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日军暴行的警示教材
(序)
十年前,我读过由沈秋农同志主持采编的《警钟长鸣——侵华日军常熟暴行口述档案》,里面收录了由三十多位有心人士采写的近九十位老人对日军暴行的口述档案,翻看那本书的目录,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也勾起我的回忆。因为,我的花季年华就是在日本侵略军的刺刀与铁蹄下度过的,深感屈辱和愤怒。
十年后,秋农同志的又一部新著《铁蹄下的江南名城——常熟老人口述日军暴行》即将出版,由他倾一己之力,完成采访和整理了一百多位老人的悲愤回忆,从而完成了一本难得的记录和控诉日军侵华暴行的警示教材。对此,我要向他表示感谢,因为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我认识秋农同志有二十多年了,当时他还在常熟史志办公室工作。十多年前,他调常熟档案馆工作后,多次来北京看望我。因为他有长期从事史志工作的历练,所以我们交流起来很投缘。他多次采访我,其中就有对我所经历的日军暴行的回忆,每次提及都会促使我想起一些新的内容。去年十二月下旬,他又一次采访我,我就想起了当年日军宪兵队长到我家里搜查新四军的情节,提供给他后,他就补充到采访的稿子中去了。所以,搞口述档案征集不是一蹴而就的容易事,要相互沟通才能勾起回忆,由粗浅到深入,由点滴到全面。
在秋农同志的新著中,我读到了徐家骥、程佩庄、顾定宇、祁龙威、缪毓清等老人的回忆,徐家骥、程佩庄和我都住在东门大街,徐家骥就住在我家马路对门,至今我还与他保持着通信或电话联系。顾定宇住在泰安桥头,和东门大街隔座桥,相距很近,他们的回忆使我对家乡的沦陷情况又有了新的了解。祁龙威、缪毓清都是我的同学。祁龙威的表兄杨无恙是当年很有名的读书人。日军到他家后,翻箱倒柜,藏书狼藉满地,甚至作大便纸撕用,令人不胜唏嘘。祁龙威夫人缪毓清同学为逃避魔爪,不得已女扮男装,随母亲东躲西藏,那些流离失所、居无宁日的悲惨遭遇,对我而言自是感同身受,难以忘怀。
虽然我的家乡对编史修志有着历史传承,但作为一地之史、一方之志,不可能将如此多的历史资料全部纳入其中。这部记录日军暴行的口述史专著,史料价值真实、丰富、详尽。虽然每个人、每户家庭的遭遇不尽相同,但汇集起来就是一幅在日军铁蹄下惨象环生的流民图,满纸血和泪的控诉书,是我们国家饱受外敌入侵与蹂躏的缩影,可以补史志记载之不足。同时,每篇口述史料都有具体的历史场景,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暴行累累,触目所见,充耳所闻,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富裕之家,也无论常熟城厢,还是四乡八镇,都是哀鸿遍野、满目疮痍的残酷景象,这些在书中都有翔实记录。此外,书中多篇文章记录了中国军队为抵抗日军侵略付出的重大牺牲。
我以为,该书原汁原味记录了具体的历史场景,体现了真实性、权威性、鲜活性。因为这是许多老百姓的亲身经历,因此,这也为了解和研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时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生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每个人、每户家庭的痛苦经历对当代中国人而言都有历史的警示作用。
从这个意义来说,秋农同志的这部专著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我相信,随着岁序渐进,这本书的史料价值也会愈加彰显。
是为序。
戴逸
2017年3月25日于北京
(作者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史学会原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