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8章 唐生智希图掌权柄 蒋介石幻想求和平
二赖子在自己家乡为日后抗击小鬼子秣马厉兵的时候,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却在自己的官邸里为南京城伤透了脑筋。
对于南京城是弃是守,他现在拿主意不定,从他的内心讲,他是不想放弃的。
可是不放弃又能怎样呢?淞沪会战调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部队,投入了差不多80万军队,其中还有他的嫡系,可还是失败了,损失了28万兵力,其中他起家的老本——中央嫡系部队也损失惨重。
小鬼子的华北派遣军和第10军来势汹汹,借着击败淞沪会战国军的势头,拒不听从日本大本营停止战争的命令,一路向南京逼进,妄图消灭溃退下来的国军,继而进攻南京。
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全国抗战的统帅,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他忧心忡忡地站在窗前,望着此时还万家灯火的南京城,他在等一个电话。
可等了许久,也不见哪个人打来电话。
这使他更加焦虑,以致他的秘书陈布雷送来一碗燕窝莲子羹也被他打翻了。
宋美龄听到动静,赶快来到他的身边,娇声道:“达令,休息去吧,就是陶德曼大使有电话来,布雷先生也会告诉你的。”
蒋介石本来是十分焦躁的,但一见宋美龄,气就消了。
蒋介石对宋美龄,那绝对是宠爱有加,情深意重的了。
蒋介石曾经有过几房妻妾,也曾经信誓旦旦海枯石烂,可蒋介石一见了宋美龄就魂也没有了。
这宋美龄不但人长得美丽,还懂好几国语言,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女奇人了。
蒋介石追宋美龄足足追了五年,还写了一大摞子情书,为了追到宋美龄,蒋介石登报声明与自己的妻妾全部断绝关系,而宋美龄也在其大姐宋霭龄的劝说下,终于嫁给了蒋介石。
嫁给蒋介石后,蒋介石对宋美龄奉若珍宝,呵护有加,就连宋美龄的抽烟陋习也容忍了,甚至还允许她在卧室里抽烟。
要知道,蒋介石的下属不要说在蒋介石面前抽烟,就是闻到了他的身上有烟气,也会被赶出门去。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宋美龄宠爱到了什么程度。
蒋介石对宋美龄的宠爱并不仅仅因为宋美龄的美貌和背后那显赫的家世,还因为宋美龄的政治才干和对自己的忠诚。西安事变震惊全国,蒋介石的心腹惊慌失措,别有用心的人弹冠相庆,何应钦甚至说要派飞机去轰炸西安,这无疑是逼着张学良杨虎城杀蒋介石,但宋美龄异常镇静,当机立断,决定立即飞西安,与蒋介石共度难关。
这件事令蒋介石大为感动,从此后,蒋介石在政治上甚至视宋美龄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宋美龄挽着蒋介石的手走向卧室,一边走一边说:“达令,你不必焦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还是开个会跟大家商讨一下对策。”
蒋介石道:“夫人言之有理,我明天就开会。”
蒋介石一晚上也没等来那个电话,第二天(11月14日),蒋介石在中山陵官邸召开了南京保卫战前的第一次军事会议,研究如何保卫南京,到会的有何应钦、白崇喜、徐永昌、德国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将军等。
这一天也是上海失守的次日。
在会上,蒋介石环视了一眼众将领,缓缓说道:“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虽然失败了,但也粉碎了倭奴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也让外国人知道了我们中国军队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羸弱不堪。现在倭奴追到了南京,这一仗是必须要打的,至于怎么打,还请各位发表意见”
负责主持研究策划南京保卫事宜的是白崇禧的心腹爱将、时任国民政府军令厅厅长的刘斐。
刘斐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个智囊人物,是桂系的谋士,在国军高层担任了11年的参谋次长,还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他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也在日军军中服役过,对日本很了解。
会上刘斐首先发言。刘斐透着智慧的目光看了看到会的国军高级将领们,不紧不慢地分析着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和力量对比,然后说道:“南京地处长江拐弯处,城北面和西面的长江呈90度的直角,南面和东面都是低矮的丘陵和平原,南京周围150平方公里内无险可守,东面从南京直到镇江、江阴、无锡以及南面的溧水、溧阳、马鞍山、芜湖几百里内均无险可守,这种地形在军事上视为绝地,我们背水而战是兵家大忌,即使在没有枪炮的古代也是无法防守的,更何况是小鬼子有枪有炮有飞机的今天。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南京城只能弃不能守。”
刘斐的发言,有理有据,在座的都是久经沙场、能征惯战的高级将领,自然知道刘斐的话言之有理,可他们并不做声,他们要看蒋介石如何说。
蒋介石问:“那你说怎么办?”
