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孙开华祖辈世系考
孙道修是永祥公的后裔,也是光绪九年首修族谱时孙氏家族中的秀才(监生),他在描绘重九公的后代时,只关注了吉祖公之子孙永祥这支。而其长子孙永兴、次子孙永瑞的情况则要从《孙氏族谱》第13卷中查找。
孙开华所在“重九公四房德四公裔”又称“大二房桃源孙家峪、大庸桑园坪分支”[8],则以孙志华之子孙吉祖为“第一代”,其基本情况如下。

孙氏迁湘始祖二房世系示意
第一代:孙琼瑜,字吉祖,孙志华之子,“生殁失考,葬九都小溪”。妣刘氏,“生殁失考,葬同夫山”,生子三:显兴、显瑞、显国。
第二代:孙显兴,原名孙永兴,孙琼瑜之长子。长房一支居桑园坪,生殁失考,附葬父山。妣胡氏,生殁失考,葬同夫山,生子一:续祈。
孙显瑞,原名孙永瑞,孙琼瑜之次子,生殁葬失考。妣王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二:续郭、续乾。
孙显祥,原名孙永祥,孙琼瑜三子,生殁失考,葬王家湾后屋,有碑。妣朱氏,生殁葬失考,生子四:续荣、续华、续富、续贵。
第三代:孙续祈,原名孙万祈,孙显兴之子,生殁失考,葬龙形山。妣杨氏,生殁失考,葬同夫山,生子三:大福、大禄、大寿。
孙万郭、孙万乾、孙万荣、孙万华、孙万富、孙万贵各房略记。

图1-2 桃源县、慈利县1933年《孙氏族谱》
孙培厚摄
第四代:孙大福,孙万祈之长子,生殁失考,葬小溪。妣张氏,生殁失考,葬同夫山,生子一:良富。
孙大禄、孙大寿各房略记。
第五代:孙良富,孙大福之子,生殁失考,葬龟形山。妣黄氏,生殁失考,葬同夫山,生子一:世明。
第六代:孙世明,孙良富之子,生殁葬失考。妣胡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一:国显。
第七代:孙国显,孙世明之子,字子荣,生殁失考,葬龟形山。妣周氏,生殁失考,葬同夫山,生子三:泰贤、泰文、泰武。
第八代:孙泰文,孙显国次子,生于康熙丁酉年(1717年),殁于乾隆壬寅年(1782年),葬龙形山。妣朱氏,生殁葬失考。继妣王氏,生于康熙己亥年(1719年),殁于乾隆乙巳年(1785年),生子四:民英、民杰、民侯、民亿。
孙泰贤、孙泰武各房略记。
第九代:孙民英,字雄才,孙泰文长子,诰赠建威将军,生于乾隆丁巳年(1737年),殁于道光戊子年(1828年),迁居五都柳林铺。妣刘氏,诰赠一品夫人,生于乾隆壬戌年(1742年),殁于道光壬辰年(1832年),生子三:安荣、安华、安佐。
孙民杰、孙民侯、孙民亿各房略记。
第十代:孙安佐,孙民英之三子,诰赠建威将军,生于乾隆甲申年(1764年),殁于道光己亥年(1839年)。妣朱氏,诰赠一品夫人,生于乾隆丁亥年(1767年),殁于道光甲辰年(1844年),生子二:宏易、宏瑞。
孙安荣、孙安华各房略记。
第十一代:孙宏易,孙安佐之长子,孙开华的伯父,诰赠建威将军,生于乾隆丙午年(1786年)三月初十日,殁于道光戊申年(1848年)四月十七日,葬道塘司。妣朱氏,诰赠一品夫人,生于乾隆戊申年(1788年)四月初六日,殁于道光庚子年(1840年)七月十四日,葬同夫合墓,生子一:开荣,“系胞公宏瑞公子入嗣”[9]。
孙宏瑞,孙安佐之次子,孙开华之父,诰赠建威将军,生于乾隆辛亥年(1791年)四月十四日,殁于道光庚戌年(1850年)十月十三日,葬上五都鸡公翅,建有石人石马墓,图载列传首。妣姜氏,诰赠一品夫人,生于嘉庆庚午年(1810年)十一月十五日,殁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九月初二日,葬同夫山同冢,生子三:开荣(出继胞兄孙宏易为嗣)、开华、开富。
在上述世系中,有两个人物值得一提:一位是第九世祖孙民英(1737—1828),孙开华的曾祖父(湘西北俗称“老爷爷”),他是从九都迁至五都的始祖,也是整个《孙氏族谱》中最长寿的一位,享年91岁;另一位则是孙开华的父亲孙宏瑞(1791—1850),典型的“晚婚晚育”,不惑之年才娶进了比自己小19岁的姜氏,却一连生了三个儿子:43岁生长子孙开荣,49岁生次子孙开华,52岁生三子孙开富。从他给三个儿子取名的字面上看,应该还有一个小儿子“孙开贵”,这样就满足了“荣华富贵”的理想心愿,可惜,孙宏瑞在1850年就离开了人世,享年59岁。
此外,由于后来孙开华的功名显赫,皇帝赐予其父辈为“建威将军”,并且世袭,泽及其曾祖父、祖父、伯父、父亲,各位祖上的夫人一并诰赠“一品夫人”。

孙开华祖辈世系示意(十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