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部疾病
如同先前已经提过的,胆结石和持续的消化问题,会导致胆汁和胆汁盐回流到胃部。这种情况大大地改变了胃液的成分和胃里产生的黏液的量。黏液是为了保护胃的内壁,防止盐酸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这个保护“盾牌”一旦被打破或消失,就会形成众所周知的胃炎。
胃炎可能以急性或慢性的状态发生。若胃的表皮细胞接触到酸性胃液,细胞就会吸收氢离子,导致细胞内部的酸性增加,抵消它们的基础代谢过程,并造成发炎反应。更严重的情形是,在黏膜处发生溃疡(消化性或胃溃疡)、出血和胃穿孔(溃疡完全穿透胃部或十二指肠,使其内含物进入腹膜腔)。
当胃酸离开胃部侵蚀了十二指肠内层时,就产生所谓的十二指肠溃疡。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酸性物质异常的高。吃得太多会导致胃酸大量分泌,加上不适当的食物结石,常会干扰酸性物质的平衡。胃食道逆流,一般被称为“胃灼热”,是指胃酸往上回流至食道,造成食道脆弱的组织受到刺激及伤害。与一般看法相反,这种状况并不是因为胃部制造了太多盐酸,而是由于废弃物、有毒物质以及胆汁,从肠部回冲到胃部。在很多情形下,之所以产生胃灼热,是因为胃部制造了太少的盐酸,迫使食物在该处停留太久,因而发酵。服用制酸剂只会进一步削弱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而对胃及胃肠道的其他部位造成更大的伤害。
造成胃炎和胃灼热的大部分原因,已经可以确定,包括过度饮食、摄取油炸食物、过度饮酒、大量抽烟、每天饮用咖啡、喝汽水、摄食大量动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脂肪,以及接触X光、细胞毒性物质、阿司匹林和其他抗炎药物。此外,食物毒性、过度辛辣的食物、冰饮料、脱水,以及情绪压力,也会造成胃痛。这些因素还会致使肝脏及胆囊中形成肝结石,因此开启了一个致命的循环,对整个消化道造成重大破坏。最后,可能出现致命的胃肿瘤。
现今的大多数西医认为,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造成的。用抗生素来对抗这些细菌,通常能产生较好疗效。虽然这种疗法无法防止溃疡再复发,却有很高的“痊愈率”。然而这种“痊愈”,却有十分严重的副作用。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唯一情况是,平常无害的细菌削弱并损伤了胃细胞。事实上,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有这种细菌,却丝毫不会为它所困扰。这就衍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细菌会造成某些人的溃疡,却对某些人没有影响?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肝脏及胆囊中的胆结石会造成肠道阻塞,进而导致胆汁及毒性物质经常性地回流至胃部,伤害大量的胃细胞。抗生素同样会破坏胃里细菌的天然生态,包括那些正常地帮助分解受损细胞的细菌。虽然使用抗生素能使症状快速缓解,但它也会永久降低胃的功能,让身体无法面对比处理溃疡更大的挑战。治疗没有所谓的快捷方式;换句话说,多数胃部疾病会在所有的胆结石被清除、我们确实遵守并采取健康的饮食方式及平衡的生活形态之后消失。