,对文章论点进行补充,高兴地表示:“所幸与拙文论证之察罕脑儿行宫方位尚无大矛盾。”进而又说:“唯纸上谈兵,终逊一筹,深感研究历史地理,不仅需读万卷书,更重要的竟是行万里路。”这段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多年之后到张北开会,有幸结识尹老师,时有请教,获益匪浅。今尹老师以古稀之年,编成此数百万字巨著,用力之勤,令人钦敬。蒙其不弃鄙陋,嘱序于我,谨略书数语如上,祝愿尹老师和张北的学者在相关领域研究做出更大成绩。
张帆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