刘斐很犯难,大家都不做声,他也不能轻易表态,此时如果谁发言说放弃防守,让小鬼子轻而易举地占领中华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首都,这个重大的历史责任谁都担负不起。
正在大家都不愿意当出头鸟的时候,法尔肯豪森说:“你们可以将所有军队撤走,只留少数警察维持秩序,然后向世界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这在欧洲是有先例的。”他是德国顾问团团长,守不守南京,与他毫无利害关系,于是他出了这么个馊主意。
白崇禧抬头看了看蒋介石,见蒋介石不做声,就知道蒋介石不同意。
蒋介石在心里想,什么不设防城市,不设防与投降有什么区别?我可不能投降!
但蒋介石现在也很犯难,南京城犹如鸡肋,不能守又不想弃,守,守不住,弃,则民心士气都会受到极大打击,自己已经向国民表示了坚决抗战的态度,可是连首都都不保卫,又有谁还会相信你是真抗日?
而且,在国际上政治影响也不好。
见大家都不做声,蒋介石看了看一众高级将领们,说:“孤城不可守,然不可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见蒋介石如此说,刘斐没办法,只得说:“要不,只派12个团最多18个团象征性守一下就撤,这样,也算对国民有个交代,如何?”
蒋介石看了一眼众将领,说道:“大家意见怎样?”
大家都很赞同,白崇禧又看了一眼蒋介石,见他紧皱眉头,知道他还是在犹豫。
白崇禧、徐永昌等认为刘斐的意见很好。
何应钦还说:“淞沪会战以后,各部伤亡很大,又疲惫不堪,迫切需要休整、补充,实在没有能力再进行大规模会战。”
蒋介石听了,沉默不语,许久却说:“为章(刘斐字)的看法很对,不过,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先总理的陵寝所在,不可不守,至于如何守法,兹事体大,诸位须慎重考虑。”
会场又一次陷入沉默,许久,见大家仍不发言,蒋介石只好宣布散会。
蒋介石叫陈布雷给远在安徽的陈诚、顾祝同发报征求意见,两人当即回电同意,陈诚还说,出于政治上的影响,完全不抵抗不合适,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就撤。
众将都对南京城的防守是如此一个态度,令蒋介石很恼火,象征性防守一下与他心中所想大相径庭。
他的想法是最少也要坚守一至两个月。
只是他也知道,守卫一至两个月就得调集最少50万人防守,光是外围阵地就需要15个满员师,还得首先控制住长江,控制不住长江等于拱手把南京的北大门交给了日军。
可仓促之间又到哪里去调这么多的兵力?
想来想去,第二天一早召来陈布雷,对他说:“你将唐生智叫来。”
陈布雷就打了一个电话,不一会,唐生智来了。
唐生智是湖南东安县人,也是个军阀,曾经是蒋介石的对头,两次反蒋都没有得逞,反而被蒋介石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蒋介石并未下死手而是携手言和,让他担任了军委会第一厅主任兼训练总监部总监。
蒋介石指了一下沙发叫唐生智坐下,自己也坐下对唐生智说:“孟潇,南京城是国之首都,弃之有辱国格,理当固守,可当此危难之际,却无人肯担此重任。”
唐生智不是等闲之人,蒋介石的弦外之音他若听不出来,那他就不是唐生智了。
他自然也知道南京城是块绝地,决不能死守,因此,尽管蒋介石在暗示他,他也不可能像他的心腹下属一样,立刻拍胸而起,慷慨赴死。
虽然知道南京城不能守,但唐生智的目光里透出一丝贪婪的光芒来,他现在只是一个并无实权的训练总监,他是一个富于野心的人,自然不甘心现在的职位,时时梦想着重新掌握军权。
刚才的那丝光芒,就是让他窥见了重掌军权的机会。
但他还是在踌躇,这事得好好想一想,贸然表态就有可能招致祸殃。
好一会,他方对蒋介石说:“委座,此事可否容我回去想一想?”
蒋介石看了他一眼,没有作声,只是点了点头。
顾不得蒋介石不高兴,唐生智赶忙辞别蒋介石回到自己寓所,召来自己豢养的方士柳志文。
柳志文何许人也?有人说他精通灌顶之术,扶乩打卦样样通晓,麻将牌九无一不精。还说他静坐时可以全身腾空,离地数寸而不坠落。
又有人说柳和尚是个花和尚,拥有六房姨太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全然不戒。
这些都是坊间传说,孰真孰假,难以判别。
可唐生智很崇拜柳和尚。1925年冬,时任湘军第4师师长的唐生智拜柳志文为师,把自己的前程和富贵全交给了柳和尚。
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柳志文在唐生智这里受到了极好的待遇。
接到唐生智的邀请,柳志文大摇大摆地走进唐生智的起居室,问道:“孟潇,叫我来所为何事?”
