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金融化”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广泛出现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政治学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之中,并成为辩论的热门话题。垄断资本学派最早对金融化展开系统性研究,预见了21世纪初房地产泡沫及其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该学派是非常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对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经意识到需要将金融整合进垄断资本理论。随着金融化具体历史进程的展开与推进,该学派系统性地研究了这一过程。他们从金融化与资本积累相结合的角度展开分析,发表了一系列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金融化的相关著作与论文,并且最早预见到成熟资本主义经济体的基本经济结构在20世纪最后几十年日趋金融化,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金融化理论的基本框架,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垄断资本学派认为资本积累的根本逻辑与具体历史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不存在外部刺激因素时,将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完全陷入停滞,而在存在有力的外部刺激因素时,资本主义可能实现暂时的繁荣。垄断资本学派基本观点的形成有其思想渊源。笔者认为垄断资本学派以对20世纪上半期现实社会经济的认识为分析起点,并且随着自身关于垄断资本主义认识的确立,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批判性地吸收了凯恩斯、凡勃伦以及熊彼特的相关思想,提出了垄断资本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演进过程。本书在介绍凯恩斯、凡勃伦和熊彼特的相关思想,以及垄断资本学派对他们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两点结论。首先,垄断资本学派在对其理论图景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凯恩斯和凡勃伦的相关论述,但是对熊彼特产生了很大排斥,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垄断资本学派对资本积累与创新问题的研究。其次,垄断资本学派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思想的批判性吸收表明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面对经济学理论危机,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出现了一批试图解释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新现象的学者,这可以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复兴,有助于经济学的进一步综合。
《一些理论启示》是巴兰对经济剩余观点的最后表述,该文的发表有助于对垄断资本学派经济剩余范畴的理解。斯莱费尔应该算是垄断资本学派的继承者中最早试图从理论上对经济剩余范畴做出修正,并且阐述经济剩余与剩余价值、剩余增长与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之间内在联系的学者。这些继承者对经济剩余的分析建立在巴兰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的经济剩余具有的三层含义上:实际经济剩余、潜在经济剩余与计划经济剩余。而今,《一些理论启示》一文的发表使得学界有可能对上述关系做进一步的阐释。首先,《一些理论启示》反映了巴兰是如何将经济剩余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其次,该文强调了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巨型企业通过销售努力操控大众的欲望使得欲望与需要的分立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特征,巨型公司通过销售努力实现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价格战。最后,在《一些理论启示》中,巴兰从质和量的角度对经济剩余做出了规定。在巴兰看来,出于销售努力而从事生产的工人,无论他们是在生产部门还是在销售部门工作,都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性工人。他们同家仆一样分享总剩余价值,并且使得按照传统定义计算剩余价值不再可能。
垄断资本学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了垄断金融资本理论,并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它。政治经济学界对垄断资本学派的金融化理论给予了高度重视,强调垄断资本学派最早认识到金融化问题,考察了生产与金融的辩证关系并且为金融化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然而,垄断资本学派的金融化理论从提出到确立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跨度,研究人员众多且存在代际更替等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研究人员的思想散落于相关论文和著作中,这些给研究者系统、准确地理解该学派的金融化理论造成了一定困难。此外,尽管该学派的文章时常被译介到国内,但由于这类文章大多刊发在《每月评论:独立的社会主义杂志》上,该杂志以传播激进左翼思想著称,所以它的学术分析性观点时常受到宣传时效性的限制。从而,到目前为止,学界对垄断资本学派的金融化理论做系统性梳理的文献尚不多见。笔者将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垄断资本学派中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撰写的著作与论文,追溯垄断资本学派理论源起与变化的轨迹。根据金融扩张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垄断资本学派的理论演化脉络,笔者将垄断资本学派金融化与资本积累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从《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见书到对金融化现象的初步确认;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期。
在此基础上,笔者力图将垄断资本学派金融化与资本积累理论同其他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金融化思想进行比较,以期为金融化研究的进一步整合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哈维、拉帕维查斯、托普罗斯基、贝福雷以及哈利维等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化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在重点介绍哈维以及拉帕维查斯金融化理论的基础上,将他们与垄断资本学派进行了比较。笔者认为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垄断资本学派关于金融化分析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丰富了垄断资本学派对金融化与资本积累的论述,拓宽了垄断资本学派概念的外延。笔者据此提出了广义的垄断资本学派概念。笔者认为上述比较凸显了垄断资本学派金融化与资本积累理论分析框架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该学派和其他学派金融化理论的进一步整合,推动金融化理论的进一步融合以及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鉴于笔者视野和能力有限,对垄断资本学派金融化和资本积累理论的解读难免存在偏颇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