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短视
张超一行人南下真正目的,是为搅乱交趾,拖住士燮,以方便交北诸郡绞杀刺史,而非与士氏为敌。
因此,与士氏的冲突能免则免,伤害士氏之人更不在考虑之类……
这是代表交北诸豪强一行人作出的共识。
毕竟在座谁家跟士氏没有姻亲、故旧,同在州郡,抬头不见低头见,士氏也不是在座之人能招惹的。
张超本以为此共识深入人心,应无人犯忌,却未曾想到有人会因私害公,派出自家部曲追杀桓方。
桓氏作为士氏姻亲,当然也属士氏之人,他是怎么敢的?
你说你背着大家做也就做了,处理干净,大家就当不知道;
但是此人搞出这么大动静,却被桓方杀光部曲,逃之夭夭。
要是桓方回去,将之告知士氏,你说这与他人无关,士氏如何肯信?
这人捅出如此大篓子,却不告知同伴,还是同行之人从津市奴隶口中得知,这如何让张超不恼火?
本来这件事,就够让张超恼火了,没想到止氏族老也不安生。
攻取北部都尉,取得兵甲只是目的之一;
控制此城,打开禁谷之中诸豪强进出禁溪通道,并以此为基,遮护禁溪,以此作为攻虐交趾县乡的前进基地,搅乱交趾,才是张超的最终目的。
按道理本应重兵留守,以防郡府来夺,但止氏族老却要撤兵……
撤兵理由十分荒唐,竟是因为在都尉所武库之中的武器、甲胄。
要知道,止氏身为越人豪强,肯定也是有些甲胄、兵器,
毕竟交州生产犀象,犀牛是上佳的制甲原料……
但疏于生产工艺的原因,大多粗制滥造,只是粗粗鞣制一番,便制成甲胄,不说防御如何,光是外观,郡兵甲胄都吊打他们十条街。
在攻下都尉所后,四百余止氏族兵便全部装备上武库之中的郡兵甲胄。
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止氏族兵换装之后,顿时面貌一新,比之从前天差地别,根本不是谷中族内其他族兵能比,顷刻让止氏族老眼前一亮。
加之出兵之前,族长千般阻拦,如今取胜,自家儿郎如此风姿,怎能不让族长看看。
张超苦口婆心,试图劝止氏族老改变心意,但他们就是充耳不闻。
还沾沾自喜地对张超等人说道:“富贵不还乡,岂不如锦衣夜行……”
此话一出,张超便知族老心意难改了。
但接下来止氏族老的行为,却让他破了防:止氏非但自己要率兵而回,就连城中武库装备止氏族兵后,剩下的多余兵甲,他们都要带走。
如此贪鄙,张超气极,当场就要破口大骂,但他终究是心思深沉之人,问道;
“如若郡府派兵来攻,该当如何?难道就靠这千余奴隶,和我等几十部曲抵抗吗?
若此城丢失,诸君可还有机会,重新将之夺回?
若无法夺回,诸君之后还有其他途径走出禁溪否?”
张超即便将此城得失说得如此浅白,却仍是无法按捺住止氏族老的贪鄙,只听他得意答道:
“城中千余人,某已留下足够兵甲、钱粮,据城而守,当不忧郡兵来攻……”
可实际上,他所说留下的那些所谓甲兵,都是从战死郡兵身上扒下来的破损之物,根本不堪使用。
至于粮草,如果不是实在运不走,他们又怎会留下来呢?
大概张超脸色确实难看,族老也怕他着恼,撂挑子走人,直接把这新得之城丢了,那谷中诸豪强岂不是真就再无机会,走出禁谷了。
况且,后续诸般谋划,也需得依靠此人,便又安抚张超道:
“城中诸事,全部交由张君我等是放心的……”
“况且我等将这批兵甲钱粮运回谷内,才有理由说服族长,并其余诸族出兵嘛……”
张超心中冷笑,你这运回这批兵甲,是为说服族内出兵吗?不过是为炫耀自家功绩,打脸族长决策才是吧!
见张超仍旧冷着脸,族老也神情严肃起来:
“张君放心,旬日之内,某定会带更多兵士出谷,汇合张君!
届时我七郡齐心,必能推翻刺史,行诸雒旧制!”
话都说到这里了,张超还能怎么办?只能无奈点头……
看着身穿新甲的止氏族兵,将一船船装备、钱粮运出都尉所,张超只能自我安慰:
哎……想必在损失如此多兵力后,郡府当不会在情况不明状况下,提兵来攻的吧!
嗯,城中千余人,就算郡府之兵来攻,凭城而守,当也能撑到诸越豪强前来营救吧……
郡府当下连北部都尉什么情况都不知,遑论派兵收复。
但另一股外来势力却已有人摸到了都尉所附近,领头之人正是桓方和他口中的杨家阿兄。
这位杨家阿兄名叫杨毅,乃蜀中杨氏子弟,排行十五。
杨家祖上本是弘农杨氏,新莽之乱,他们这支为避兵祸,迁往益州;
哪知才出火坑,又进泥潭,以往少有兵祸的蜀地,这次却卷进了天下纷争:
新莽灭亡,公孙述割据蜀地,为方便掌控地方,自然要征辟当地世家豪族。
弘农杨氏,天下名望,虽在蜀地无甚根基,架不住名声大,理所当然在公孙述征辟名单之中;
而杨氏初至蜀地,根基不稳,当然也需找个靠山,以保族人平安;
两方可说是一拍即合……
之后杨氏通过在公孙“成家”朝廷为官,扎根蜀地,迅速壮大。
然而好景不长……
光武皇帝迅速扫荡天下,普天臣服,唯独蜀地公孙负隅顽抗。
然蜀地一隅,如何对抗整个天下,‘成家’政权覆灭理所当然。
作为曾在‘成家’为官的杨氏,自然遭到清算,之前积累的家产一朝尽丧,顿时沦为赤贫。
为求生计,便只得让部分族人从事低贱的商贾之事,经过数代,家产已经丰厚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待到刘焉入蜀,杨氏已是家有族兵两千,生意版图更是扩展至雍凉、关中、荆交之地。
侑于蜀地甲兵之利,这些族兵装备精良,且经常外出护佑远行商队,战力极强,是刘焉也要拉拢的强大势力。
桓方遇到那两百余骑,就是杨氏护卫商队的族兵。
杨毅,便是护送杨氏商队护卫队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