唐生智道:“委员长有意叫我守南京,师父您可为我占卜一卦,看看可否领命。”
柳志文袖子一抖,就从袖子里抖出六枚铜钱来,左摇一摇,右摇一摇,然后将铜钱排于案上,观之良久,方徐徐说道:“此为巽卦,巽上巽下,万物之端,万象归一,此卦为两重巽风重叠,巽为入,风之所到无孔不入,尤如政令颁布,深入民心。巽: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无有何卦能吉于此卦。”
唐生智道“师父,还请您详解一二。”
柳志文眼看着卦象,说:“从卦象看,初九,进退,利武人之贞。九二,巽在爿木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九二阳处阴位,中而不正,上与九五而敌。就是说用祝史女巫敬神的虔敬态度去取得重要人物的信任,吉祥而无不利。九三,频巽,吝。此象略有不宜,但只要自己有主见,就会有好结果。九四,悔亡,田获三品。打猎时收获颇丰,此象显示如果你能拿定主意,所有危难困窘将会消解。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就是说一旦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很吉祥而没有不利,虽没有善始却有善终,《巽》卦小通顺,有利于前往,有利于谒见重要人物。倒数第一阴爻,占问武人指挥军队,进退有利。倒数第二阳爻:伏于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害。就是说如果你怀着恭敬谦卑的心理面见重要人物,就会大吉大利。第四阴爻,打猎捉到三猎物,收获颇丰。倒数第五阳爻,占问吉,悔恨消失,无咎。也是吉象。总的说来,有好结果。在庚前三日到庚后三日,即从丁日到癸日,吉。四象两仪归太极,卦卦封神运归一,此卦大吉也,”
唐生智道:“照师父所言,我可以守南京?”
柳志文道:“别人守南京,那是入死门,唯独你是居福地,你前生便是金陵王,你守南京,便是虎入深山,龙游大海,南京由于有你的镇守,小鬼子便不会进攻,如若进攻,便是自寻死路。”
周易之学是一门玄学,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外国人从《周易》中获得启发,研究出了二进制。如果是精通周易之人,卜算尚有可取之处,就如那傻子和尚对二赖子的预测。但周易之学是一门学问,精通此学者又有几人,寻常之人岂能推算出吉凶祸福?坊间的卜卦,只可当游戏来看待,千万当不得真,就如命理之学所说的“母在父先亡”,此话任你如何详解都合适,如果父亲健在母亲亡故,就可解成母亲在父亲之前亡故,如果父亲亡故母亲健在,亦可解成父亲在母亲之前亡故,总之,如何说都合适。
此卦象即使直译,虽是吉象,但也有危厄。那柳志文并非精通易学之人,他的那番说教,也只是故弄玄虚而已,哪里能当得真。
可唐生智是个笃信佛教和术士之术的人,又盲目崇拜柳志文,对为他卜的卦,自然不疑,更何况如果守城,他就能重掌兵权,结束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呢?
这样的大好机会他本就不想错过,何况师父的卜卦也证明了守南京不但没有凶险,还是大吉。
于是,他立刻欢天喜地去见蒋介石,答应守城。
蒋介石于两天之后又召开了会议,这次会议多了训练总监唐生智、警备司令谷正伦、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
刘斐再一次重述了上次的意见,用12个团与小鬼子碰一下就撤。
桂系首领李宗仁也很同意,他说:“南京不能守,守,肯定是守不住的,当年我们北伐时的龙潭战役之所以能够取胜,是因为我们的力量远比孙传芳强大,所以我们在南京外围正面硬拼也能赢。如今敌我力量悬殊,南京外围我们无兵可用,无险可守,如果非要守,也守不了几天。自古以来南京城就没有防守成功的先例,当年守南京的清军那么强大,守了10天就被太平军攻陷了,太平军当年炸毁的那段城墙尚在,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
大家频频颔首,深以为然。
可就在这时候,唐生智“嚯”地站了起来,情绪激昂地说:“诸位,现在小鬼子已逼近南京,当此大敌当前的危急关头,我等怎可苟且偷安,弃南京于不顾?南京是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这样做岂不是对不起先总理的在天之灵,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对不起全国百姓?我本人的意见是死守南京,与倭奴血战到底!”
唐生智的这一番话,令众高级将领们错愕不已,然而蒋介石却喜出望外,出言道:“孟潇说得好,孟潇说得好啊!”
