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使用情况
据笔者粗略统计,截止到2017年4月,“一带一路”成员国家共有65个,这65个国家仅仅是一个基本的范围,包括东南亚11国、东亚1国、南亚7国、中亚5国、西亚19国、中东欧17国、东欧4国以及北非1国。亚洲国家最多,有43个。除新加坡等少数几个国家外,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王辉等,2016)。这65个国家中,除了波黑未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其官方语言外,其余64个国家都有明确的官方语言。其中53个国家只有1种官方语言,11个国家有2种及以上官方语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的具体统计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统计情况

表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统计情况-续表1

表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统计情况-续表2

这64个国家的80种官方语言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使用最为广泛,是阿联酋、阿曼、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也门、约旦、埃及、巴林、卡塔尔、巴勒斯坦、黎巴嫩和伊拉克等13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其次为英语和俄语,其中孟加拉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官方语言为俄语。排除上述同一种语言作为多个国家官方语言的情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不包括汉语)共计55种,涉及汉藏、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闪含、高加索及达罗毗荼等主要语系,如图1-1所示。

图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统计
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
从地理分布的角度来看,被较多国家认定的官方语言通常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即通常在国与国之间的边境接壤处,且同时具有相近的宗教或文化背景时,这些国家往往会选择统一的官方语言。从地域视角观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特别是阿拉伯语、俄语和英语分别在不同区域形成各自的语言群落,而在东欧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官方语言的使用则呈现明显的多样化特征。
从上述的介绍可以看出,要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公司的鼎力协助,同时还需要大量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样化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具特色的语言学习和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