众人都觉得唐生智简直是一个疯子,此话无异于是胡言乱语,莫不摇头。
李宗仁瞟了一眼唐生智,不无讥讽地说:“孟潇啊,你很不错嘛!”
唐生智道:“德邻何出此言?”
李宗仁当即说道:“你难道不知道南京是绝地,小鬼子可三面合围,北面又阻于长江,以疲惫之师困守孤城,守无可守,退无可退,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为今之计是撤离南京,休整部队,而不是与小鬼子死拼。”
他的意见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会场形成了两种意见:弃与守。大多数人赞成弃,只有蒋介石和唐生智主张守。
见意见不合,蒋介石气得大喝一声:“散会!”
离开会场,蒋介石气恨不已,心情一直不好,口里“娘希匹娘希匹”的骂得身边的人噤若寒蝉,谁也不敢作声。
可到了下午,蒋介石的心情立刻好了起来,因为他接到了陶德曼的电话,说德国愿意继续调停,以助成中日停战。
蒋介石当即表示,感谢德国为调停中日战争所进行的努力,并表示中国已做好了调停的准备。
接到这个电话,蒋介石更加坚定了固守南京的决心,第二天马上召开了第三次军事会议。
蒋介石率先发言,一锤定音。他说道:“诸位,南京城虽然地理形势不利防守,但作为首都,断无放弃之可能,况且还有先总理的陵寝在此,南京城必须固守!”
蒋介石为何明知道南京守不住还要固持己见?除了政治原因外,还因为蒋介石对德国从中调停抱有幻想。中、日、德三国呈三角关系,希特勒纳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很愿意调停中日战争。也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寄希望于德国,现在德国明确表态愿意继续调停,只要德国的调停起到了作用,倭奴就不会真正进攻南京,在南京城坚守,就有可能让小鬼子止步。
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德国的战略意图跟日本一样,称霸世界。因此,虽然他们也想给中国出点力,但问题是他不可能强迫日本听他的。
制止侵略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起来抵抗。把制止侵略的希望寄托在外国人身上是极其不利的,一旦调停不成,自己就要吃亏。9·18事变发生后国联出面调停,结果根本不起作用。南京保卫战又寄希望于德国,说明蒋介石不能很好地依靠本国力量抵抗日本,这就为南京城埋下了祸根。
既然蒋介石都如此说了,众人还有什么好说的,说了只会招蒋介石嫉恨。
见众人都不做声,蒋介石又问:“谁固守南京城为好?”
会场一片寂静,众人本就不同意固守,谁又愿意守这么一座孤城绝地。
到此关键时刻,唐生智心跳加快,坐立不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放下,刚放下又端起。
众人看着唐生智古怪的表现,均觉得好笑。
见最后还是无人表态时,唐生智这才面色坚毅地说:“委员长,军人当此危难之际,何能畏难,以求苟安?若无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坚决死守南京城,与南京城共存亡,以身殉国!”
见唐生智表了态,蒋介石这才面露喜色,他早已在心里做了决定,让唐生智守南京。此时他问唐生智:“你有多大把握?”
唐生智道:“我能做到八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蒋高兴地说:“很好,望孟潇不负国人。”
又对何应钦说:“此事宜速,着即准备,可让孟潇先行视事,命令随即发布。”
事已至此,何应钦只得站起来说:“孟潇兄愿意负责固守南京,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于是,11月19日,蒋介石正式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组织、部署南京城保卫战。
守城部队由原来决定的12个团增加到7个军13个师,凑了15万人,不过因有的部队缺员,其中还有三万新兵,实际能派上用场的就只有8万军队。
蒋介石还尽可能地将德械师调到南京,还要杜聿明将德国坦克留下来。
杜聿明疑惑道:“德国坦克有枪无炮,又不是水陆两用的,不能渡江撤退,最好是留下英国的水陆两用坦克,又有枪又有炮,威力大,万一失利,还能渡江保全。”
蒋介石叱道:“你懂什么,就留德国造的。”
蒋介石调德国装备的部队和德国装备守南京不是出于军事考虑,而是政治上的考虑,蒋介石之所以把精锐德械师投入到南京保卫战中,一是因为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有上佳表现,他信任这些部队,南京即使打起来了,他认为德械师一定会在坚守南京城中发挥中坚作用,再则,他实际上是做给陶德曼和希特勒看的,如果德械师损失了,相信德国也会心疼,他们就会积极调停的。
实在不行了,他会像淞沪会战那样把部队尽早撤出来,这样他的宝贝德械师既能充分体现价值,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只是,这一切都是他的一厢情愿。
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告移都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